蘋果補鈣的四大誤區

【蘋果技術】第1238期

鈣是蘋果中不可缺少的中量元素,由於其在果實細胞中的特殊作用,缺乏後常常導致蘋果果實的生理病害,最典型的是苦痘病、痘斑病和水心病,果實的硬度和貯藏性、貨架期也與果實含鈣量密切相關。

苹果补钙的四大误区

誤區一:只有葉面噴鈣,

才能防止果實的苦痘病、痘斑病、水心病等生理病害。實際情況是,果樹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鈣素是提供樹體和果實所需鈣元素的主要途徑,葉面噴鈣只是次要補充途徑。由於我省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大多低於1%),pH大多在8左右,偏弱鹼性,因此根系對施用的過磷酸鈣等化學鈣肥吸收利用率很低,果農應通過增施有機肥,果園生草、覆草,秸稈還田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或調節土壤pH值,增加土壤交換性鈣離子含量,以達到根系更強的吸收鈣的效果。

誤區二:幼果期補鈣效果最好,過後補鈣沒有作用。

實際情況是,在果樹生長的整個過程中,葉面噴鈣都會起到補鈣作用,而且越到後期補鈣效果越明顯。幼果期由於果皮較薄,果實較小,就單位面積和單位重量來講,吸收鈣的能力相對較強,但就一個果實來講,由於果實較小,接觸到的藥液較少,補到果實的鈣的絕對量很少;隨著果實的生長,果實表面積增加,噴鈣後果實吸收鈣的絕對量也在增加,因此,套袋果實除袋後,補鈣的作用最好。

誤區三:氨基酸鈣補鈣效果最好。

氨基酸是一種含氮有機化合物,能夠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並能起到迅速補充氮肥的作用;氨基酸與鈣鬆散結合形成氨基酸鈣,隨著葉面噴施,樹體吸收氨基酸的同時也會吸收鈣,鈣的吸收利用率高於氯化鈣和硝酸鈣,但氨基酸鈣補鈣製劑一般含鈣量大約4%,經過(500-1000倍,甚至更高的倍數)稀釋後,噴施液的鈣濃度非常低,補鈣效果並不是最佳。

誤區四:含鈣量越高,補鈣效果越好。

補鈣效果確實與葉面肥含鈣量有重要關係,但實際上原料型氯化鈣和硝酸鈣具有含鈣量高的特點(可達35%以上),補鈣效果並不好,主要原因在於鈣的存在形態和鈣的活性較低,樹體和果實吸收效率低。

來源蘋果種植通

因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本平臺文章僅供果農參考;本平臺不對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等做保證,如有轉載文章發生侵權或者作者未註明等情況請聯繫小編刪除。對於本平臺所發佈的原創文章歡迎轉載交流,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否則按侵權處理。

本期推薦

2018上半年水果集體崩盤!下半年市場又將如何?

陝果大數據:蘋果科技服務部正式成立,助推蘋果產業升級發展

蘋果期貨運行半年為產業帶來新變化

蘋果樹如何澆水能高產?這7個時期您一定把握好

邵剛:我在做蘋果的第一天就堅信國產可以打敗進口

談談我理解的蘋果和蘋果期貨

我國蘋果產業正在加速調整

SGDSJAP∣傳播業界領袖聲音

苹果补钙的四大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