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看了二天頤和園,過去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這頤和園看完也不應該再看園了。

那去看什麼呢?中國遊覽N必去之一那就是廟。凡是有靈光菩薩駐紮的寺廟那都是旅遊勝地,一來是燒香許願;二來看看山中風景。中國的菩薩都喜歡山,而且都是名山,所以名山裡的寺廟都有大佛駐紮。

北京的幾座大廟以前都去看過,不過沒有燒過香,也沒有許過願。沒有大事求菩薩先不說,我這不信佛的人上的香,估計菩薩也懶得看。許了願,萬一菩薩真給幫忙辦了,我也不知道怎麼還,還不還得上。

偶然聽說北京有一座法海寺,那裡的壁畫很有名,值得去看。據說這法海寺的壁畫和敦煌壁畫有一拼,而且還略勝一籌。即如此說,我就走他一遭,權當預習一遍敦煌文化。

昨天一大早,驅車上了阜石路向石景山方向開去。這阜石路可不比從前了,現在都修了高架,全封閉高速路。這回可以有效緩解西長安街的交通壓力了,從西四環定慧寺橋就可以直接上阜石路高架。

從金頂街出口下了高架,再走一段109國道就到了模式口大街西口。說是大街,其實也就是不到十米寬,兩邊都是平房,和城裡的衚衕差不多。但是,你別小瞧這模式口大街,它可是過去的京西古道。雲南那邊有馬道,這京西古道走的是駱駝隊,老舍筆下的祥子每年都要從這裡走過幾次。這模式口在古代曾經當過薊國都城,後來就成了一個村落,被京西古道從中間穿過。這模式口村坐落在翠微山南麓,這京西古道當然也就是沿著山勢行走,並沒有東西南北一定之規。京西古道在明清時代是運送煤炭柴禾的,沒有什麼達官貴人每天上下奔走,村裡的店鋪也就是給祥子之流準備點買賣,肯定沒有百樂門那樣的旺鋪。

到了大街路口一看,路口立著兩個水泥樁子,顯然是不歡迎車輛進入。下車上前一打聽,原來裡面早已成了早市,村民每天從外邊躉來各式吃喝拉撒睡用品當街佔道叫賣,附近首鋼宿舍的剩餘工人則穿街走巷選購每日所需。即如此,我就只能把車停在口外的109國道輔路路邊,這一段叫做石門路,和上海的那個石庫門沒一毛錢關係,這裡說的是石景山到門頭溝之路。

我們順著大街向裡走,沿途除了看看小攤,也看看兩邊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改翻建以後的平房了,但還有一些老式大雜院,甚至有一戶大宅院,門口還有石頭門墩,門楣上還有彩繪遺址,門裡面居然影壁還在。

我們向村人詢問法海寺是哪個方向,得知往前走。我們又問是欺負白娘子的那個法海嗎?答曰:就是他。佛說“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幢婚”,這法海死活非要拆散人家白娘子和許先生,真是壞人。

走到半截,看見一座田義墓,好像是村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說這田義是明萬曆皇上的掌印太監,西方掌璽的都是大臣,萬曆卻讓一太監掌印?一查證,這田義不是普通太監,是叫宦官,享受四品待遇。掌的也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大印,而是“驗”印,就是咱們現在屠宰場在豬屁股上蓋的那個印。田義是死在工作崗位上,算是因公殉職,萬曆皇上將他厚葬,規格蠻高的,據說萬曆皇上還掉了眼淚。

再往前走一里地,往山上一拐,就到了法海寺。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別小看這個法海寺,這可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吶。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法海寺門票20元,但是要看壁畫真跡的話就要100元,有真人解說。我們當然要看真跡。

據記載,明英宗朱啟楨的太監李童一心想給皇上修一座御廟,偶得一白衣術士託夢告知京西一塊風水寶地正堪此用。李童便遍尋京西各山,終在模式口發現一座破廟叫做龍泉寺,這龍泉寺的所處正是白衣術士夢中所言,毫無二致。李童便以朝廷的名義徵用了此廟,開始大動土木。那是明正統四年(1439年)的事情,五年之後,法海寺落成。李童修建此廟時,動用了大量朝廷資源,包括錢糧和人頭。各式工匠不一而足。

其實這法海寺和那個壞和尚毫無關係,它借意“法海無邊”。法海寺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可是據考證,這大雄寶殿前面的兩棵白皮松卻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應該是前面的那個龍泉寺舊物。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這個廟和全國所有其它寺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接待香客,大雄寶殿門戶緊閉。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法海寺的任務不是旅遊,而是文物保護。這大雄寶殿裡面就是中國保存最完好、最精美和最高級的壁畫,門票價格要控制在不讓燒香的人進來,而喜歡看壁畫的人又進得來的水平。

法海寺壁畫和敦煌壁畫不同,敦煌壁畫屬於洞穴壁畫。法海寺壁畫和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屬於一類,叫做室內壁畫。永樂宮壁畫和敦煌壁畫都是民間作品,而法海寺壁畫是皇家作品,所以它們在質量、畫法、材料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同。但是,法海寺只有在大雄寶殿裡才有,規模上比不過那些。

法海寺大雄寶殿的牆面經過了特殊處理,據說裡面添加了不止常見的糯米漿,而且還有羊毛。解說員說是羊絨,我認為應該是羊毛,從力學角度說,羊絨的效果肯定沒有羊毛好。這就相當於現代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結構。所以,經過了五百多年曆史,以及期間大小多次地震,大雄寶殿的牆面仍然沒有脫落,壁畫也保存得完好無損。只是在牆體和柱子之間有少量裂縫。

大雄寶殿的所有門窗都用厚實的簾子擋起來了,為了不讓壁畫受紫外光損害;控制客流也是為了保持室內空氣平衡。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人發了一個冷光手電筒,可以用來照明,解說一圈下來以半個小時為限。

法海寺壁畫的顏料也是採用礦物質的,還有純金純銀。它的畫法和別處不一樣,它叫做立粉堆金,線條都是用顏料堆出來的,即使是很細的線條也是這樣,頗有立體感。皇家畫匠可以採用更高級的顏料,所以即使有一些退色,法海寺的壁畫到現在仍然栩栩如生。皇家畫匠的手法和技藝都要比民間畫匠高很多,所以這些壁畫更加細膩,也更傳神。另外,這裡的建築和壁畫藝術綜合了中華佛教和藏傳佛教的特點,體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別是曼陀羅式樣的藻井,完全是藏傳佛教的風格。畫中的人物也有很多西藏唐卡的風格。

大雄寶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和佛龕後背牆上都有壁畫,畫的是禮佛護法,多是佛經中的菩薩,也有天帝、天后、侍女和童子,甚至有明代世俗人物。整個圖畫線條飄逸、花紋精細,人物神態各異、趣意盎然。特別是佛龕背後的三副佛像,水月觀音、文殊和普賢三位菩薩,端莊肅穆。殿內一共九幅壁畫,體現出各種情緒,有菩薩的莊嚴,有帝王的威嚴,有武士的威武,有女性的美麗,有童子的天真,也有百姓的平和,呈現出一派歡樂和諧的氣氛。

聽完解說,我們問講解員,這麼漂亮的壁畫是如何躲過文革浩劫的?據說當年的管理員就是本村人,來破四舊的紅-衛-兵也是本村人。紅-衛-兵受命前來破四舊,管理員就和他們商量,最後結果是把佛龕上的石佛像和東西兩側的羅漢塑像打倒在地,紅-衛-兵也好交差了,管理員也保住了最珍貴的壁畫。近年,政府又撥款重修了寺廟,又有信徒,不對,應該叫施主,捐了三座木質佛像。

歷史上,明代的時候這座廟是皇家寺廟,不對百姓開放。清代的時候,清帝看不上太監修的廟,就慢慢邊緣化了。到了現代,百姓不知它邊緣廟裡的菩薩是否靈驗,也無人來拜。因此,法海寺一直就不是大眾化的宗教、旅遊場所,保持了一份清靜,也保住了一件珍寶。

大雄寶殿裡的真跡不讓拍照,我們就出來在廟裡梭巡。小賣部裡沒有茶水供應,只好向服務員討了一些她自用的私家茶喝。小賣部裡出售敦煌壁畫複製品。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還有不知哪裡佛像的頭部複製品。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還有88年印刷的畫冊,當時一共印了300本,100元一本。現在還剩100本,350元一本。文物所所長說省著賣,你要是不把他說高興了,他就不賣給你。據說有人想五萬塊錢都買走,所長還不賣給他,就賣給他一本。

大雄寶殿的後面是藥王殿。在其它大廟裡,藥王殿大多是在邊路上,這裡的藥王殿是在中路上。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藥王殿裡展覽著一些大雄寶殿壁畫的複製品,一來供人在暖光下瞻仰;二來也是讓我等憋不住要拍照的人過把癮。

這是那幅水月觀音。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禮佛護法圖局部。腦後有光環的是佛和高人,其他的是俗人。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看看這個侍女。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佛的腳前有獅,腳後有豹,象徵“前事後報”。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裙帶飄逸。白象代表最高貴,這幅畫像上是釋迦穆尼佛。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世俗鄉紳。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三人行,必有我師。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菩薩飛天。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如來佛。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這複製的壁畫比真跡差得很遠,沒有完全反映出原畫的風采,當然也沒有立粉堆金的那種立體效果。再加上我攝影技術所限,這些照片完全不能再現壁畫真跡的面貌。

從藥王殿出來再往上,就是最後的藏經樓。這法海寺裡不知道藏有多少經書。

瀝粉堆金,賞法海寺明代皇家壁畫

法海寺規模不大,遊客也不多,而且沒人燒香,真是一個好去處。這個地方不是旅遊的地方,卻能看到當今獨一無二的壁畫真跡,真是不枉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