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談雲捲雲舒——專訪西山煤電集團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主任賈志剛

笑谈云卷云舒——专访西山煤电集团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主任贾志刚

2011年,剛剛從西山煤電集團公司深圳辦事處調回太原工作的賈志剛,接手了該企業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主任一職。當時的他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接任了西山煤電老幹部處黨總支書記一職,開始從事為老同志服務的工作。

2016年底,集團老幹部處、集團退管中心、機關退管中心三部門合併,成立西山煤電集團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由賈志剛擔任主任,服務三萬七千多名離退休人員。

賈志剛沒有多說什麼,憑著他的一顆愛心和滿腔熱情,默默地承擔起了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擔子。

如今,在他的帶領下,硬是把這個大服務平臺給捯飭得井井有條,得到了老同志們的衷心擁護,也獲得了來自西山煤電集團公司黨委、機關的多項榮譽,賈志剛個人也多次榮獲山西省委組織部、省老幹部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多項榮譽。

造化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賈志剛個人也面臨著退休。一直津津樂道於為數萬名老同志服務的賈志剛,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需要離別這個“服務”平臺的時候了。蘇軾在《前赤壁賦》的結尾處有云: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說的是專注地投入眼前的場景,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古往今來,“不知東方既白”,這種渾然不覺、物我兩忘的境界,也是對專注者最好的褒獎。

撫今追昔。總結寶貴的工作經驗、傳承可貴的奉獻情懷——出於這個考慮,記者走訪了賈志剛。

“幾代‘西山人’前仆後繼,為共和國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李克強總理把“煤黑子”這頂帽子給我們摘了,現在都流行稱呼我們‘煤亮子’了”——談到這些,賈志剛充滿興致。

記者:西山煤電是全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基地,是特大型煤炭企業,是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的旗艦企業。但又是老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多、包袱重,你是怎麼看的?

賈志剛:西山在歷史上有光榮傳統,對整個國家的貢獻無論是煤炭產量還是利稅,都是巨大的。自從1956年建局以來,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建成一個現代化礦井集團。但由於過去的體制等種種原因,企業辦社會的歷史遺留問題比較多。

我個人是老“西山”的子弟。我在西山煤電工作算起來有35個年頭了。先後在物資供應部門、運銷部門、駐廣州和深圳辦事處、老幹部處、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工作過。作為一名“西山”人,我很自豪。西山煤電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是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因為貢獻突出,黨和國家歷屆領導人都曾親臨西山視察指導過工作,現任總理李克強2017年剛剛視察過西山的工作、看望過老同志。李總理來西山指導工作時,笑著否定了歷史上對採煤工人定義為“煤黑子”的世俗提法,親切地稱我們的採煤工人是“煤亮子”,極大地鼓舞了大夥兒的工作幹勁。

是的,歷史不能忘記他們,國家不能忘記他們。

我到離退休職工管理中心工作以來,把在西山工作過的歷屆老領導、做出過突出貢獻的老同志的照片蒐集起來,做了一個照片欄。這樣,對我自己、對管理中心的同志們,也是一個鞭策,當然,對那些為西山煤炭事業奮鬥過、燃燒過的老同志們,更是一種紀念、一種緬懷。看到他們的照片,我眼眶常常不自覺地溼潤。

“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帶著感情去為老同志們服務,是做好養老服務工作的前提。”——賈志剛

記者:國有企業為離退休職工辦理養老在我國是個老傳統。西山煤電是老牌國有大型企業。這麼多年來,企業裡一批一批的離退休職工都是怎樣養老的?實施社會化養老同企業辦養老有哪些區別?

賈志剛:過去收入比較低。2003年國家開始普調工資。企業也給增加了福利補貼。每逢年節,我們企業都會拿出專門的資金作為慰問金,此舉得到了老同志們的好評,他們對黨和國家的關心充滿感激。因為工作關係,我和老同志們常常聊天,他們對企業發展越來越好、大夥兒待遇越來越高是非常高興的,他們對西山這個企業也是充滿著感情的。

現如今提倡的社會化養老是借鑑西方養老模式、結合中國國情而探索出來的一條新路徑。

記者:已經辦理和將要辦理社會化養老的老同志們需要走哪些程序?他們接受社會化養老會有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不適應嗎?你們是怎麼做的?

賈志剛:咱們山西省實施社會化養老的改革窗口期是在2020年底,現在已經開始逐步在向這個方向邁進了。對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核心內容是:職工辦理退休手續後,採取管理服務工作與原企業分離,養老金實行社會化發放,人員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區實行屬地管理,由社區服務組織提供相應管理服務。

具體內容包括:對企業退休人員的人事檔案、基本信息實行社會化管理,企業退休人員發放社會化管理服務聯繫卡,在企業退休人員中建立互助服務組織,提供社會保險查詢服務,開展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協助醫療服務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組織企業退休人員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協助死亡退休人員的家屬申領喪葬補助金和遺屬津貼。此外,為企業退休人員中的黨員接轉組織關係,組織他們參加街道(鄉鎮)、社區黨組織活動。

針對養老改革倒計時,老同志們難免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擔心和不適。這也是正常的。我們服務中心在工作中強調換位思考。

記者:隨著年齡的老化,老人的創造力、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都是無法和青壯年相提並論的,歧視老人、惡待老人的現象是大量存在的。您所從事的工作是為眾多的企業離退休老人服務。您是怎樣看待那些需要幫扶的老人的?又是如何帶領同志們做好工作的?

賈志剛:戰國時期,大思想家孟子在描述理想社會時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與孔子對大同世界的理解“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棄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都有需要幫扶的生命時段。做好養老工作的一個核心是要帶著感情。只有帶著感情去做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我常常對一起工作的同志們講,像對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樣對待每位離退休老職工,凡事必做到細緻處,必做到耐心處,讓老同志們滿意,工作也就必然做好了。

我們這幾年先後給老年同志舉辦了金婚慶典、重陽節系列活動、文化健身活動,在職工老年大學開設了書法、繪畫、器樂、舞蹈、唱歌、慰問系列活動。這些,集團黨政部門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賈志剛不僅僅是一名行政工作人員,富有知識分子特質的他,先後著述數十萬字,來表達他為老同志服務的思想和做法。而“見素抱樸”的襟懷,又使得他淡然面對即將離開的崗位。

記者:在一系列繁雜、瑣碎的行政工作之外,您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特質,創造性地開設了老同志生活“五必訪”制度、老幹部例會制度、撰寫了幾十萬字的講課材料。能說說具體情況嗎?您的例會制度和講課效果,是怎樣的?

賈志剛:我主持工作以來,在中心建立了對離退休老同志日常生活“五必訪”制度。即老同志有思想問題必到必訪、生活困難必到必訪、生病住院必到必訪、家庭糾紛必到必訪、老幹部去世必到必訪。“五必到、五必訪”所涉及的雖都是一些日常的具體問題,卻使廣大離退休老同志切身感受到了組織的體貼和關懷,不斷密切了黨組織同職工群眾的聯繫。

建立老幹部例會制度,是從黨建、黨組織活動開始的。我們每月17日召開老幹部例會,老幹部們每月都來中心見見面,傾聽他們的心聲,瞭解他們正在面臨怎樣的情況,他們都在想些什麼。再把企業情況向他們通報一下,根據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把國家和省裡面有關的政策方針也向他們傳達一下。老同志們雖然已經離休或者退休,但他們關心國家、關心企業的情懷是存在的。這個例會起到了讓老同志和企業組織互相交流、彼此關心的平臺作用,他們積極建言獻策,發揮了餘熱,溫暖了心靈。我們這個例會制度,被山西省老幹部局作為一個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廣。

我的幾十萬字的講課材料,是我依據十八大以來的幾次重要會議內容的要求,將文件和工作中涉及老同志生活待遇、遇到困難、答疑解惑等方面集納起來,進行的一次梳理。也算是為廣大老同志做的一點小貢獻吧。

記者:聽說您不久將退休,離開這個工作崗位。工作上還有什麼遺憾?有什麼希望?

賈志剛:退休是自然規律,長江後浪推前浪嘛。到這個階段要能笑看雲捲雲舒。這幾年我做了一些小事,善始善終。按老子的哲學觀,大道行善就可以了。這幾年我們先後獲得了市老齡委“敬老文明號”,我個人也被授予“全國敬老之星”,受到國家六部委的表彰。我個人相當知足、滿足。我辦公室有一幅老子的名言“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句話今後也將一直作為我的格言銘記。謝謝與我朝夕相處的老同志們,謝謝與我一起工作的同行同事、同志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