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作者 | 雁兒 主播 | 東南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點上方可聆聽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有人以“心眼相通”,代指那些聰慧的人,然而誰又不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呢?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富蘭克林說過這樣一句話,“探索別人身上的美德,尋找自己身上的惡習。”這其中的探索離不開細緻入微的洞察,而尋找則是對內心的一次鑑定。


視覺往往能帶給我們,對於某人某事最直接的反饋,這人間百態,都是先入眼,再入心,一把無形的尺,自會在眉骨之下衡量冷暖的短長。


人們都在極力洞悉塵俗中的種種,有人冷眼,有人笑看,有人看破不說破,有人喜怒形於色,凡事都會有個底線,而這條線的曲直與否,恰恰是你為人的心態。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雙銳利的眼,這雙眼睛不是用來遙望的,因為所有的遙望都脫離現實,更多時候,我們在近觀,近觀身邊的那些人、那些事。


中國有句俗語,“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稱人先稱己。”這應該不是很深奧的哲理,如果你自身眼光短淺,怎麼能看到別人的長遠呢?不同的出發點,自然會有不同的感觀。


很多事,並不是看見了也假裝沒看見那麼簡單,是已經衡量過了,然後選擇無視或者是沉默,這其中定會有一個標準,一個底線,來決定你的取捨。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於是席勒說,“你要認識你自己,就去看別人的舉動。 要了解別人,就窺看你自己的心。”


品德優秀的人,熟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好處!他能通過新發現的某人某事的弊端,來矯正自己的人生是否精準,並深諳取長補短之道,同時責己不責人,但對待朋友的寬容和對待敵人的縱容是有區別的。


前方已是懸崖,你又何必以身犯險,去攔阻那目空一切的驚馬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何嘗不是一種處事不驚的策略呢?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非常喜歡洪應明在《菜根譚》裡著的一句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其中的“閒看”二字,正是為人處事的那份坦然;而“漫隨”二字,恰恰是心無意的一種境界,

即“得不喜,失不憂。”


一切知曉就好,何必去斤斤計較!但凡成大事者,都深諳如何去做一個人深藏不露的人,審時度勢,能把握好最佳的尺度,能做到心中有數,卻看似難得糊塗!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誰的眼裡沒有一把尺,誰的心裡沒有一杆秤,所以莫以你所謂的高明去愚弄不動聲色者,他或許早已熟知你的品行,只不過是衡量孰輕孰重之後,給你一個失真而又滿意的笑容。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最近看了許多關於人“心懷戾氣”的負面報道,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證明,做事要有度,莫把事做絕,留一步退路給自己。不論是你泯滅良知,還是仗勢欺人的樣子,真的不好看!老實人心中的秤桿子要是折了,同樣可以戳死高高在上的你。


所以說,做人要學會如何進退,如何在人生的秤桿上平衡自己,我們並不是自己的,要考慮親人的感受,切莫逞一己之快。最有價值的報復是什麼,是我比你活得還精彩,其他的涉及到惡的都是妄念。


宋朝的朱熹有這樣一句詞:“記取淵冰語,莫錯定盤星。”因此,桿秤稱的不僅是良心,還稱出人的誠信、正義。


而為人這桿秤,正在你的心中!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眼是一把尺,心是一杆秤

作者簡介:雁兒,一個酷愛漱玉詞的女子,一個喜歡宅在家裡看書填詞的女子。

誦者簡介:東南,河北邯山電視臺播音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