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推進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

“什麼是三調”“ 為什麼要做三調”“ 怎麼做三調”,近日筆者帶著這些問題走訪了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辦負責人。

什麼是三調。針對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對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不瞭解,對此,我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辦負責人告訴筆者, 根據《土地調查條例》規定,全國國土地調查工作每十年開展一次,是一項重要的國情國力調查。2017年10月,國務院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工作,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全面細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基礎數據,掌握翔實準確的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變化情況,要求2019年5月31日前完成縣級調查任務,2019年12月31日為全國數據統一更新時點。

他說,2018年3月份,自然資源部組建後,根據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需要,2018年11月,國家三調辦對原實施方案進行調整完善,將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更名為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明確三調以國土調查為基礎,按照三調的分類標準和相關要求,將現有的林草等專項調查成果數據彙總整合,形成一張底板、一套數據、一個平臺的自然資源本底數據。

談起我市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意義時,市三調辦負責人說,本次三調是自然資源部分成立後的第一次全域的調查,可以理解為“自然資源第一次調查”,重點解決三個平衡問題,一是國家數據和地方數據平衡的問題,也就是數據真實性和上下間數據一致性的問題;二是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平衡問題,重點就是耕地圖斑與其他地類圖斑的平衡問題,尤其是在自然資源職能整合背景下的數據平衡;三是行政和技術的平衡問題。

這位負責人介紹,通過三調工作,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統計制度,實現成果信息化管理與共享,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空間規劃編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調控、自然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統一確權登記、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等各項工作的需要。為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奠定基礎,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提供保障。總而言之,一次調查可影響地方未來10年的發展,三調很重要,例如:本次的“大棚房”整治,採集的最原始數據也是二調數據。

那麼如何開展三調呢,市三調辦負責人介紹,本次三調是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基礎上,全面細化和完善全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按照國家統一標準,利用遙感、測繪、地理信息、互聯網等技術,統籌利用現有資料,以正射影像圖為基礎,通過“國家下發圖斑”和“地方自主圖斑”相結合,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面積和權屬,全面掌握耕地、種植園、林地、草地、溼地、商業服務業、工礦、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交通運輸、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特殊用地、其他土地等13種地類分佈及利用狀況。相較於二調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三調是對“已有內容的細化、變化內容的更新、新增內容的補充”,並對存在相關部門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園地、林地、草地、養殖水面等地類進行利用現狀、質量狀況和管理屬性的多重標註。(轉載自湄洲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