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貿人的30年創業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三十年前,當吳萬鵬決心離開溫州去深圳闖蕩的時候,他從沒有想過成為所在行業的“荷魯斯”。那時候他最多想到的是,用賺到的錢給自己買一輛摩托車。

一個外貿人的30年創業史: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南京萬德集團 董事長吳萬鵬

提到南京萬德集團,我們很多時候都聚焦於他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其六大業務板塊中的“文創”卻很少被專門提及。事實上,這個板塊是南京萬德集團董事長吳萬鵬的“野心”所在。

古埃及神話中,有一位叫做荷魯斯的神,他隼頭人身,頭戴王冠,腰圍亞麻短裙,手持沃斯手杖。荷魯斯是法老的守護神,同時也是埃及王權的象徵。

在南京萬德集團的六大業務板塊中,萬德文創正是扮演著“荷魯斯”的角色。吳萬鵬解釋說,任何一個解決方案都離不開文創,也只有通過文創,才能讓解決方案擁有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單純的產品疊加。

吳萬鵬說,“我們不僅要做這個行業的首創者,還要不斷去創新,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在這個領域我們要做王者,這才符合‘荷魯斯’的設想和定位”。

但三十年前,當吳萬鵬決心離開溫州去深圳闖蕩的時候,他從沒有想過成為所在行業的“荷魯斯”。

那時候他最多想到的是,用賺到的錢給自己買一輛摩托車。

闖深圳

1989年7月,吳萬鵬不甘心偏安一隅,南下深圳去開拓市場。那時候萬德做的產品是“遊樂設備”——他們在老家溫州的老本行,因此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幼兒園,“沒去深圳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那塊市場有多大,去了才發現那就是一片藍海”。

吳萬鵬說,那個市場幾乎就是一片空白,但由於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客戶的眼光往往也很超前,他們對產品的標準要求很高。新的客戶和新的理念拓展了吳萬鵬的眼界,他深刻地覺得從企業的發展來看,將工廠從溫州搬遷到深圳是最合適的。

但萬德(溫州)當時僅僅是做貿易和服務,所以工廠搬遷的問題,萬德說了不算。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他們決定真正地走出溫州,到最開放的地方做自己的工廠。

這是萬德的第一次轉型。吳萬鵬笑說,萬德完全就是被市場逼著走上了製造業的道路。

1999年,深圳萬德正式創立,第一家工廠也隨之建立,他們希望做“國內最好的企業”。但這個想法僅僅是他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到底怎麼去做,怎麼去解決設計、生產、質檢等一系列問題,萬德團隊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

現在回憶起來,吳萬鵬說,當時其實還是有一點“意氣用事”。

現實給“意氣用事”的萬德上了一課。他們發現製造業與貿易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也沒能把工廠做到他想象中的那樣,但“學費”卻是交了不少。

吳萬鵬第一次感受到了製造業的“血雨腥風”。

走出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工廠逐步進入正軌,吳萬鵬的心又活絡起來,他希望萬德不僅僅是深圳的萬德,更能走出國門成為“中國的萬德”。但他第一次走出去的記憶卻並不美好。

2003年前後,吳萬鵬接到一筆來自英國的訂單,大約十多萬歐元。然而兩個貨櫃在到了英國後,被客戶全部以不符合標準為由退貨

“一開始客戶覺得我們是做工廠的,肯定懂標準,他問我們,我們也以為自己懂。以為按照客戶的要求,在外形上符合就行了,但是我們不知道所謂歐美的標準指的是技術安全標準,涉及結構、工藝、組裝程序,以及VOC檢測等”,吳萬鵬說。

面對退回來的貨,吳萬鵬和他的夥伴決定弄清楚“歐盟標準”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花重金從德國請來TüV認證專家來工廠“會診”。然而德國專家大約就花了半個小時,就決定終止驗貨。

德國專家對吳萬鵬說,萬德的這批產品完全不符合標準,“你們重新做一批合格的產品,然後我們再來做認證”。

當時吳萬鵬傻眼了,他介紹說,這不僅僅是重做一批就損失一批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根本不明白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吳萬鵬再三請求德國專家為員工講解歐盟標準。那一天,他第一次知道關於剪切、纏繞等影響孩子的“五大安全隱患”,“做了十幾年產品,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標準”,吳萬鵬訕笑說。

當晚,萬德的研發總監帶領團隊按照學到的新知識對產品進行整改。第二天,德國專家驚呆了,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個奇蹟,“在歐洲,這是需要幾個月才能解決的問題,你們一夜之間解決了90%以上”。

這個奇蹟讓嚴謹的德國人當場拍板,“你們只需要把改成的產品和流程拍照片給我們,我們可以破例視你們通過認證”。

吳萬鵬記憶猶新,這是萬德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歐洲市場。

做標準

2008年之前,南京萬德集團參與組建了中國室外健身器材技術聯盟,吳萬鵬被推舉為技術聯盟的第一任理事長,他特別突出了“技術”二字。

在國外大獲成功之後,南京萬德集團在國內也不再滿足於過去合作的地產項目,他們準備涉足政府項目的招標採購。他們希望通過聯盟的力量,推動國內行業標準的修訂,“隨著時代的發展,2003年制定的行業標準其實已經落後了”,這個想法與國家體育總局標準委員會不謀而合。

吳萬鵬提出,新的國標就是要提煉出主流發達國家的標準,然後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最終形成新的標準。但是他的想法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同行的支持,同行認為“只有萬德能做到的標準,不能成為行業標準”。

對於國內同行的異議,吳萬鵬說,“我相信,只要是萬德能做到的,其他企業一定能做到,如果你們做不到,我們開放專利,無條件教你們”。

南京萬德集團有兩家來自日本的合作伙伴,他們不同於歐美企業,不會委託第三方驗貨,每次都要親力親為。有一次,他們因萬德的“玩具平臺上有腳印”而拒絕驗貨,這件事引起了萬德員工的強烈抵制。員工們認為,這是日本人在故意刁難。

吳萬鵬也動搖了,他認為日本人太較真了。但當時負責驗貨的日本客戶跟他說,“與萬德合作多年,我們發現不少問題,並不是你們做不到,而是不願意去做。中國有句諺語叫‘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我們日本同樣有一句話是‘常在河邊走永遠不溼鞋’,你們早早地為溼鞋找好了藉口”

後來,吳萬鵬常把這個經歷講給同行聽。在他的努力下,新的標準最終被同行接受,也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認可,並於2011年正式頒佈。

從那時候起,南京萬德集團在國內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吳萬鵬說,“雖然參與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很多,但我們對標準的熟悉程度卻領先於其他同行。新標準發佈,別人還在摸索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很好地應對了”。

追夢人

雷軍無法準確地定義小米屬於哪個行業,吳萬鵬同樣也不知道如何定義萬德。“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圍繞本業,打造一個生態鏈”。

萬德的生態鏈由他們的“六大解決方案”構成,這是吳萬鵬最為得意的地方,當很多同行依舊在在製造業上競爭的時候,萬德已經開始考慮“當以前的同行成為自己的合作伙伴”

用吳萬鵬的話說就是,別人在分這個蛋糕(市場),萬德做的卻是“如何把這個蛋糕做大,讓更多的人分享”。

溫州商人的膽大、敏銳,以及快人一步的性格,在吳萬鵬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2年冬奧會在中國舉行。2015年初,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時強調,北京舉辦冬奧會將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項目,這將是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巨大貢獻。

短短几句話的新聞就給了吳萬鵬新的靈感,冰雪運動解決方案成為集團創新發展過程中的六大解決方案之一。吳萬鵬堅信,冰雪項目並不是寒冷地區的專利,奧運會給它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認為,現在是歷史上(發展冰雪運動)最好的機會”。

可以想象的是,冰雪項目並不會成為萬德集團發展的最後一塊拼圖,但它證明了吳萬鵬成為行業“荷魯斯”的決心。

“80年代,我的夢想是買一輛摩托車。後來到了深圳,我想通過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好一點。現在,我有了能為這個行業留下點什麼的能力”,吳萬鵬說,“這是一個非常適合有夢想的時代。”

(本文作者任學奎,刊載於第63期《焦點視界》雜誌,謝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