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設計團隊在原本空無一物的場地上,創造了一個帶狀、完整的公共空間。這個空間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更為豐富的生活場景,使其成為城市與人的連接。

▼公園概覽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在這裡,人們有了親水、臨水通行的更多選擇;在這裡,城市和自然融洽結合,整個場地因為人的進入和使用而煥發新的生機。

▼濱水步道鳥瞰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從一條路推演出一個空間

項目所在地是麓湖藝展中心與市政路、湖區交匯處的一段濱水公共綠地,是麓湖在入口區域與城市共享的一個節點。因依附於雕塑感很強的藝展中心主體建築,因此命名為藝展公園。

▼區位分析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原場地是從市政人行道向水邊單向放坡的地形,景觀空間形態單一,而作為藝展中心通往其它地塊的重要步行通道,人的行走動線完全被限定在路邊的人行道上,人與湖的聯繫在這裡被大大削弱。設計團隊最初只想做一條進入湖面的展示路徑,以解決途經此處的人“臨湖不見湖”的空間難題。分析場地現狀後,設計團隊重新研究該區域的交通流線,試圖通過空間的革新讓人們獲得豐富的觀景體驗。最終通過地形重塑和立體交通植入,將原本單一的濱水坡地變得立體生動,讓人的進入、通過 、停留、聚集等行為各得其所。

▼空間生成示意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地形重塑

一方面,通過優化岸線,將濱水路與駁岸融為一體,形成更富韻律感的岸線;另一方面擠壓坡地,強化豎向上高差的變化,將原本平直的岸線轉化為谷地、山峰等最具自然特質的地貌形態,有控制地收放觀景視線,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

▼原本平直的岸線被轉化為具有自然特質的地貌形態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在向湖面延展現狀的狹窄駁岸,將現狀的流線在駁岸當中進行分層,編織,強化場地的可達程度,拓展觀景視角。

▼分層、編織後的交通空間強化了場地的可達性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夜間視角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立體交通植入

在濱水的谷口上方植入一個向水中頂出的人行景觀橋,橋體平面呈U型,中間圍合出公園主廣場和谷地,橋身兩端連接入口廣場和市政人行道,直接把人從市政道路拉至水面上方,讓人可以近距離親近和欣賞湖景,以更高的視點遠眺湖光景色。景觀橋作為一個人工與自然的樞紐,又將平地,山峰,谷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將人工景觀植入豐富的地形當中,塑造駁岸景觀的核心。

▼向水中頂出的人行景觀橋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景觀橋將平地,山峰,谷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空間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景觀橋作為藝術雕塑,成為此處的標誌性場景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景觀橋的形體和燈光設計靈感源自紅色岩石爆炸的定格,與遠處的藝展中心遙相呼應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谷地設計的概念,來自湖面產生的水波,從湖中一層層蔓延至駁岸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整個項目的設計,從一條路開始,逐漸提煉和塑造出一個完整的空間,一切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整個空間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共融,人在其中,感覺到自然、舒適,愉悅。

▼整個空間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共融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平面圖

成都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人--城--湖

項目名稱:麓湖生態城G1藝展公園,成都

委託單位:成都萬華新城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類型:城市開放空間

項目面積:8800㎡

設計時間:2016年

景觀設計:GVL怡境國際設計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