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廊坊教師資格證面試-學生問題行為的一般教育策略

縱觀教師結構化面試的歷年考題,發現教師如何應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如經常擾亂課堂秩序、打架、傳紙條等已成常考題目,從中測查考生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的能力,判斷考生是否具備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基本能力。下面中公教育講師將詳細梳理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行為時可以採用的一些教育策略,這些教育策略有助於幫助考生解決學生的思想層面的問題,只要學生的思想問題解決了,行為問題也將隨之解決。

第一,主動關心愛護該類學生。

有問題行為的學生通常處在一種不被教師認可,常被同學嘲笑的環境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叛逆、自卑等問題,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到以下兩點:

1.愛護學生

教師要愛護該類學生,使他們從心理上消除對自己的恐懼和抵抗情緒,改變對教師的看法。

2.關心幫助學生

教師應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發揮同伴的正面影響作用,自己主動關心,同時也鼓勵同學主動關心和幫助有問題行為的同學,使同學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愛。

第二,注重談話技巧,轉變該類學生的思想觀念。

1.抓住教育契機

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在偶爾表現出良好行為,或因自己的行為帶來的不良後果而感到悔意,或在新學期之初有重新開始的願望時,教師要抓住這一關鍵的教育契機。

2.注重談話技巧

一方面,要以尊重、平等的口吻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起學生的自省;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幻想自己如果處在教師或者其他學生的位置上,如何看待其行為,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主動改變。

第三,恢復和培養該類學生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

1.恢復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自身要改變一貫地對該類學生的教育方式,不批評學生,不給學生貼標籤,而是要善於發現該類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賞識教育的方式對待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讓他們從優點中獲得成功體驗,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尊和自信。

2.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師要善於運用班集體的力量,引導其他同學多看到該類學生身上的優點,多肯定他們,使他們能感受到集體榮譽感,通過集體影響來矯治學生的問題行為。

第四,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其邏輯思維仍處於經驗型階段,判斷能力有限,甚至有時會出現錯誤的判斷,所以,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批評錯誤的是非觀念,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他們的是非感。

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要抓住解決此類問題的核心,即從思想層面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當學生自己認識到了行為的不當之時,就會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