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辨析:“聆聽”“聽取”咋分清?

如何正確使用“聆聽”和“聽取”

詞語辨析:“聆聽”“聽取”咋分清?

摘 要:“聆聽”作為一個書面語,在現代漢語中有濫用的現象。本文先從“聆”“聽”“取”的本義出發,再考察“聆聽”和“聽取”連用以後的意義以及發展演變。“聆聽”這個詞古已有之,最初表示仔細傾聽義,用於下級對上級命令的仔細聽,後來這個意義也沿用下來,表示仔細聽取的意義,而且常常帶有尊敬的色彩。“聆聽”除了表示仔細聽取以外,還表示一般意義的聽。“聽取”最初表示聽到,後來發展有聽從的意思。最後從“聆聽”和“聽取”的側重點、使用對象、使用範圍、結果這四點來對它們進行辨析,以便我們可以正確地選擇這兩個詞來進行使用。

“聆聽”在現漢語中多在書面語中使用,而且一般出現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但是,總有一些人因為誤用而貽笑大方。許多人做完報告,最後一句是:謝謝聆聽!這樣的說法顯然錯了。下面就是誤用“聆聽”的例子:鄉間聆聽哭喪歌。(《新民晚報》2009年4月5日)這例子中的“聆聽”用得不是很恰當,應改為“聽聞”,這顯然沒有弄清楚“聆聽”的本義,以及它的使用對象和範圍。

《說文·耳部》:“聆,聽也。從耳,令聲。”

①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聆,聽也。二篆轉註。《匡謬正俗》載俗語云‘聆瓦。聆者,聽之知微者也。文王世子曰:‘夢帝與我九聆。此叚‘聆為‘鈴。夢天以九個鈴與己也。從耳。令聲。”

②根據段玉裁的解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聆”是仔細傾聽的意思,這樣才能聽清楚細微的東西。所以“聆”的本義是用耳朵接受聲音,傾耳細聽、傾聽的意思。進而引申為瞭然、明白。例如《淮南子·齊俗訓》:“不通於道者若迷惑,告以東西南北,所居聆聆,壹曲而闢,然忽不得,復迷惑也。”高誘注:“聆聆,意曉解也。”

③由聽義引申為聽從。《廣雅·釋詁一》:“聆,從也。”④弄清楚“聆”的本義以及用法以後,我們接著來看一下“聽”字。“聽”的繁體字寫作“聽”。《說文·耳部》:“聽,聆也。”⑤意為仔細傾聽。《說文·口部》:“聽,笑皃。從口,斤聲。”⑥這裡的“聽”讀作yǐn,“聽”的本義為笑吟吟的樣子,這個意義與“聽到”的意義無關,而且在古籍中也極為罕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聽,聆也。凡目所及者雲視。如視朝、視事是也。凡目不能遍而耳所及者雲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會意。耳有所得也。”⑦所以“聽”的本義是用耳朵接受聲音。引申為聽從;接受。例如《史記·李斯列傳》:“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言。”⑧又進一步引申為順從;服從。例如《禮記·祭義》:“眾之服自此,故聽且速也。”鄭玄注:“聽謂順教令也。”⑨從《說文》的解釋可以看出,表示“聽”義的“聆”和“聽”二字相互為訓。“聽”有服從、順從的意思,“聆”也有這樣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笑吟吟的這個意義棄而不用。

以上是“聆”和“聽”單獨使用時的用法,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兩個字連用時的情況。

詞語辨析:“聆聽”“聽取”咋分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