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拳擊手?

這是李小龍師祖(敬稱以下略)曾經問他的弟子黃錦銘的一個問題。當黃錦銘百思不得其解時,李小龍揭曉了答案,就兩個字:“適應。”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黃錦銘演示截拳道封打技巧:擸手鏟勾捶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1967年左右,黃錦銘用實心球協助李小龍練習腹部抗擊打訓練

像水一樣的適應,以適應任何環境、對手或即時狀況。

在李小龍看來,具有優秀適應能力的人,無論是在格鬥中,還是在現實的生活和事業中,都能擁有強大的自我生存、自我表達,乃至自我發展的能力。

他們總是能夠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因勢制宜,像水一樣,隨遇適形,遊刃有餘。

故一位合格的截拳道者,一定是一位具有強大適應能力的像水一樣的自我表達者,因此,李小龍說:“截拳道就是適應對手,沒有路徑,沒有自我,沒有目標”,“我無門無派,但我又是所有門派。你不知我的意圖,但我的動作就是你的動作之結果,我的技術就是你的技術之結果”,而這,與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孫子的兵家思想,有異曲而同工之妙。

在《孫子兵法·虛實篇》中,孫子寫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謂之神。”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通過長期研究和實踐李小龍截拳道,我們發現,李小龍從1966年開始到1970年代初期,就已經漸進地發展出了一整套完備的以培養整體格鬥適應能力為目標的科學訓練理論與實踐體系,並在動態發展中與時俱進。而這,正是李小龍得以領先時代,並讓截拳道最終成為一門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科學的街頭格鬥術”的核心機密。

因為,衡量一門武技或武學的科學性、實效性、先進性的決定性要素,不在於其擁有多少名目繁多的技術或所謂絕招,而在於其是否真正確立了科學完備、高效實用、緊密貼近實戰的技戰術訓練和輔助訓練體系,以及高效的營養和恢復手段

這樣,它才能夠保證在訓練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中,對每一位訓練者的實戰適應能力的培養,都能以最少的時間成本付出,取得貼近實戰需要的最大化的訓練效益,如此,這門武技或武學,才能真正成就為一門經得起時代和實踐檢驗的,優秀的、成熟的武技或武學系統。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穿戴護具,準備進行全接觸實戰對抗訓練的李小龍

為便於闡釋,我們試從“心、技、體”三個方面來概說李小龍所創造的科學的整體訓練體系。

在這裡,所謂“心”,涵義極廣,但主要是指包含心靈、心智、心態、心志、心法、無心之心等諸多要素在內的一個人內在的心的能量、境界或氣場,臨敵格鬥之時隨心而起的警覺、意識、洞察力,以及與對手協和的距離感,時機感和節奏感等;

“技”,就是指格鬥的技術和技能。

“體”,則是指一般和專項的格鬥體能及其保持狀態,乃至整體的身體健康狀態。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李小龍認為:“訓練不僅能提高體能,而且還能培養精神和情感,它需要智慧和天賦的高度結合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

同時,“專業技能服從於精神修煉,精神修煉能夠讓修煉者最終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例如,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強大爆發勁力的產生,不僅來源於嫻熟的技術產生的速度、肌纖維增粗提升的力量,更重要的在於神經系統的高度完善和身心的高度和諧。換言之,只有心、技、體三者有機融合並同臻巔峰,才是一個截拳道修煉者達到他個人武道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也是當年李小龍在武功修為方面,取得驚人成就的內在原因。

當年,通過坐禪、冥想結合傳統內功等精神修煉方法以及實戰抗壓的磨礪,李小龍發展了他強大的“”——它包括百折不屈的果敢意志、我就是冠軍的積極心態、利用和控制情緒的殺手本能、有感皆應的流動氣場(類似第六感的整體洞察力)、寧靜圓融的智慧和一顆不動如山的平常心。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李小龍在《死亡的遊戲》中武術指導賈巴爾

李小龍弟子、前美國NBA超級巨星卡利姆·阿卜杜拉·賈巴爾曾回憶說:“李小龍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受李小龍影響,每次上場比賽前,我都會靜坐一會。我希望在賽場上能有一顆平靜的心”。

無論是從科學角度,還是從禪道哲學的角度來觀察,截拳道技能和體能的修行,最終都會體現為心的修行,或者說精神的修行,技可近乎道,由此以武入道。

可以說,在格鬥中,一個人體能的高效發揮,技戰術的合拍應用,身體和意識的無斷流動,其實都只不過是心靈合機合勢,如水流動的外現。

在《截拳道之道》中,李小龍宗師曾明確指出:

“我們要能在雙眼目睹的同時出擊!由眼睛看見再到手臂,繼而發拳,當中損失了多少時間!銳化視覺的心靈力量,以配合你所看到的即時行動。看見發生於內在心靈中。”

“在截拳道中,所有技術都要被遺忘,而只是讓無意識(無心)應付狀況,技術會神奇自動地或自發地運作。與整體流動,沒有技術,就是蘊含了所有技術。”

“精神無疑是我們存在的控制媒介。這種不可見的中心,控制著對每個出現在外界情況的行動。因此,要極端地流動,在任何地方,任何一刻都永不‘停止’。每當你擺出作戰的姿勢,保持這種精神自由和不依附的狀態,做‘自己的主人’。”

在《天狗藝術論》中有云:“技能之究極,非惟修技能,煉氣韻者也,達不到無心之境者,不可謂之究極也。萬法者惟心之所變也,此之開悟,方能得無心自然妙用之根本也矣。禪者,乃求此開悟之心學也。”所以,李小龍宗師曾強調,一個截拳道者要想在截拳道中取得進階,必須要同時學習和體悟禪道哲學。

由此可見,中國禪道哲學對於李小龍截拳道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它們決定了截拳道的世界觀、武道觀、人生觀,乃至於合道修行的方式和終極境界。所以,李小龍宗師亦曾一言以蔽之:

究極而言,截拳道不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招式的混合,而是朝向關於個人身心的高度發展......最終,截拳道無關技術,而是心靈的洞見和訓練。

而通過各種專項和輔助性的高質量、現代化的“

”的訓練手段,如擊影、喂引對練、打靶、全接觸實戰,以及猶如隱士般日復一日成千上萬次的對於截拳道基本技術的反覆磨鍊,李小龍成功地將有形有法的簡單技術,內化為無形無法,可從任何角度、任何距離,以無規則節奏發動的本能攻擊、截擊或連消帶打——一拳就是一拳,一腳就是一腳,隨心所欲不逾矩,同時又能做到“快、準、狠”,令對手即使明知要被攻擊,仍然防不勝防。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李小龍與五位肯波空手道黑帶弟子(從左至右傑瑞·泡梯特、李愷、李小龍、史蒂夫·金、皮特·雅各布、鮑勃)

在2009年《黑帶》雜誌一篇專訪中,曾經的肯波空手道黑帶高手、李小龍親傳弟子史蒂夫·金回憶了他的一次訓練經歷:

小龍告訴我,他要和我進行腿法對練,他進攻,而我要做的就是保持距離並儘可能快地後退防守。沒有比那更殘酷的了。我拿出了我生平最快的速度,但卻沒有一點用,他仍然踢中了我,將我朝牆壁直直地踢飛了過去,在那一瞬間,我想,我肋骨一定斷了,儘管我被踢中的時候戴了兩塊護胸。”

面對李小龍簡單的拳腳攻擊也深感無力的“遭遇”,不僅僅只是李小龍的弟子,包括一些同時代其他門派的武術高手都有類似記憶。

李小龍高超的武技,令得全世界的截拳道愛好者和修煉者們,都不約而同的將他們的目光集中在截拳道的技術、技巧及其訓練方式上,很多人以為,只要掌握了截拳道的技術、技巧,就可以像李小龍一樣,制敵於須彌之間。

但事實上,無論是在截拳道中,還是在其他武技或體育運動中,“

”的鍛鍊和提高,是所有“技”的提高和發揮的基礎和保證,也是一位真正的格鬥者隨時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以隨時準備應付任何意外情況發生的基礎和保證。

遺憾的是,和截拳道“心”的修行一樣,“體”的鍛鍊常常為人們有意或無意的忽視,即便是個別專業運動員也不例外。“搏擊運動員最容易忽視的訓練之一,就是身體素質的訓練。他們往往花過多的時間增強技巧和技術,而在身體素質方面卻訓練得極少。”

這段話,出自《李小龍技擊法》第一章開篇第一句話,而《李小龍技擊法》事實上是李小龍唯一一部親自示範圖解截拳道技戰術的專著,由此可見,李小龍對於截拳道者“體”的訓練,或者說身體素質(特質)訓練的高度重視和格外強調,原因就在於“搏擊中的技巧固然是重要的,但是這種技巧的發揮,正是依賴於全部的身體條件。實際上要在實踐中獲得成功,這兩個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跑步,李小龍認為是體能訓練之王

正是傳統功夫拳師黃澤民1964年在奧克蘭對李小龍發起的那次挑戰,促進了李小龍對於格鬥“體”的訓練的科學系統的全面研究和實踐,推動了李小龍由此踏上不斷挑戰自我體能極限的征途,並最終成為一位真正的格鬥體能達人,以至於一些同時代的美國搏擊高手談起李小龍的形體和體能狀態都深表敬慕。

空手道冠軍查克·羅禮士說:“當李小龍褪去身上的T恤之後,我再次被震撼了,一如我每次看到他的強健形體時的感覺一樣:他的肌肉令人著迷。”還說“如果以每磅體重計算,李小龍肯定是世界上動作速度最快的人之一。”

另一位空手道冠軍鮑勃·沃爾則說:“每次我和他跑步都是一種受罪,李小龍是名全能運動員,和他一起練習不容易。”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清晨帶著他的丹麥大狗鮑勃出去跑步,是李小龍一個人的享受時刻


如果說,《李小龍技擊法》以及我們正式引進、翻譯出版的“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卷2《截拳道:李小龍武道釋義》,主要為我們展現的是李小龍截拳道技戰術及其理論和訓練體系,偏重於“技”的部分的話,那麼,《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就是一本為我們揭示1960年代後期至1970年代初期,李小龍究竟如何進行科學系統的“體”的訓練的彌足珍貴的武學專著。

它告訴我們李小龍是如何通過長期而系統的、革命性的體能和健身的交叉訓練,練就了他那一身緊貼格鬥實用功能,完全以“出功夫”為目標的的令人豔羨的強健體魄、完美形體和身心平衡的整體健康狀態

可以說,《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一書,真正彌補了過去人們對於李小龍完整的“體”的訓練體系某些方面的認識缺失,使得截拳道的後來者有機會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繼承李小龍科學訓練的精髓。

在書中,不僅相對系統的展現了李小龍關於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敏捷性、人體塑形、飲食營養,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體能和健身的科學訓練理論、方法和訓練方案,還結合實例,闡述了李小龍如何藉助重沙袋練“技”的輔助訓練方法,以及與武技專項訓練相結合的間歇式訓練方法等。

就像本書編著者約翰·裡特在書中寫到的那樣:

1970年,李小龍的訓練計劃就已經進化成為最完美、最高效的現代交叉訓練計劃的示例:負重訓練發展力量,跑步和騎健身自行車改善心血管機能,伸展運動提升身體的柔韌性,重沙袋練習時機和勁力的掌控,速度沙袋用於發展節奏和時機,高低沙袋訓練協調性和精準性。

更進一步的是,他科學地分解了自己的訓練計劃,使之能夠更好地集中於截拳道最核心的技戰術內容,如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練習手法,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六則練習腿法等……

無論如何,李小龍先進的截拳道訓練計劃告訴我們,到了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李小龍強調的是更為精簡、高效的流動性打擊和踢擊的技戰術方法,以及通過不斷髮展一些高效的輔助訓練手段,來支持這些科學技戰術更好的發展和發揮

。”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簡體字版《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書影。譯者:溫戈、楊娟

除專業技術層面的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我們還可以瞭解到:李小龍作為一位卓越的成功人士,他最關鍵的成功奧秘所在。

如李小龍平時非常注重科學的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時間,生活嚴謹且規律,遠離酗酒、抽菸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使得他既能做到高效的工作,又能做到從不讓工作干擾訓練,從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兩不誤。

同時,李小龍當年在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所堅持和展現的學無止境、學以致用的科學探索原則,直指根莖,積極探索事物本質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勇於發現,勇於實踐並在實踐中與時俱進的科學探索精神,以及通過不斷實踐及時將先進的學術理論和自我經驗相結合,再經過提煉、歸納和總結轉化為實用化、體系化的自我探索成果的成功經驗,都為後人指明瞭一條科學的自我武術探索和發展的成功之路——

不是專注於天天累積、添加枝節花葉的技巧招式,而是專注於核心技術的日日精簡,做到精簡且精通不是突出心、技、體某一個方面的特訓,而在於人類格鬥本質及其訓練科學原理、規律的整體研究、探索、實踐和及時總結;不在於追求外在的形式之美,而在於強調內在的實際功用;不是淺嘗輒止,而是長期系統、持之以恆、學無止境

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因素及訓練基礎、訓練水平差異等各種原因,對於那些試圖完全照搬本書中李小龍的訓練計劃或方案的讀者,我們有必要再次重複一下琳達夫人在前言中提到的閱讀和應用本書知識的原則性提示,那就是:“

當你閱讀此書時,請注意思考過程,而不要侷限在李小龍所使用的那些特定技術和日常訓練內容上。您應該關注的是他的思考方式、他的科學的鑽研態度,以及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李小龍總是會潛心研究新的行業和領域,他同樣也會鼓勵你這麼去做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巔峰,永不止步的李小龍,時刻享受著自己在達到體能極致過程中的每一步。換句話說,努力比目標本身更重要。”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沉醉於書房中的李小龍

確實,努力比目標本身更重要,為儘量保證整個“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中文翻譯的質量,我們和譯者一起努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個過程,既是艱辛的,也是快樂的,最重要的是,通過全程參與譯校、審訂工作,我們自己又獲得了一次深入研究、學習李小龍武學,感悟其內在精神的寶貴機會,因此,對於我們來說,期間任何的付出和努力都非常值得。

在這裡,誠摯的感謝北京李小龍研究學者溫戈先生、好功夫截拳道長沙總部楊娟小姐兩位譯者,因為你們的共同努力,《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一書的翻譯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其中,溫戈先生完成了本書1-15章節的翻譯,楊娟小姐完成了本書16-24章節以及前言、序言和附錄的翻譯)。

另外,我們還要感謝“見證實錄”、“拳手翔”等網友的努力,是你們提出的寶貴修改建議,使得本書的3個專業名詞的翻譯更趨準確。

同時,感謝所有參與到“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的引進、翻譯和出版工作的人們,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就不會有“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的面世。在此,真誠歡迎各位讀者與我們分享、交流讀書心得,或不吝指正本書中存在的任何翻譯問題並告訴我們。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科比模仿李小龍,展示他參與設計李小龍元素新球鞋

科比•布萊恩特,被譽為喬丹之後最偉大的球員,是目前美國NBA正當紅的超級巨星,而他,同時也是李小龍的一名超級粉絲。

2010年6月,在他寫作的第一本書《科比24》中,他談到了李小龍。作為非武術界人士,科比完全超越了那些外在的武術形式或技巧,而能夠直接從最具普適性的層面,去感悟李小龍武道哲學的內在精神,以及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截拳道的科學原理和原則,並將之活學活用到他的同樣堪稱心技體合一的籃球訓練或比賽中。

透過科比以李小龍為榜樣的成功學習經驗,或許可以促使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拋開枝節花葉的羈絆,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從李小龍那裡得到根本的、真正的啟迪和教益?

科比說:

我一直在努力把李小龍的方法(實效、靈活、速度和效率)融入到自己的訓練中……

我努力地從方方面面模仿李小龍……他相信任何知識都會引導我們認識自己,並且稱他所選擇的表達自我的方式就是武術。

我相信我所選擇的自我表達方式就是籃球。我相信在比賽中良好的適應性和靈活度是很重要的。在球場上,如果你不停的變化、移動,你的對手將不知道如何應對你。

我很喜歡李小龍對‘適應’做的一個比喻。‘要像水一樣無形。把水倒進杯子,水就成了杯子;把水倒進瓶子,水就變成瓶子;把水倒進茶壺,水就化作茶壺。水能靜靜流動,又可奔騰衝擊。

要像水一樣,我的朋友。’

2010年7月於星城長沙

截拳之道 |《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文版序言:如水適應

截拳道,李小龍的肢體表達藝術

歡迎關注為道塾,關注更多李小龍和截拳道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