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祕

形意拳五行拳中,崩拳的打法其實很多,按步子有拗步崩、順步崩、退步崩、崩等,根據手法又摞手崩拳、甩手崩拳。至於崩拳速度力量怎麼來的,可以看我下面這文章,這裡不做多談。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崩拳有那麼多變化,為何唯獨把半步崩拳提出來在五行拳中練呢?僅僅是因為當年郭雲深前輩靠這“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麼?據傳聞當年郭雲深前輩悟出這半步之法,是因為在監獄中腳上有腳鐐,我搜了一下清代的腳鐐大概是像下面那樣的。

揭秘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秘


揭秘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秘

對這種戴著腳鐐有個直觀印象了,我們先不管前輩怎麼練的,先回到問題上來。

半步崩拳的半步是什麼意思?純粹從外形上看,我們平時走路,一左一右互換著走,這一左一右互換下來其實是走了兩步。如果純粹的前上一步,後跟一步,左右不互換,這種順拐走法算一步。所以半步即為:前足上前一步,後腳跟進一半距離,這種步子算半步。不過要注意,半步和一步之間的關係不是距離遠近關係,而是行走方式的區別。腳上爆發力好的,半步出去也能比兩步出去遠。傳說當年郭雲深前輩獄中因為戴著那種腳鐐,練功開步不便,所以只能開一步,跟上半步,結果悟出了半步崩拳的打法,才有了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不過估計郭雲深前輩想不到,他這半步坑慘了一些後世的後學。很多人練形意就奔著那半步崩拳去了,一天到晚練崩拳,開一步跟半步,呆頭呆腦的一拳一拳往前頂,怎麼瞅也不像能打天下的樣子。練了幾年反而要速度沒速度,要力量沒力量,越練越呆,要說心裡不懷疑,我是不相信的。不過到底是沒搞明白其中關竅,只能找懷疑自己是不是練功沒有前輩刻苦?是不是其中有內功?是不是有秘傳?安慰自己半天,又鼓起耐心日復一日,呆頭呆腦的練著,希望日後能有武俠小說中一朝頓悟,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能耐。要麼就寄託於日後能有高人提點等等。總之這麼不明所以的練,再練上三十年,這崩拳也只能是王八拳也不如的。為什麼呢?各位彆著急,知道半步是怎麼個半步法。我們回過頭來看,崩拳的威力來的?或者說形意拳怎麼打才有威力。這裡簡要的說一下,崩拳或者說整個形意拳的威力,來源於撲身縱向衝撞的慣性力量。

為了能使這種慣性力量更好的用在擊打上,才有了拳架上工整、沉墜的要求,表現在步伐上是後腳蹬,前腳趟。

揭秘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秘

一代宗師尚雲祥之女尚芝蓉半步崩拳

所謂手打三分足打七,形意拳力量的主力軍來自腳下的蹬踩帶動身體形成的慣性,這種力量佔七分。手上三分力頂多就是肩胯的擰動。要想手上打出重擊,腰腿上的力量能才是關鍵。形意拳也不例外,崩拳更是如此。既然要形成慣性力量,腿上的爆發力很關鍵,爆發力強了,才蹬得遠,才有把身體這百來斤分量快速推送出去的能力,這樣形成的慣性叫衝撞。否則沒有腿部爆發,那種身體整體前縱撲出的力量就是一個推力,又慢又沒多少殺傷力。過去形容一些前輩功夫好,都是都是一竄十來米遠(並非一步,而是組合步法),一躍一人多高,都從側面證明了前輩們身體素質的強健。既然知道崩拳的威力來自於什麼,那麼問題就來了。郭雲深前輩沒有悟出半步崩之前,那也是一個高手,身體素質支持個拳打三丈的距離不過份吧?現在給這樣一個大高手戴上腳鐐,限制了移動。過去步子一開,一身子一撲渾身的分量就壓在拳頭上了。現在腳上戴著腳鐐,步子蹬不遠,身子撲出不出。怎麼辦?只能是適應了,適應短距離的撲縱,在短距離的移動中把長距離移動撲縱的分量給打出來。打個比方,就像汽車一樣,原先一輛車跑到一百碼的速度,那得開出去一百多米。後來這車改裝了一下後,車子一起步就能達到一百碼。半步崩就是這個意思,自己限制自己的步子,最後短距離打出極遠距離的衝撞爆發效果。

形意拳譜中有個說法很有意思,猛虎出籠。關在籠子裡的老虎,任它撲跳吼叫,圍觀的人還能笑嘻嘻的拍個照,合個影,沒什麼威力可言。但是一旦猛虎出籠,圍觀的人估計跑得時候都恨爹媽少生兩條腿。所以半步練法是形意拳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後,限制自己的再追求突破的高難度練法。所謂不鑽不翻,一寸爭先,拳打三丈不為遠,近取就在一寸間。打個重擊還要遠距離的蓄力,就已經露形了。形意拳是貼身短打拳,貼身不能打出重擊,還不如練貼身摔法好使。刀口抵在對方心口上和七八米外拿著刀衝上去,那種威脅更大不言而喻。沒那功力支撐,單獨模仿個外形,就想達到前人高度。這種想法實現的難度,不亞於只會練個直、擺、勾的空擊就想當拳王,天天找個練沙坑練三級跳的技術動作就想去參加奧運會拿冠軍。所以半步崩的半步練法,是限制自己,逼迫自己,難為自己之後求得突破的練法。就像一些遊戲的高玩玩家,通關之後求無傷通關,求快速通關一樣。尋常人連正常通關的技術水平都沒有,就追求這些,註定一無所獲。能把三級跳的成績,用定步跳的技術動作跳出來,這才是半步練法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