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内蒙古之旅

散文:内蒙古之旅

内蒙古之旅

在内蒙古旅游的七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去了许多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许多感受。这印象和感受使我懂得,世间真是有好地方,值得我们去亲身体验和品味。

漠南第一府

在呼和浩特市,我们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将军衙署等地,而最让我喜欢的是将军衙署。走近将军衙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刻着“漠南第一府”五个金字的匾额。将军衙署,不就是现在的省军区司令部吗?那可是古代将军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办公重地呀。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迈进了衙署。衙署属于砖木结构,每一座房子的门前都有一块匾额和两根柱子。在一进堂,我们看到门楣上悬挂着刻有“仪门”的匾额,两边柱子是一副对联: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这对联既气派,又潇洒,大丈夫气概昭然若揭。正堂门前也有一副对联:议论作社稷谋,事业为黎民福。浓浓的家国天下情怀尽显其中。其他的对联,比比皆是,如“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有为有猷有守,曰清曰慎曰勤”。一个军事决策机构,居然充满了文化气息,让人感到这不是军事重镇,而是文化殿堂。庭院中,有高大的榆树和柏树,也有丁香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整个院落简直就是一片世外桃源。在这里居住、读书、试马、谈兵,该是何等的惬意呀!

散文:内蒙古之旅

辉腾锡勒草原

进入辉腾锡勒,领略了草原风光,或晴空万里,白云如雪,或万里无云,一片碧蓝。山峦上,原野上,芳草萋萋,奇花斗艳。我们还骑了马,住进了蒙古包,喝了奶茶,品尝了诸如奶豆腐、奶酪、黄油、酸油、炒米、果条、手抓羊肉、烤羊肉等当地美食。在草原上徜徉,仰望碧空,看万里无云,看白云悠悠,同时感受凉风习习。或者低头观察草儿,欣赏色彩缤纷的野花,甚至采摘蘑菇。我们的运气不错,居然能在草丛中采到蘑菇。饭店的厨师做了一锅蘑菇汤,非常鲜美可口。房东非常热情,她的蒙古名字叫做“莎红其其格”,汉语的意思是“月亮花”。除了给我们安排传统蒙古美食外,还用牛角杯给我们每个人敬酒。晚上还有烟花汇演,篝火晚会,大家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

散文:内蒙古之旅

库布其沙漠

告别了草原,我们驱车前往库布其沙漠。到了库布其沙漠,我们乘坐景区提供的吉普越野车。吉普车在沙漠中飞速前进,忽而爬上70度的坡,忽而下去80多度的坡,忽而左急转,忽而右急转,既惊心动魄,又极为振奋。吉普车进入沙漠中心地带后,在一座比较高的沙丘前面停下来。阵阵的风吹来,沙尘弥漫,大家纷纷带上口罩。没来沙漠之前,团友们早就准备好了口罩,唯独我对沙漠漫不经心。心想,一点沙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没想到一丝丝的风就能扬起很大的沙尘。幸好女儿多买一副口罩,我把它带上了,否则不知怎么办。装备好之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向沙丘。沙丘是流沙,踩上去软绵绵的,还往下滑动。但是,我们还是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爬到了沙丘的顶部。眺望四周,黄沙漫漫,微风吹起,沙尘满脸。对于一个从没有见过沙漠的人来说,能够穿越沙漠,踩在沙丘之上,感受沙尘的吹脸,真是人生一大快事。我们在沙丘上呐喊,不停地拍照,实在是想把这沙漠带回去,作为珍藏。可惜在沙丘上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司机不断按喇叭催促我们下去。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沙丘,我们驱车前往骑骆驼游览区。骆驼是见过的,可骑骆驼也是第一次。每一个骆驼队都有七八头骆驼,骆驼都伏在沙漠上。我们骑上骆驼的背上之后,主人才让骆驼从第一头开始依次站立起来,然后沿着一个沙丘绕一圈。由于头一回骑骆驼,感觉也是非常特别,整个队伍都充满快乐。我前面是一个美女,不停地拿出手机拍照,或拍景,或自拍,无比享受这快乐时光,觉得此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是值得开怀畅游的。人生有这么多第一次,难道不快乐吗?有什么东西比得上第一次更珍贵,更加有意义呢?第一次越多就越快乐,但愿我们今后经历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的感觉。

散文:内蒙古之旅

骆驼转回原地,项目活动也就结束了。但是,有一个细节却让我难以忘怀。骆驼回到原地后,仍旧按次序排好队,依次蹲下让我们下来。“这些骆驼多规矩呀!”我不禁发出敬佩的啧啧声。“是呀,这些骆驼是经过训练的,它们很懂得规矩,我们很多人连骆驼都不如呢。”骆驼主人应了我的话。能把骆驼训练得这么好,我对骆驼的主人表示由衷的敬意,也对骆驼的守纪精神表示敬意。在库布其沙漠,我们还玩了骑摩托车、滑索、滑沙等项目,快乐之情难以一一言表。

赛汗塔拉生态园和梅力更生态园

包头是我们下一个落脚点。在包头市区,我们到处打听哪里有最近的草原。当地人介绍我们去赛汗塔拉生态园,就在市区内。在赛汗塔拉生态园门口左侧的树荫底下,我们看到几位老妇人正坐在那里休息。我问她们是否去过草原,她们都说没有。没有去过草原,我想这个生态园就是她们唯一的草原了。到底是怎样的草原风光呢?且进去看看再说。我们租了自行车,沿着绿道骑了一大圈。只见眼前一片茫茫的野草,草儿大约有一米多高,甚至还有芦苇。骑着骑着,我突然发现不对劲。这哪里是草原,简直就是沼泽地。可是,连包头的人都把它当做草原,我这个外地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把这样的地方当做草原,未免有点不甘心。

散文:内蒙古之旅

结束了赛汗塔拉生态园之行,我们来到了梅力更生态园。我们乘坐缆车上去,沿途看到满山都是裸露的石头,形状各异。到了目的地也没有太多看点,有些团友干脆连看都不看,就又乘坐缆车下山了。女儿开始也想和他们下山,但在我的鼓励下,她留了下来陪我看石头。我们沿着石头上开凿的路走,一边走一边扶着扶手。不到二十分钟就看完了,于是就开始走下山。走到山脚,在溪流旁,我们无意之中发现在巨大高耸的石壁下面,刻着“康熙饮马潭”几个大字。没想到荒凉偏僻之地还有古迹,而且是康熙皇帝来过的地方,真是意想不到呀。这意外的收获使我立刻振奋起来,适才的失落感顿时消失了。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第二次西征噶尔丹(1697年•康熙36年)途经梅力更召,并在山前安营扎寨后,偕梅力更葛根(住持)攀沟溯溪而上,行至一巨石前见清澈潭水,爱骥嘶鸣长啸引颈畅饮。见状,康熙掬一捧,饮毕,大呼甘泉哉!故名“康熙饮马潭”。我崇拜英雄人物,如今正站在康熙当年饮马之处,又怎能不感慨万千呢!于是也用双手捧起水来,吸进嘴里,只是不敢喝下去,又吐了出来。环境变了,水质也变了,喝下去恐怕会闹肚子。不过,我也心满意足了。

散文:内蒙古之旅

固阳秦长城

快乐时光总是容易过的,还剩下旅行最后两天时间,怎么打发呢?出发之前,团友几经攻略过,可是包头却没有攻略好。还可以去哪里玩?仍然是个问题。最后我锁定固阳,那里有秦长城和春坤山生态旅游景区。第二天一早,我们租了车直奔固阳,上午游览秦长城,下午去春坤山生态旅游景区。

散文:内蒙古之旅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没有去过,也多少会有点印象:山与山之间用高高的城墙连接起来,每座山峰都有一个敌楼或烽火台,互为犄角,互相守望。城墙上面是宽阔的人行道,中间还有若干敌楼,供士兵休息,两边是城垛,用来预防敌人,也便于射箭。八达岭长城给人的感觉是巍峨壮观,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固阳,看到的秦长城有点另类,我甚至怀疑这到底是不是长城,或者是不是当年的建设者偷工减料把它建成这个样子。所谓长城,就是用黑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而成的墙体而已,根本就不用灰浆加固粘合。既没有敌楼,也没有墙垛,也没有看见烽火台。墙的顶宽虽然也有一两米多,但由于没有用灰浆加固铺平,所以到处凹凸不平,走在上面,总有一种摇摇晃晃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长城在当年是否能够有效抵御匈奴的入侵。不过,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再加上人为的破坏,如今看到的长城也许不是原貌。据介绍,固阳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为北抗匈奴而建筑起来的。虽然秦长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雄伟壮观,但是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值得我们敬仰的。站在城墙上,放眼北去,遥想当年鏖战情景,又该是何等壮烈。长城边上,我们还看到蒙恬将军的全身雕像,他双手拄剑,目光如炬,眼睛直视前方,神情淡定,又略带自信的微笑,好像是刚刚打完胜仗,看着士兵们忙着打扫战场一样。

散文:内蒙古之旅

其实,固阳秦长城还有许多故事。据说,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就在附近的秦长城。我看了有关介绍不禁一阵惊喜,原来孟姜女哭倒长城就发生在这里。我们跟历史走得这么近,真是不可思议。尽管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址有多种说法,但我更愿意它发生在这里,因为它离我更近了。

散文:内蒙古之旅

包头

在包头的最后一天上午,决定到街市上走走。我们先去吃早餐,品味了包头的羊杂碎和稍麦。我是第一次吃羊杂碎,味道很和我胃口,总是啧啧称赞。老板娘却有点不以为然,因为羊杂碎对于她来说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值得称赞。她对着我笑,我懂得她的意思。但是看到我那满足的样子,她也就不见怪了。我们还聊了许多关于草原的事情,她就说草原有什么好看。我没有与她理论,但尊重她的看法。

早餐后我们就去逛菜市场,想体会一下当地百姓的真实生活实景。所谓菜市场,就是沿街摆卖。西瓜是一车一车的,又大又新鲜。茄子是圆圆的,跟南方的茄子大不一样。各种食品应有尽有,目不暇接,也记不全。菜市场到处都一样,只是食品各有特色。但是,懂得生活的人,就是适应生活,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特色,就品尝什么特色。旅游也包括饮食文化旅游。能吃就是福,确实是这样。我们有些团友,这也不吃,那也不尝。吃这怕热气,尝那怕胃寒,不知道少了多少情趣。

在包头市,我们两次进了书店购书。每次都是女儿主动提出来,她说不喜欢逛街,宁愿去书店。第一次我陪她去,第二次我就有点生气了。我对女儿说,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内蒙,时间很宝贵,而且就是要逛街才能了解更多的风土民俗。她不听我的劝告,硬要去书店,那只好由她了。但是,我心里是不舒畅的,因为她还是不明白旅游的意义。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从前读过的故事,说有一个学生向老师请教,老师二话不说,就给了他一本书,书本是用布包裹起来的,老师告诉学生回到家之后才能打开看。学生回到家后就打开书本,发现是一本无字的书。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找老师,而此刻,老师已经云游四海,杳无踪影。学生每天都想着这件事,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本无字书呢?终于,有一天,他顿悟了,也学着老师云游四海,到处学习,最后成为一名大师。

我把故事讲给女儿听,希望她理解我的心思。一个人,不仅要读书本,还要向社会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书本的知识只能做参照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实践。既然出来旅游,就应该好好利用宝贵的时间向社会、向自然学习,它们才是真正的老师。

我们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会读无字书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丰富有字书。不读无字书,宁可不读书。

散文:内蒙古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