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PS:本文图文过多,只好分成上下两篇,上篇是配件开箱、整机和灯光展示,下篇则是重点的开机测试。

8700K和9700K理论和游戏性能对比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主机整体配置,鲁大师配置截图全面性还可以,毕竟有本土化支持,如果觉得不够档次,硬核推荐使用NZXT CAM,界面会简洁不少全英文显示,只不过没那么显示了,测试用的显示屏是DELL U2518D 2K和1080P环境的。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作为9700K对比的对象,配套是自己使用的主机,8700K+Z370主板的组合,内存和显卡直接轮流挪用测试,理论上主板的性能差距不会超过5%,而且这样配套也比较合理,旧时代产物和新时代产物区分开来。XG2703-GS是硬核最近入手的,四大金刚可真是保值,用了两天已经回不去60HZ了。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CPU和GPU-Z的截图,i7-9700K在这块ROG MAXIMUS XI HERO M11H主板上,默认状态就可以达到日常八核4.6GHz,至于超频一般达到5GHz肯定没问题,上次9900K装机的时候也是十分轻松,而散热方面只要是不涉及调用AVX的项目,主流240水冷排就能压住。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GTX 1660 Ti GAMING X和RTX 2070 GAMING Z的GPU-Z截图,单看规模其实两者还是差很远的,特别是DIE的面积大小,但频率和用料都属于上乘水平,至于为什么要拿两张不同级别的显卡做对比,因为考虑到使用8700K和9700K的人群,他们选择的显卡不一定是最高端的(其实把RTX 2070换成2080可以更好对比),这样参考性更强一些。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i7-9700K国际象棋每秒千步为26029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i7-8700K国际象棋每秒千步为21372

8700K拥有超线程技术,可以把六核模拟成多核使用,而9700K没有这项技术,直接是实实在在的八核心,同时睿频全核频率更高,这里可以看到该项目9700K的分数会比8700K高出20%的性能 。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i7-9700K CPU-Z跑分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i7-8700K CPU-Z跑分

CPU-Z内置的跑分测试,主要是考验单核和多核性能,不过给出的参考对象并没有9700K,但很结果很明显的是,9900K单核能力是最强的,而9700K和8700K几乎是差得不多,至于多核能力,也是9700的物理八核领先于8700K超线程技术。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i7-9700K CINEBENCH R15 CPU跑分1452cb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i7-8700K CINEBENCH R15 CPU跑分1356cb

CINEBENCH R15测试比较多的项目是多线程,这项目同样也是i7-9700K较为领先,那么到了真正的游戏环节,又是谁胜谁负呢,结果你一定不能想到的,先跑几个3DMark项目压压惊吧。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传统这几个3DMark项目,分别是对应的分辨率是1080P、2K和4K,在Fire Strike中,对于9700K和8700K来说,搭配GTX 1660 Ti物理分数是差不多的,显卡分数也能达到16000+,但是分歧在于8700K搭配RTX 2070的时候,物理分数却出现了下降,幅度不多不过是否意味着出现瓶颈呢?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而对于更高分辨率的Fire Strike Extreme项目来说,RTX 2070在图形性能方面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运行帧率可以达到55fps+,这就可以很大胆地说它面对大部分2K游戏无压力,不过8700K搭配它的时候同样物理分数出现了下降。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同样4K项目也是8700K略输一筹,而在搭配GTX 1660 Ti的时候两者跑分是基本一致的。这是否意味着跑起游戏来就要被碾压或者说是一种瓶颈表现呢?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如果是DX12项目又会怎么样?,物理分数变成无论是搭配1660 Ti或者2070都是9700K领先,但有趣的事情是这时候变成8700K的组合显卡分数碾压,虽然分数并不多,但却有优化效果?我们在游戏环节再揭开真相吧。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既然8700K默认是DX12显卡分数比较高,那就再跑跑Port Royal光追测试,因为是2K环境显然是不少的压力,这阶段想高分辨率爽玩光追,还得像RTX 2080这样的次旗舰以上才好。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3DMARK现在也有个测试DLSS性能的项目,RTX 2070 GAMING Z开启后可以提升43%的性能,效果还是不错,目前支持的游戏也逐渐多起来了,比如说《古墓丽影:暗影》、《战地5》、《地铁:离去》。

《古墓丽影:暗影》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RTX 2070 GAMING Z两者搭配对比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GTX 1660 Ti GAMING X@8700K平均帧率为78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GTX 1660 Ti GAMING X@9700K平均帧率为73

《战地5》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RTX 2070 GAMING Z两者搭配对比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GTX 1660 Ti GAMING X两者搭配对比

《生化危机2:重制版》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RTX 2070 GAMING Z和GTX 1660 Ti GAMING X不同搭配对比

《刺客信条:奥德赛》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RTX 2070 GAMING Z和GTX 1660 Ti GAMING X不同搭配对比

《孤岛惊魂:新曙光》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RTX 2070 GAMING Z和GTX 1660 Ti GAMING X不同搭配对比

《Apex英雄》(最低画质是因为要提升更高的帧率,电竞144HZ需求)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RTX 2070 GAMING Z和GTX 1660 Ti GAMING X不同搭配对比

小总结:从这六款游戏来看,先不论是9700K或者8700K,只看显卡的话,GTX 1660 Ti确实比较适合1080P分辨率的大型3A游戏,除了《刺客信条:奥德赛》以外,其他5款游戏都能在最高画质中远超60fps,而《Apex英雄》最低画质情况下考虑上2K@144HZ显示器也不为过之(个人建议是再上一挡RTX 2060较好,或者显示器下调到1080P@144HZ),而RTX 2070则是比较适合2K分辨率,《战地5》和《古墓丽影:暗影》同时开启RTX和DLSS可以获得接近60fps的帧率,至于《apex英雄》是比较满足2K@144HZ显示器的需求了。

最后是8700K和9700K的性能对比,9700K只有《apex英雄》这款游戏能够超越8700K,《孤岛惊魂:新曙光》表现是差不多的忽略不计,其余游戏均落败了。看来目前大型3A游戏对超线程技术还是有较深的优化潜力,而高频率的9700K可能只在那些电竞游戏或者网游中获胜,那么9900K岂不是两者兼得吗?个人觉得那可不一定,因为核心更多了反而可能会影响发挥,还是要看具体游戏吧。

整机散热性能测试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最后交货给土豪之前,当然是测试一下整机散热表现怎么样,第九代的i7-9700K因为采用了钎焊导热,单方面来说散热性能应该是提高的,但是要知道主频也是提高了的。这款恩杰NZXT Kraken X62 280mm水冷排效率还不错,AIDA64 FPU项目单烤10分钟,最高的一颗核心才70℃,平均下来大概也就67℃左右,平常运行游戏还会更低更低,至于超频5Ghz即便再累大概也能控制再在80℃以内。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日常最高画质的《战地5》,9700K平均温度也就55℃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显卡也单独测试一下散热,这款GTX 1660 Ti GAMING X温度控制还可以,跑Time Spy DX12压力测试可以平稳99.5%通过,最高Boost频率稳定1950MHz(比标称还要高出75Mhz)运行,另外风扇转速和噪声控制都比较优秀,不亏是顶尖的行列,只不过价格肯定会高一些了。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而GTX 2070 GAMING Z散热表现就更优秀了,跑的是更为苛刻的Port Royal光追测试,一来时间更长差不多循环运行场景一个小时,二来同时调用显卡内部的RT CORE。跑下来比GTX 1660 Ti GAMING X稳定性还要高达到了99.8%,稳定BOOST频率为1935MHZ(比标称高出105Mhz),如果是日常游戏温度还会更低,闪电血脉就是不一样嘛。

总结

这次装机最大感触当然是来自于8700K的惊喜表现,但这样一来是不是说9700K就显得不值呢?其实也不一定吧,高频率不仅对于某些游戏更好,而且像PS这种设计软件也敏感一些,只能说看需求选择了,3DMark也只是一个参考对象。写文不容易,各位看官舒服了不妨打赏一下,谢谢!

i7-9700K+ROG Z390装机秀,附与8700K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