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患有抑鬱症的世界級文化大師,竟然有一位是中國人

我們會怎樣失去生命?衰老、疾病、溺水、車禍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都是我們接近死亡的原因,但是時間跨入21世紀以後,據資料統計,自殺成了人非正常死亡的最大的原因,而這些數據的背後,90%都指向一個詞—抑鬱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每年百萬人因抑鬱而死。在歷史上,在因抑鬱症而死的人當中,有三位舉世公認、大名鼎鼎的傑出文化大師。

三位患有抑鬱症的世界級文化大師,竟然有一位是中國人

19世紀的法國,一位偉大的後印象派的荷蘭畫家梵高橫空出世,在今日的藝術品市場上,他的作品能輕鬆賣到8000萬美元,在當時,他卻是最落魄的窮畫家,一直靠弟弟接濟生活,1888年12月23日,他用剃鬚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這不是行為藝術,只是因為他當時的抑鬱症已經很嚴重了,終於,一年後,不堪心理重負的梵高走進了一個農民的麥田,用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7歲的生命。

三位患有抑鬱症的世界級文化大師,竟然有一位是中國人

時光到了73年後,1961年夏日的一天,蜚聲世界文壇的美國作家海明威用自己的獵槍結束了頑強拼搏的一生。在他那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老人與海》裡,他刻畫了一個頑強的老人桑提亞哥,在海上和鯊魚驚險的搏鬥,“你可以把我消滅,可是不能把我打敗”,這位老人的內心獨白,正是海明威一生與抑鬱症不斷搏鬥的真實寫照,這個擺脫不掉的夢魘,最終還是毀滅了他。

時間在往前倒倒,在我國的唐代,一位不世出的青年文學天才王勃,途經洪都去交趾看望自己做官的父親,在煙波浩渺的鄱陽湖畔,他寫下了《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絕唱,在滿座震驚的同時,這位年輕的英才卻孤單地佇立滕王閣前毫不在意,他內心中還沉睡在抑鬱孤獨,感時傷懷的思緒中無法醒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王勃藉助先人的遭遇抒發內心的苦悶,他才高驚世,卻仕途坎坷,而最終鬱郁不得志,在渡海時,溺水而死,時年二十七歲。

三位患有抑鬱症的世界級文化大師,竟然有一位是中國人

牛頓、達爾文、丘吉爾、三毛,還有許多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曾被抑鬱症所傷害,他們曾經都是一個個曾經怒放的生命,佔據了當時的舞臺,可惜的是,再每熱烈生長的生命都不會邁過抑鬱症這道坎,在他們的世界裡,自殺也許是最後的一招,而且是終極一招,再也不用永遠活在悲傷的迷霧中,同時也放棄了感受快樂的權力。死,非常容易,怎麼堅強地活著才是最大的難題,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只要你光明瞭,世界才不會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