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史話丨運河沿岸“官屯”村的由來

翻閱天津地圖,筆者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天津大運河沿岸分佈著一些以“官屯”命名的村鎮。其中,北運河有5個,富官屯、卞官屯、郭官屯、聶官屯,徐官屯均位於武清區。南運河有11個,均分佈於靜海區,包括陳官屯鎮所屬的陳官屯、呂官屯、張官屯、王官屯、高官屯,唐官屯鎮所屬的唐官屯、只官屯、趙官屯、靳官屯、梁官屯、夏官屯。

除天津的官屯村外,與靜海區毗鄰的青縣、滄縣及滄州市同樣在大運河沿岸分佈著不少“官屯”村。

查《武清縣地名志》《靜海縣地名志》得知,上述這些“官屯”村均與明朝的“官屯”制度有關,並以官屯主官的姓氏得名。

根據上述資料,自明朝建立不久即開始實行屯田制度,其中洪武年、宣德年均有資料記載,並涉及武清、靜海等地。由於大運河是主要運輸通道,加之運河沿岸存在大片待開墾的荒地,所以,大批官兵在大運河兩岸屯田,實行亦兵亦農制度。這些“兵團”落戶成村後,便形成了所謂的“官屯”村。

有意思的是,靜海唐官屯鎮所屬的英官屯村,表面上看也是一個“官屯”村,但查閱《靜海縣地名志》得知,該村系清代程氏佃戶村,時稱小東莊,光緒年間改稱永豐屯,後因諧音演化為英官屯。可見,英官屯雖然也在運河沿岸,但它的形成具有特殊性,與前述的官屯制度並無關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