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號!央行貨幣政策委開例會,重提"貨幣供給總閘門"有何深意?逐字看四大變化,暗示下步走向

重磅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开例会,重提

重磅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开例会,重提

以上音頻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作為窺測央行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走向的“風向標”,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歷來廣受關注,來自官方的最新貨幣政策取向表態出現明顯變化,往往預示著下一步貨幣政策也將隨之調整。

4月15日,央行官網發佈消息稱,4月12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總第84次)例會。

重磅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开例会,重提

按照例會慣例,會議會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並以此對下一季度的貨幣政策走向作出前瞻。

這兩部分內容也是市場最為關注的部分,通常都會逐字對比上一季度例會表述上的差異,預判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券商中國記者將今年一季度例會與去年四季度例會內容對比後,發現以下幾點變化:

一是官方對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判斷相較去年底更為樂觀,壓力少了一些;

二是相應的,對下一季度貨幣政策的取向也有微妙轉變,“貨幣供給總閘門”重新出現、穩健的貨幣政策只是要鬆緊適度卻沒了“更加註重”的修飾;

三是字裡行間的多處細微區別疊加在一起,可以判斷出,隨著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大超預期顯示經濟企穩回暖,下一步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空間也在收窄。

變化一:經濟發展從“平穩”到“健康”,“嚴峻挑戰”也沒了

相比於去年底,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取向全面轉鴿,如果說去年底市場還在揣測美聯儲是否會調整貨幣正常化的步伐的話,那麼今年這個答案顯示是肯定的。美聯儲明確表態今年9月底停止縮表,已經多數聯儲官員認為今年要暫停加息。這些“鴿聲嘹亮”的表態不僅讓全球金融市場舒了一口氣,也減少了中國放鬆貨幣政策的外部掣肘。

更為重要的是,去年下半年啟動的穩增長系列政策舉措正持續顯效,近期公佈的一季度進出口、CPI、PMI、信貸社融等數據均超出市場預期,經濟正呈現出企穩回暖跡象。

因此,對於當前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判斷得更為樂觀。以下幾點表述有明顯變化:

1我國經濟從“平穩”發展到“健康”發展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健康發展(上季度為“平穩”發展),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刪除“總供求基本平衡”表述),增長動力加快轉換。

2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果提出更高評價——質量與效率逐步提升

會議認為,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金融市場預期改善(新增表述),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逆週期調節的要求(上季度為“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宏觀槓桿率趨於穩定,金融風險防控成效顯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上季度只提及“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

3不再提“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國內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仍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突出矛盾,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錯綜複雜,不確定性仍然較多(上季度為“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變化二:“貨幣供給總閘門”重現,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概率下降

得益於今年以來市場預期和經濟表現較去年底更為明朗,貨幣政策也需要適時作出一定的調整。從此次例會的表態看,下一步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概率在下降。

對比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對於貨幣政策的表態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

1強調保持戰略定力和政策協調

本次會議指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邊際變化,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新增表述),堅持逆週期調節(上季度為“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貨幣、財政與其他政策之間的協調(新增表述),適時預調微調,注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防風險(新增表述,與習近平2月底的表態一致)。

對比發現,雖然本次會議也提逆週期調節,但只是說要“堅持”,而上次會議的提法是“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從“加大力度”變為“堅持”,說明穩健的貨幣政策在體現了逆週期調節要求的同時,下一步在力度方面只是要繼續保持當前水平,而無需進一步“加大”。

2“貨幣供給總閘門”重現

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上季度為“更加註重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新增表述),不搞“大水漫灌”(新增表述),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上季度為“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去年四季度的例會剛較上一季度刪除了“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的表述,時隔一個季度,“貨幣供給總閘門”重現,並強調“不搞’大水漫灌’”。不過,上述新增表述並非第一次出現,而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有提及,也算是與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一脈相承。

政府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在實際執行中,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又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不過,結合本次會議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更為樂觀的表態,以及對貨幣政策略偏保守的前瞻,預計下一步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概率下降。近期降準的呼聲就降溫了不少,市場普遍預計,儘管本週有大規模MLF到期以及集中繳稅,資金面有較大缺口,但央行也不會通過降準的方式予以對沖。

原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就目前的經濟數據而言,降準的必要性下降。當經濟企穩時再降準,容易推高通脹,也容易引發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

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也表示,3月以來,貨幣政策似乎有所邊際變化,主要包括央行連續長時間暫停逆回購,貨幣市場資金穩定性出現下降,暫時性的資金小幅緊張頻發,央行降準降息預期開始顯著弱化。

“從邊際變化看,市場預期2019年貨幣寬鬆程度高於2018年可能要落空,經濟已經階段性企穩,央行不應在經濟企穩時加碼寬鬆,而應當為之後可能的風險預留貨幣政策空間。”鄧海清說。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則表示,當前央行正處於較為舒適的政策環境之中。一方面,人民幣幣值持續企穩,減弱了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另一方面,越過一季度末的短期高峰之後,4月初貨幣市場利率再度回落,民間借貸利率保持平穩,表明市場流動性依舊維持於合理充裕的合意水平。因此,降準的政策空間擴大,但是政策急迫性下降。得益上述環境,央行料將緩步慎行,更加從容地平衡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改革”。

變化三: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本次會議依舊提及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不過,相較於去年四季度例會,本次例會對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內容有更為具體的介紹。

會議指出,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新增表述),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綜合施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新增表述),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新增表述),推動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之間形成三角良性循環,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可以看出,當前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一方面,仍在於金融體系結構調整,主要是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對間接融資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在金融服務對象上,重點仍在於聚集小微、“三農”等普惠金融對象。

此外,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方面,相較於去年四季度,本次例會新增“穩妥推進利率等關鍵領域改革”。利率領域的改革主要是指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存的“兩軌”合併為“一軌”。今年年初,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就透露,從當下紓困小微、民企融資難融資貴的環境看,貸款基準利率的並軌目前更為迫切,央行會採取措施積極推動,進一步發揮現有的貸款參考利率與央行政策利率緊密聯繫,以保障並軌有序推進。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就認為,在理想狀態下,央行確定政策利率,用以影響貨幣市場利率,進而影響存款利率,然後銀行業的整體負債成本就大致確定,然後再通過FTP等機制完成貸款利率定價,影響實體的投資和消費。但我國現實中,至少存在幾個堵點,導致上述傳導並不通暢,比如儲蓄習慣和監管要求導致的存款利率剛性、貸款定價不完全科學合理、依然存有一些數量的管制等。最終在實現利率並軌,不僅是央行簡單宣佈取消存貸款基準利率,這一階段的核心任務是錘鍊銀行的“內功”,以便打通銀行內部貨幣政策傳導的堵點,同時還要提升銀行的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並完成利率改革後自身戰略定位的轉型。

變化四:金融業開放,從“對外”開放到“雙向”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幾個季度例會一直強調“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後,本次例會的金融業開放,從“對外”升級到了“雙向”。

會議指出,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此前為“進一步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新增表述),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新增表述,刪除“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和韌性”)

對外開放更多是引入外資的角度。過去一年,我國金融業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有很多實質性舉措,如放寬外資投資銀行、券商、保險機構等持股比例,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的業務範圍,吸引更多外資投資中國債市、股市等。

本次會議改為“雙向開放”,意味著今年除了繼續在引入外資方面擴大開放外,或許預示著在推動中國金融業“走出去”方面也會有所動作。

重磅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开例会,重提

百萬用戶都在看

轉折太快!上任未滿一年,廣發證券副總經理辭職!業內以猛將著稱,從監管到公募到券商,湯曉東因何辭職

又一次!央行副行長力挺A股!"正顯示觸底和復甦跡象",這並非央行高官首次吶喊助威,這次有何不同

百億規模公司債承銷招標,有券商僅報0.0001%承銷費率,投行價格戰屢見跳樓價,監管或介入排查

中國人扎堆越南炒股?大資金來了施展不開?憑護照和旅遊簽註都能開戶,政府要讓股票市值趕上GDP規模

外國人在越南炒房賺大錢?中國買家比重最大,一貫大手筆,從胡志明到河內,越南炒房注意五大問題

果然降薪!八成上市券商薪酬縮水,5家降幅超20%!廣發4高管年薪超千萬,國君一創逆市加薪兩成

98家投行排名正式出爐!頭部券商大秀"肌肉",股債承銷雙贏,馬太效應已難逆轉,小券商另謀逆襲空間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