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絢麗標誌:巴黎聖母院歷史的見證者

我是痞喵,一個喜歡歷史的女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關於“巴黎聖母院”

法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發達的建築藝術,特別是哥特式建築首創於12世紀末法國北部,後來風靡整個歐洲。

哥特式建築一直是法國人民引以為豪的文化精神。巴黎聖母院被譽為最美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它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它的特徵就是多用垂直向上的線條,有高高的鐘塔和尖拱形的門和窗,因此看上去就像整個建築在向上騰飛似的。

一個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絢麗標誌:巴黎聖母院歷史的見證者

巴黎聖母院從正門到室內是長方形大教堂,規格為130m*50m*35m,堂內大廳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做禮拜,其中1500人可以坐在講臺上。堂前祭壇中央供著天使與聖女圍繞著殉難後的耶穌大理石浮雕—“最後的審判”。迴廊、牆壁及門窗上佈滿了雕塑和繪畫,內容來源於《聖經》。廳內有非常著名的大管風琴,共6000音管,可以奏出樂曲。

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曆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見證了法蘭西共和國的歷史興衰和風雲變幻,是法蘭西文化的代表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雨果曾在《巴黎聖母院》中把它描寫的特別浪漫:

那麼,在一八四二年,從巴黎聖母院的鐘塔頂上望去,所有這一切合起來又是什麼樣子呢?

眺望的人氣喘吁吁的爬到了鐘塔上,首先就被那些屋頂、煙囪、街道、橋樑、廣場、高塔和尖閣弄的頭暈目眩。山牆、尖頂、牆角里突出的尖樓,十一世紀的尖石塔,十五世紀的石板尖頂方塔,碉堡的光溜溜的圓塔,教堂的有花紋的方塔,大的和小的,笨重的和輕巧的,全都一下子呈現在眼前,眼睛久久逡巡在這高高低低的亂堆裡,其中任何一座建築物無不有它奇異之處,無不有它的來由,無不顯示出它的特徵和美,沒有一座建築不是藝術品。

歷史記憶

巴黎聖母院,法蘭西曆史的象徵。20個世紀以來,巴黎聖母院是人們向神祈求禱告的場所,這似乎是法國一處永恆的聖地,人們在這裡寄託自己的信仰和請求,尋找靈魂的平靜。

滄海桑田,如今這裡已變成了一片廢墟。

古代的法蘭西這塊土地,原稱高盧,直到公元2世紀末奴隸制的羅馬帝國入侵,它還處於氏族公社解體階段。

羅馬人帶來了奴隸制,也帶來了神教。

從公元前1世紀古法蘭西大地上開始有了奴隸制文化起,最早的巴黎人就開始在聖母院向眾神之父朱庇特供獻祭品。

從8世紀起,這裡又了兩個供奉聖母瑪利亞與聖安德勒的教堂。

公元1163年,巴黎聖母院這座龐大的建築才開始在這裡建成。

這要歸功於一個叫莫里斯.德.蘇利的人,1160年他被任命為巴黎教堂的主教,任職期間莫里斯.德.絮利決定在法國修建一座奇美的教堂。其次還應歸功於建築師的傑出才能,讓.德.謝爾、皮埃爾.德.蒙特葉,是他們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辛勞繪製了巴黎聖母院的藍圖。

整個工程耗時近182年之久,巴黎聖母院最後落成,蔚為壯觀。

一個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絢麗標誌:巴黎聖母院歷史的見證者

但法國卻在百年戰爭中節節失利,整個北部已被英軍佔領,巴黎在英國人手裡已經15年了,英國國王剛滿10個月的嬰兒亨利第六被宣佈為法王的加冕典禮在巴黎聖母院舉行,聖母院第一次蒙受了法蘭西民族的屈辱。

1455年,百年戰爭中的民族英雄貞德的昭雪儀式在這裡舉行。這時,百年戰爭已在兩年前以法國勝利而結束,農家女貞德曾在對英作戰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落在英軍手裡後被交付教會法庭審判,最後被誣陷為“女巫”,在盧昂廣場受火刑而死,巴黎聖母院裡的昭雪儀式,終於洗刷了法蘭西民族的恥辱。

1594年,亨利第四在沙脫爾教堂舉行加冕典禮後進入巴黎,成為法國國王,來到巴黎聖母院感恩,他總算結束了歷時數十年的宗教戰爭,重振王權,為以後封建王朝的鼎盛打下了一個基礎。

1654年6月,路易十四加冕大典在這裡隆重舉行,巴黎聖母院看到一個“太陽王的朝代”即將開始,在這個時期,封建專制王朝將發展到歷史上空前絕後的頂峰。

1774年,巴黎聖母院又舉行路易十六的加冕典禮。

1789年7月15日,國民議會和巴黎政府來到巴黎聖母院歡慶前一天巴黎民眾攻陷巴士底獄,這象徵著封建專制政體被徹底推翻,一個新的資產階級統治時期到來。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這裡加冕稱帝,典禮非常豪華,規模空前盛大前所未有,拿破崙不像歷代國王一樣讓教皇加冕,而是自己用手把冠冕拿過來戴在自己的頭上。

巴黎聖母院看到了這驚人的一幕,見證著。

1918年,巴黎人在這裡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德國的勝利而向聖母感恩。

1945年,巴黎人在這裡歡慶粉碎了法西斯德國的勝利。

1970年和1974年相繼在這裡舉行了戴高樂將軍、蓬皮杜總統的追思彌撒。

一個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絢麗標誌:巴黎聖母院歷史的見證者

幾百年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舉行重大事件和典禮儀式的場所。

巴黎聖母院親眼見證了法蘭西幾乎全部的歷史發展足跡,甚至詳盡的篇章。

然而歷史帶給這座大教堂的不僅僅是輝煌,也有屈辱。

1789年大革命期間,巴黎聖母院遭受了其歷史上最嚴重的褻瀆。教堂中只有內院門上的聖母像得以留存,其他的雕塑都被遭到破壞。教堂裡幾乎所有的鐘都被熔掉了,只剩一口巨鍾。後來,教堂裡存滿了草料和儲備糧,淪為倉庫。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是無聲的史書。歷經180多年的滄桑歲月成就了一座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巴黎聖母院,也向世人演示了古老法國的燦爛文明。

一個歐洲建築史上劃時代的絢麗標誌:巴黎聖母院歷史的見證者

“石頭的交響樂”這是雨果形容巴黎聖母院的名言,它那千萬塊石頭,每一塊都像一個音符,演奏著千百段優美的“樂章”和無數美妙的旋律,可惜已成為昨日風景,再也無緣聽到了...

論《巴黎聖母院》

《承載古老法國的歷史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