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文化、熱心辦學。1953年,中牟疃村已有村民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掀起掃除文盲的熱潮,有9.6萬農民參加了民校學習。那一時期,在中國許多地方出現了文化村,山東莘縣中牟疃村就是其中的一個。當年,為了讓孩子們的父母可以安心學習識字,中牟疃村還特別辦起了託兒所。

那個年代,翻身後的農民迫切希望也能實現文化翻身。在我國廣大農村,幾乎村村辦民校、夜校,開展識字活動。圖為臨近黃昏,中牟疃村的村民準備放映幻燈,強化學習。

當年,中牟疃村的128個青壯年中有122人參加民校學習,識字1000字左右的佔全部青壯年人數的45%。民校學員堅持每天兩小時的學習,這是蔡守朝夫婦在和煦的陽光下看書識字。

渴求文化、熱心辦學。通過學習,中牟疃村已有不少村民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這是李懷寶坐在自家的院子裡認真記錄一天所經歷的大小事情。

那時,中牟疃村的文化學習已經與村民們的農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密切結合。民校教員經常向村民們講解各種生產知識,滿足他們學習科學技術的需求。

雖然中牟疃村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但掃盲後的村民每天通過報紙和收音機瞭解外面的信息。1953年,村裡的老人們也自覺地組織了讀報小組,他們每天定時讀報學習,瞭解國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