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01立足福建,深耕長三角,面向全國

上次我們主要講了閩系房企的基本情況,閩系房企和粵系,京系的一個非常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閩系房企多為民營資本推動,鮮有政府參與。再加上福建人愛冒險和愛拼搏的性格,閩系房企激進的風格也就不難理解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老牌房企“陽光城”(000671),老羅今天先聊聊它的經營狀況和若干業務,後面還會有一篇著重分析陽光城的債務問題,以便讓各位看清它的“廬山真面”。

陽光城成立於1995年年,彼時正值閩系房企第二波成立潮。公司大股東福建陽光集團和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43.00%的股份,2015年年定增引入的二股東中民投(持股比例為18.4%)。隨著中民投的入股,陽光城不堪重負的資產負債表得到了改善。也是在中民投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陽光城開始逐步開始全國性,全方位的佈局,正式向千億規模發起衝刺。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陽光城實際控制人林騰蛟出生於華僑家庭,1995年從新加坡留學歸來,同年創辦陽光控股集團和陽光地產1996年在廈門開發了首個項目“陽鴻新城”,2002年公司收購上市公司“石獅新發”,後來更名為陽光城集團2004年公司進軍上海,開始了全國化佈局的道路。

02“小碧桂園”的發展歷程:歷經三個時代,從陳凱到張明海再到“雙斌”

圖表:陽光城發展歷程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陽光城的發展階段大約可以分為四大階段:一個是銷售業績僅為兩位數的沉寂階段,即2012年以前;第二個是實現近10倍高速增長的2012年 - 2014年;接著是進入相對穩定的中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 - 2016年,在3年的時間裡陽光城的銷售金額已經來到近500億元。

在老羅看來,陽光城的成功有一半歸功於實際控制人林騰蛟非凡的眼光,不得不說林騰蛟對於公司發展階段和麵臨的主要問題十分清晰,並能在每個階段找出最合適的職業管理人。

2012年陽光集團將總部遷往上海,力邀龍湖地產陳凱加盟,2013年陽光城實現220億營收,較2011年增長了近十倍;隨後公司迎來萬科地產營銷總經理張海民的加盟, 2年間實現了200億到400億的“三級跳”; 2017年朱榮斌和吳建斌兩位職業經理人加盟後,陽光城2017年銷售額超過900億元,2018年更是高達到1628億元,銷售額實現7年70倍高增長。由於“雙斌”此前均任職於碧桂園,加入陽光城後,繼續推行加快週轉速度,佈局三四線的理念,因而陽光城也被業界稱為“小碧桂園“。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03公司經營:聚焦“3 + 1 + X”戰略,業績連續多年高增長

①從“地產+貿易”雙主業轉變為地產單主業,近7年業績連續高增長

陽光城曾經房地產和貿易雙業並舉,近年來逐步退出貿易領域。目前陽光城業務涵蓋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商業運營,酒店收入,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2018年房地產開發收入佔總收入的98.28 %。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②業務佈局:福建,長三角,京津冀和中西部戰略城市

目前公司的業務佈局主要分佈在福建,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一些中西部重點城市。如西安,成都,武漢等省會城市。近幾年長三角項目比重顯著上升,同時積極佈局京津冀地區,整體的項目質量較好。這一點可以從18年地產行業景氣下行,但公司仍能保持銷售增速高增長可以看出。

從產品線來看,陽光城市場定位剛性需求和首改需求人群,主要業態包括城市豪宅,浪漫城邦,時尚公寓,生態別墅等系列,同時積極拓展辦公,商業綜合體和酒店等商業產品線。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③項目投資及去化:週轉加快,前期部分地王項目仍處於虧損狀態,未來有較大的投資支出壓力

對陽光城在建和在售項目所在區域進行估算,陽光城在大福建區域深耕早,貨值較高;但部分高價地及地王項目測算仍處於虧損階段(如福州五一新城)根據相關測算,當房價出現10-20%的下滑,陽光城貨值依然為正,一旦房價普遍出現20%以上下滑,陽光城虧損可能性較大。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同時老羅注意到,18年新開工面積顯著高於竣工面積,可能與前兩年大量拿地有關。18年政策層面嚴控地產違規融資,在一定程度上也進一步促使企業加快開工。公司業務擴張迅速,土地儲備迅速增長,融資環境較為惡劣,也使得公司加快開工,達到預售條件回籠資金。從18年的財報數據看,企業預售賬款是去年的1.5倍。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資料來源:債券募集說明書及評級報告,通聯數據整理

項目投資方面,公司加快項目開發回籠資金,項目去化速度加快,現金回籠能力提升,存貨/銷售額由17年的1.38進一步下降至0.87,存貨/預收賬款也下行至2.29的水平。

但按照財報披露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截至18年12月底,公司目前的項目(包括未開工的儲備項目)仍需支出1127.82億元,整體的資本支出壓力還是存在的。隨著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城鎮化進入下半段,居住需求肯定是不如過去二十年的。老羅建議持續關注公司的資金平衡和項目週轉情況。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資料來源:克爾瑞及公司財報,通聯數據整理

④土儲:拿地激進,以二線為主,2018年相對謹慎且資質略有下沉

陽光城拿地歷來以二線為主。2013年和2015年是兩個拿地大年,當年拿地金額分別達到138億和187億元。從城市佈局來看,公司近年逐步加大了中西部戰略城市拿地比重,從進入城市數量來看,按地級市劃分,公司18年新進入城市28個,佈局城市達到72個,單城市銷售規模在佈局擴張後有所回落。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2018年公司通過招拍掛及收購方式共獲取項目總建面1363萬方(同比下滑34%)。根據年報披露,公司在18年11,12月判斷市場可能形成回暖,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以底價或底價附近的低價獲取了多宗優質土地,從地價來看,公司18年拿地均價較17年有所回落,性價比較高。截至2018年末,陽光城全口徑共有儲備計容建面4417.77萬平方米;主要分佈於3 + 1 + X,受當地房地產政策影響大。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地王項目

2016年以來陽光城頻頻摘得“地王”,公司共有9個房地產項目為媒體公開報道的“地王項目”,分佈在上海楊浦,北京通州,杭州等地,拿地成本高,目前大部分仍處於儲備階段。

陽光城:紮根閩粵,向陽而生

▲資料來源:新聞等公開信息,通聯數據整理

目前公司的業務佈局主要分佈在福建,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一些中西部重點城市,整體業務佈局相對合理。公司項目運營保持高週轉特徵,新增土地儲備均價合理,但前期部分地王項目仍處於虧損狀態,且大量的土儲也造成公司未來有較大的投資支出壓力。

更多股市線索、更多數據高清大圖,盡在“蘿蔔投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