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順了,事自然也就順了!

心順了,事自然也就順了!

想太多,是病,得治啊!

不得不說,人心真的是非常難懂的一個東西。

不光別人的心不好懂,老實說我們自己的心,我們也時常搞不明白。

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的心就如同一個電影放映機,我們專注做事的時候,便如同設置好了播放目錄,心會按照我們的設置去放映,而當我們不去設置它的時候,它便會隨機播放。

確實,只要我們沒有專注的進行思考,我們的心便會不自覺的產生很多瑣碎的念頭,它們雜亂無章,難以控制。

比如我們有時會不自覺的腦補出我們被別人追尾而怒火沖天的場景;我們被企業辭退,生活窘迫的悽慘場景;或是我們向喜歡的女孩表白卻被拒絕的場景等等。

這種雜亂無章的虛擬片段似乎會不斷的出現在我們腦海中,很多時候這種情況讓我們非常的煩惱,因為它們可以帶給我們強烈的真實感受,波動我們的情緒,分散我們的精力,甚至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比如,當我們準備去見一個企業負責人談判的時候,見面前我們很可能會產生很多想法,例如這個人人品如何呢?如果他完全不給面子我會不會因此而下不來臺丟人呢?這麼大企業的領導肯定非常強勢吧?

這種先入為主的雜念,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真實判斷,因為我們擔心對方強勢,我們在見面後很可能會不自覺的按照對待強勢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因為害怕對方不給面子,我們可能會沒有勇氣提出更多自己的要求等等。這類心態會嚴重影響了我們自身的形象塑造,進而影響我們正常的溝通。

有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平均每天會產生7萬多個念頭,這種念頭沒有預兆,難以控制,它們時刻隨機的閃過我們腦海,這些念頭有些來自於我們接觸的真實世界,有些來自於我們的深層記憶,而有些卻難尋源頭,彷彿憑空生出。

對於這種莫名其妙的念頭,我們稱之為:妄念。

其實說到底,妄念,就是一種我們會不自覺產生的不切實際且毫無意義的想法。

那我們該如何克服妄念的煩惱呢?

我們要知道,要想根除得一個病症,須得先尋的其病根,妄念既是心中所來,那我們就得到心中去解。

陽明先生曾提到了一個經典的理論:“心外無物”。“心外無物”的物,便是致知格物的物,故而物也就是事,所以“心外無物”我們可以理解為心外無事。

當年陽明先生南遊,一友指巖中花樹問陽明先生說:“先生說心外無物,那這朵花自開在山間,有與我的心有什麼關係呢?”

陽明先生回答道:“汝未看到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就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意思就是你沒看到這朵花,這朵花的顏色你就不知道,當你看到它以後,你才知道了這朵花的顏色,所以這朵花自然不在你的心外。

其實很多人曾因此段對話而詬病陽明先生是唯心主義者,說陽明心學乃是唯心主義學說。

但是但凡說出此話的人,絕對沒有深刻的領悟心學的真諦,陽明先生所謂“心外無物”所指的並非是心外沒有事物,而是心外的事物是你感知不到的,感知不到的事物則對你自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比如那朵花,你沒看到那朵花,你就不知道它什麼樣子,而當你看到它的嬌豔,頓時心生愛意,於是這朵花對你產生了意義,它使你愉悅,故而心中也就有了這朵花。

好男子讀點好書

而這朵花,從始至終都是真實存在的,並非你沒有看到這朵花,這朵花就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心學並非唯心主義學說,而陽明先生也並非唯心主義者。

陽明先生這一“心外無物”的理論,恰恰是妄念之症的一劑良方。

我們要明白,萬事萬物都在不停地變化和發展,而只有我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物,才是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我們應該用心去應對,而對於我們沒有親自感知的事情,我們要學會不讓其入心。

其實做到“心外無物”說難不難,說簡單也未必簡單,關鍵在於我們要從克服生活中每一個妄念做起,不斷修煉,正所謂:事來了隨事而應,無事時存心養性。

比如我們職場中人,平時工作的時候,時刻監督自己的內心,一旦妄念誕生便提醒自己:我在工作,對於需要提前謀劃的事情,無事的時候,靜下心來好好想清,想清之後便告訴自己思考結束,不再允許相關念頭再次出現在腦海中。

用現代人的話來說這叫做:專注力。

曾經有人問一個得道高僧說:“師傅得道前在做什麼呢?”

高僧說:“砍柴、挑水、做飯。”

“即使如此,何以得道呢?”

高僧道:“得道前砍柴的時候想著挑水,挑水的時候想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做飯就是做飯。”

其實,克服妄念便是這個道理了,我們時常忙於快節奏和高壓的生活中,心總是亂的,很少靜坐去認真的打理我們的內心,以至於我們雜亂的生活片段時刻化為妄念煩擾著我們的心。

所以想要克服妄念的影響,則必須要靜心。

我們的頭髮如果疏於管理,便會散亂打結,而如果我們每日好好的對其進行清洗梳理,那頭髮便會變得清爽順暢。

心也是一樣,之所以心中煩亂,妄念叢生,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管理我們的內心,任由外物侵染私慾滋生,久而久之我們便無法控制妄念的泛濫,心中自然煩亂。

所以我們從每天每刻每件事開始,有事的時候,專注於事,同時緊盯內心,妄念一起便提醒自己正在做事,私慾一起便將其格去,時刻監督自己的念頭,不讓內心左右搖擺。而無事時靜坐思考,把問題想清楚後便剋制內心不再去想。

正如想要獲得強壯的體魄需要通過長久的健身一樣,通過修行獲得一顆清澈透明的心也是一個慢功夫,沒有人可以做到一蹴而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心中妄念非一日之煩,故而欲去妄念之根,必長久堅持修行,時刻不忘對內心的打理,久而久之,我們的心才會漸漸變得條理清晰,遇事不亂,專注力也會不斷提高。

要記住,事便是心,心便是事,心順了,事自然也就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