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對於中國百姓來說,麻將,撲克,牌九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娛樂和消遣用具,但這些習以為常,唾手可得的物件,卻在香港電影人手裡被賦予了“魔力”——他們以眼花繚亂,讓人歎為觀止的魔術和雜技為基礎特色,再通過武俠,黑幫,警匪等題材進行包裝,最終成功地開創出了一種新的商業類型片:“賭片”。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港式賭片風靡影壇持續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一度成為了港片繁盛時期的重要標誌,更使得周潤發的賭神、劉德華的賭俠和周星馳的賭聖形象深入人心。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說到賭片,就不能不提王晶導演,他不僅是“賭類型片”的開山鼻祖,而香港影壇百分之九十的賭片都有王晶的重要參與。早在1980年他便為父親王天林寫出了《千王之王》的劇本,如果追本溯源的話,本劇可謂是香港第一部真正涉及到賭術的電視劇。所以史上最早的“賭神”並非發哥,而是戲裡由謝賢演繹的羅四海。羅四海這個人物瀟灑倜儻,聰明絕頂,重情重義,更以出神入化的“千術”獨霸賭壇,而謝賢“四哥”的花名也由此而來。幾十年來,謝賢曾七次出演賭片和賭劇,除了羅四海之外,像龍四爺和屠一笑都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賭片角色。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而香港影壇首部獲得空前成功的“賭片”,同樣出自王晶之手,那就是1989年的《賭神》,最後它拿到了3600多萬港幣的高票房,斐然成績令人咋舌。本片可以說是王晶將其之前賭片裡所有成功元素融合在一起的集大成之作,它不僅有一波三折的劇情,還穿插了大量的喜劇橋段和英雄片情節,更重要的是導演採用了拍功夫片的手法來拍賭局對決,使之充滿了戲劇張力,自然令人大呼過癮。而發哥穿著黑西服,梳著大背頭,吃著巧克力轉動玉戒指的經典造型也就此被載入了史冊。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賭神》之後,王晶又接連炮製出了劉德華和周星馳主演的《賭俠》系列,並將“無厘頭色彩”發揮到了最大化,取得的票房成績同樣出色。該系列讓賭俠和賭聖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品牌,還與《賭神》的世界建立了連接,從而成功地打造出了一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龐大的“賭壇英雄宇宙”。在當今,“宇宙概念”的確已被漫威玩的爐火純青,但在那個年代的香港影壇,王晶這一舉動無疑顯得非常超前。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賭神》和《賭俠》的票房大賣,不僅讓出品方永盛公司有了十足的底氣和信心打造出了耗資千萬並進軍國際市場的另類賭片《至尊無上》,也引起了其他電影公司的“羨慕嫉妒恨”,一時間,人們扎堆式地在拍賭片,於是香港影壇一下子湧現出了《千王1991》,《賭豪》、《神龍賭聖》等多部同類題材電影,而當時的亞視電視公司,也趁熱打鐵推出了一系列《勝者為王》系列劇,就連“五福星”系列的最後一部《運財五福星》都跟賭扯上了關係。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這表現形式各異,花樣繁多的作品,共同助推了港產賭片走向繁榮,這也足以說明當時的香港觀眾對“賭”題材是非常感冒的。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不過除了王晶的賭神賭俠系列之外,能真正形成一定氣候的賭片卻並不多,唯一能在票房上與之抗衡的是1990年由吳思遠出品,劉鎮偉執導的《賭聖》。本片的誕生明顯受到了《賭神》的影響,但它又另闢蹊徑地拿“特異功能”大作文章製造笑料,最後不僅以4000萬港元票房刷新了《賭神》的賣座紀錄,還讓主演周星馳取代許冠文坐上了“喜劇之王”的頭把交椅。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但隨後其續集《賭霸》的反應卻並不理想,儘管本片請來了梅豔芳和鄭裕玲坐陣,但仍然無法挽回低迷的票房走勢,再加上此時的王晶已將“賭聖”一角收編,更是宣告了香港影壇正式迎來了王晶“獨孤求敗”的賭片時代。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王晶的賭片不僅在香港地區大受歡迎,還火到了日韓以及東南亞國家。1994年的《賭神2》更成為香港開埠以來首部突破5000萬元的電影,細究其因,還是因為王晶的賭片花樣更多,類型元素更為豐富,娛樂水準更高。其實“賭”只是這些電影的外殼而已,本質上它們大多屬於大雜燴影片,而不論是賭神,賭俠還是賭聖,他們在人設上和港片裡傳統的武俠英雄一脈相承,唯一的不同在於,他們是從所謂的“賭壇”裡走出來的英雄人物。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而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賭片也隨著發哥出走好萊塢,周星馳與王晶合作漸漸減少而走上了一個分水嶺。此時無奈之下的他只能尋找新血來補充“賭神”和“賭聖”的拍攝需求。譬如啟用黎明出演少年版高進,又力捧葛民輝和張家輝成為第二代和第三代賭聖。除此之外,王晶還聯手劉德華在世紀末重啟了《賭俠1999》和《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由於此階段的賭片餘威尚存,這兩部新版賭俠仍保持住了一定的創作水準。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後來隨著香港電影市場的越來越不景氣,曾經拍一部就大賣一部的賭片也開始呈現出了頹勢——在王晶後期的賭片裡,只有《千王之王2000》這一部票房還算過得去,像其餘的《無名小子》,《提防老千》,《賭俠2002》和《雀聖》等等都只能算是勉勉強強。賭片熱度下降的原因非常複雜,但主要出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其創作者的創作思維已經陷入了瓶頸和僵局,也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其二在於賭片的存在市場變得越來越小,肯砸重金打造的用心之作也是越來越少,使得其活力和魅力盡失,慢慢為觀眾所棄。在這其中由程小東執導的《中華賭俠》還算是可圈可點,它的亮眼之處在於將武俠功夫與賭術奇觀融合在一起,儘管能讓人耳目一新,但終究也只是“曇花一現”。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雖然港式賭片最後一步步走向了衰敗,但它對香港影壇產生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就大方面來說,賭片的興盛曾為香港電影市場消費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也讓永盛電影公司從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得以快速崛起和壯大。往小了說,讓周星馳真正一炮而紅的電影正是賭片,此外劉德華銀幕生涯中的很多重要角色,都是賭片造就的,而陳百祥也是通過王晶賭片裡的賭鬼形象而走紅影壇,曾經一直鬱郁不得志的張家輝也是通過而賭片而為人熟知。此外,為不少賭片擔任過“牌術顧問”的江道海,也因此在業界成名。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由於賭片題材的特殊性,所以近年來在“合拍片”的語境之下,“賭片”更是成為了一種禁忌,很多香港電影人能不談則不談,能不拍則不拍。從2008的《我的老婆是賭聖》開始,很多人都在說“賭片已經死了”。後來,王晶藉助賀歲片《澳門風雲》系列,為賭片迷們打了一針興奮劑——睽違銀幕許久的賭神,賭俠和龍五再次聚齊,但這一次他們不再是敘事主角,而變成了徹徹底底的配角,這樣的安排,實屬無奈之舉,讓人欣喜之餘,也不免會產生一絲絲的傷感。

香港電影裡的獨特類型片,風靡二十多年不衰,周星馳藉此一舉走紅

雖然《澳門風雲》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賭片”了,但它至少探索出了賭片繼續存在下去的另一種可能性。所以粉絲們也不要因此太過失落,誰又能保證未來的王晶會不會讓賭片再變個花樣,讓它東山再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