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分享嘉賓:

北京華進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哈達

現場錄音:

各位專家,各位朋友下午好,我是華進知識產權的哈達,我現在在北京跟西安兩邊跑,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華進知識產權是99年成立,目前全國有將近900個人,全部都是專業人員,業務基本上涉及知識產權的所有領域,在國際業務上排名也是挺靠前的。在美國硅谷那邊也有一個分公司。

我本人是02年去富士康做知識產權,一直做了十幾年,剛開始做的時候跟華為挨在一起,當時我們知識產權的人有200多人,而華為才幾十個人不到,現在完全不一樣了,以前的很多同事都跑到華為去了。這是一個現象,就是說哪個公司需要這麼多人,去養這麼多知識產權的人,有這種實力的企業,在中國,包括在國外也不多,大部分還是選擇服務商去解決問題的。

因為今天的主題是創新創業,我是想講一下,因為我們企業未來,你不管是作為供應商,還是作為一個平臺賣產品,還是賣服務都一樣,未來你如果是知識產權做的不好,有可能是最大的一個限制。為什麼呢?當然技術肯定是永遠優先,知識產權是協助角色,但是知識產權不能少的。因為現在我們發現很多企業跟你簽訂這種採購或合作協議的時候,其實裡面都有這種知識產權的條款,裡面寫的是你給我提供服務,解決方案或者產品,必須保證沒有知識產權問題,有知識產權問題,你來承擔,本身現在我們國內的很多企業或者創新企業,都沒有注意這個,覺得反正我現在有錢賺或者能生存下去就可以了,實際你要想未來你發展好了之後,你前期沒有注意的這些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後面我最後講的時候跟大傢俱體講一個案例。

現在進入我的今天的主題。今天我主要簡單的談一下這個半導體領域知識產權的問題和解決思路,這是我個人的簡單的一個總結。先看一下案例,因為現在半導體產業競爭確實非常激烈,尤其國外,在美國是非常激烈,在中國其實在這兩年確實在半導體領域開始多了很多訴訟。

這個行業的人大家都知道這個公司(MARVELL),當時這個是我們華裔周氏兄弟兩個做的,當時做到零幾年的時候,在手機芯片領域,佔有率是超過了60%,但是最關鍵的時候,最火熱的時候,它被這個美國的學校卡耐基梅隆大學告上了,告的時候是09年,判定為11.7億美金,當然不服,一直談條件,一直拖到16年和解,給他5.7億,雖然看起來賠償金少了,但是實際上把這個公司拖了這麼長時間,背後有沒有陰謀論都可以討論,同時恩智浦半導體公司15年的時候起訴,要求三倍賠償,對這個公司打擊很大,這個公司是家族模式的公司,本身在美國成長,對知識產權的意識不錯,但是沒有想到出現這種事情,現在他也有一定的份額,但是發展勢頭,就是因為這個學校起訴它逆轉了。

這個是17年的時候半導體產業裡面知識產權大的訴訟,大概列了幾個,就是基本上都是比較大的公司,互相之間打來打去,實際上就是很明顯這個領域裡面,很多大的巨頭公司,互相之間恐怖平衡,新進入的人非常難,這些訴訟本身就是一種阻礙的作用,他們之間有武器可以平衡,新進來的人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所以知識產權是參與高級別競爭的敲門磚。最近的訴訟有,美光跟臺灣聯華電子的事件,17年7月份9月份,美光對聯華電子,因為有兩個員工跳槽到這裡,啟動了商業秘密的案子,聯華電子也反擊他,18年1月份在福建起訴美光,要求賠償2.7億人民幣,提了關鍵的點,訴前禁令,要是真的成立,美光的產品在中國不能賣,因為肯定是因為美光先起訴它的商業秘密的案例,它做了一個回應。同時聯華電子授權專利給福建晉華,晉華用這個專利起訴美光。半導體行業的訴訟在國內開始火熱起來,這個有大的背景,因為我們國內政府本身也是最近鼓勵強保護,高額的賠償。

還有這個案例,大家看一下。上市公司匯頂科技在被國外公司提告的同時在國內也沒閒著,啟動訴訟思立微和鼎芯,這個訴訟背後還涉及了北京的兆易創新,因為上市公司兆易創新正好在與思立微在談併購事宜,所以知識產權成為上市公司之間的競爭武器,匯頂科技這幾年的知識產權佈局不錯。

我看了這幾個案例之後,我們也思考一些問題,其實在半導體產業跟別的產業的這個知識產權,有點不一樣,當然因為半導體本身剛才大家很多專家都說過了,資本的這個投入的大,而且本身這個夾雜一些政治原因,所以它的這個,還有一個比較技術上的問題,就是知識產權訴訟的時候,半導體領域如果是取證,是必須你拿出產品之後要反向工程,拿到證據,因為硬件本身還反向工程能拿出來,但是半導體本身加載很多算法,芯片領域有很多算法,反向工程拿不出來,取證過程也是很大的問題,本身原來尤其是在國內這個半導體領域,芯片領域,訴訟不會很多,因為我們國內的這個法律,對這個原告的這個義務很重的,你必須拿出一些很確切的證據,我才給你支持你訴求的這些主張的賠償額,美國為什麼有這麼多,美國是原告合理的要求你,懷疑你侵權了,法院可以要求被告拿出證據證明我不是這樣的,如果你拿不出來,就是你承擔責任。這個是跟國內的正好法律環境不同,各種原因導致我們國內原來的這個半導體行業裡面的訴訟沒有那麼激烈。這兩年完全不一樣,本身這個法院這邊也是慢慢的在傾向保護專利權人,原告這個方向。

我在想的問題,這個是我在新料在線網站弄到的這個IC領域,就是這個供應鏈的地圖,為什麼拿出來,我不是本行業的專家,我也不太懂,但是一看就知道,真正的這個排在前面的公司,所有的關鍵領域都是國際公司,但是幸運的是慢慢的出現了一些中國公司,所以我在想星星之火燎原時,專利到底能不能邁過去這個坎,實際很難,中國媒體最近炒的很厲害,AI領域,我們中國超越了美國一樣,說句實話,因為我不是行家,這個AI領域在傳統IC領域基礎上加了一些加速器或者算法上的改進,但是有沒有顛覆傳統的這個芯片的一些核心的部分呢?我問了幾個專家,他們說基本還沒有,所以從這個角度,實際我們並沒有超越,確實在應用領域我們有一些,因為我們有市場,所以我們有一些砸錢去,或者砸人力,這麼多人創業,應用上確實超越了,我們從專利行業的高度,我們看的很清楚,就是我們經常會講,如果懂專利又懂研發的人很厲害,因為他本身可以獵取別人的信息,同時看出表面背後的東西,我們最近跟同行合作很多,發現很多項目,一旦從這個知識產權的角度查,表面說的一套高大上的外衣,被揭的乾乾淨淨,我們最近和這個投行的聯繫越來越多。

所以我也簡單檢索了一下,我下了這些關鍵詞,這個是國際分類號,是半導體領域核心的國際分類號,用這個檢索之後,這個是全球的這個申請人的專利的排名,因為我沒有太多時間準備,沒能製作成一個圖表,直接用這個說,大概可以看出來,有幸華為跟中興在這個領域裡面不錯,其它的基本是美國和日本,關鍵領域的,這是全球的,然後我們看一下中國的,中國的當然是華為跟中興還是排在最前面,第三個是三星,聯想騰訊也上來了,國家電網不說了,然後這個其它的,IBM、因特爾,關鍵領域量不少,我們繼續看一下美國,美國目前這個專利市場是最成熟的,而且基本上真正重視技術的這個企業,把重要的技術都會在美國申請,所以在美國的這個專利數據,是更客觀一點,我們也看到關鍵領域,在美國華為跟中興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國際專利上面的排名還不錯。現在華為跟中興本身在國際專利這一塊,確實是下了很大的工夫。國際專利有一個好處,一直(至少延遲兩年多)玄在空中,不知道那天落在那個國家。

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釋說芯語:IC領域知識產權問題(上)(附高保真錄音及PPT)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