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不值得結交的人

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標準,有些事不值得去做?有些愛不值得去等?有些人不值得去結交,有些...........

我們會不會是別人不值得結交的人呢?人生要成功,要幸福就要做一個讓別人認為值得結交的人。

應用不值得定律的最高境界:順應自然,用愛和感恩完善自我,自然會得到幸福和愛。

學習不值得定律的心法: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做到問心無悔,問心無愧。

不值得定律簡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似乎再簡單不過了,但它的重要性卻時時被人們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會保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不值得定律經典案例:

一天,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學教授在上他的最後一節課。在課程行將結束時,他拿出了一個大 玻璃瓶,又先後拿出兩個布袋,打開一看一個裝著核桃,另一個裝著蓮子。然後他對同學們說: 我今天給你們做一個實驗,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實驗還是在我年輕的時 候。實驗 的結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並常用這個結果激勵自己,我希望你們每個人也能像我一樣記 住這個實驗,記住這一實驗結果。 老教授把核桃倒進玻璃瓶裡,直到一個也塞不進去為止 。

這時候他問: 現在瓶子滿了嗎? 學過哲學的同學已經有了幾分辯證的思維: 如果說裝 核桃的話,它已經裝滿了。 教授又拿出蓮子,用蓮子填充裝了核桃後還留下的空間。

然後,老教授笑問道: 你們能從這個實驗裡概括出什麼哲理嗎? 同學們開始踴躍發言, 並展開爭論。有人說,這說明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滿。有人說,這說明了時間像海綿裡的水 ,只要想擠,總是可以擠出來的。還有人說,這說明了空間可以無限細分。

最後,老教授評論說: 你們說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不過還沒有說出我想讓你們領 會的道理來。你們是否可以反過來或逆向思考一下呢?如果我先裝的是蓮子而不是核桃,那 麼蓮子裝滿後還能再裝下核桃嗎?你們想想看,人生有時候是否也是如此,我們經常被許多 無謂的小事所困擾,看著人生沉埋於這些瑣碎的事情之中,到頭來,卻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 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結果,白白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永遠記 住今天的實驗,記住這個實驗的結果 如果蓮子先塞滿了,就裝不下核桃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人性的一個弱點:避重就輕。雖然知道哪個更重要,但總會 找到各種藉口和理由去躲避它。結果當然是:味淡的蓮子嚐了不少,卻難得有機會去品嚐那 香甜的核桃了。

應用不值得定律的關鍵點:正確的價值觀,豐富自已的人生閱歷,不斷補充知識,增強辨識能力,換位思考,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多聽、多看、多想,三思而後行。

不值得定律啟示:人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哪些事情是最 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最值得做的。這樣我們才不會揀了芝麻卻丟了西瓜,我們的人生才不會 那麼庸俗,那麼碌碌無為。否則,有一天我們終將發現我們所得的遠遠大於所放棄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