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破解師資之困 用“同工同酬”為孩子們招來好老師

蘭州晚報訊4月17日,記者從蘭州市教育局獲悉,全市教師編制剛性需求缺口在1.1萬名左右,教師緊缺制約我市教育改革發展。為了解決“編制”之困,蘭州市創新機制,公開招聘“同工同酬”制教師,讓優秀師資力量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確保了家門口就有好學校、家門口留得住好老師,從根本上解決“上學難”、“大班額”等問題。

城市化的師資之困

師資之困一直困擾著我市教育發展,一方面,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蘭州市主城區接受優質教育的學生每年以7%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共有15.3萬名外來人口子女在我市上學,其中絕大部分在城市四區就讀。由此帶來的教育資源不足的難題非常突出,“擇校熱”、“大班額”等現象隨之出現。為了解決“上學難”問題,消除大班額,我市實施了新建改建擴建住宅小區配建學校移交、“騰籠換鳥”原址舉辦基礎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擴大教育資源總量。2018年、2019年僅因職業學校“出城入園”在原址新增28所中小學、幼兒園,增加學位3萬個,新建學校就需配套師資。

另一方面,新課改後課程種類增多,精準扶貧教師支教數量增加,以及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引起休產假教師增多等因素,使得大部分學校教師緊缺,教師超負荷工作已成為普遍現象。

據統計,全市教師編制剛性需求缺口在1.1萬名左右,教師緊缺已成為制約教育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

破冰之舉

如何打破“有編才進人”的師資困局?為此,2018年,蘭州市立足教師編制增加困難的政策底線和師資力量亟須補充的現實要求,創新機制,打破教師招聘“有編才進人”的固定模式,把聘用制教師作為補充教師隊伍力量、破解師資緊缺現狀的有生力量,制定出臺了《蘭州市中小學校聘用制教師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全市中小學非在編聘用制教師聘用、工資福利保障、管理考核及解聘等相關規定,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小學校非在編聘用制教師1149名。實行按需設崗、統一招聘、分級管理、同工同酬,有效緩解了公立中小學教師緊缺難題,滿足了學校用人需求,確保了新建學校按期辦學。去年僅城關區由此補充了近400名新教師。同樣,安寧區也補充了166名新教師。由於師資補充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大班額比例從2017年底的16.15%下降為9.78%,超大班額比例從2017年底的3.58%下降為0.48%。

一把尺子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師資質量,對於“同工同酬”教師招聘嚴格准入條件,所有的要求均與“在編”教師一把尺子要求。在薪酬方面,實行同工同酬制度,建立職稱正常晉升機制,為聘用教師吃下了“定心丸”。一是工資同等化。聘用制教師工資福利由同級財政列支,與在編在崗教師同工同酬,執行績效工資制度,工資結構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構成,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崗位等級和薪級等級參照公立中小學校在編在崗專業技術人員確定,並執行對應標準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績效工資由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組成,基礎性績效工資按月與基本工資同步發放,獎勵性績效參照本單位在編在崗職工發放辦法發放。建立工資正常晉升機制,並隨在編在崗人員工資調整政策進行調整。二是職稱一體化。聘用制教師職稱評定、崗位聘用等方面均參照現行在編在崗教師相關規定和資格條件執行,建立正常晉升機制,有效暢通了發展空間。三是福利均等化。聘用制教師享受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待遇及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雙方承擔比例參照城鎮企業職工繳費比例執行。聘期內享受法定的節假日和寒暑假,並與在編在崗教師同等享受假期工資,參照在編在崗教師享受各種獎勵性補助。

讓“同工同酬”教師有“前程”

不把“同工同酬”教師當教書匠,而要讓他們成為我市教育新生力量,在“同工同酬”教師的培養上,市教育局提出搭建成長平臺,切實提升“同工同酬”教師教學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整體活力。從去年開始,通過搭建“教學新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金城名師與名校長→特級教師→金城教育家”梯度攀升的教師成長平臺,對所有新聘用的教師全部實施“青藍工程”,一對一結對子捆綁式定期考核,壓擔子、交任務、促成長,並通過聽課學上課練、評課點等環節,使新教師人人有目標、處處有榜樣,不斷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同時,充分發揮現有的86個名師工作室和6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積極將聘用制年輕教師發展成為名師工作室成員進行團隊培養,根據個人實際,明確發展目標,制定培養計劃適時選派赴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高端研訓,不斷提升專業化水平,培養教學中堅力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巧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