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少發言,多領悟

凡事少發言,多領悟

人都有夢想,為了這夢想,大家都在努力著,一副勇猛向前的模樣。不過,雖然模樣威武,向前衝的時候也足夠用力。但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時候,力氣花了,時間費了,還是一無所成。

如果是這樣,就需要反省一下自己了,不管做人還是做事,一路向前都不是最好的方式。昂首猛進,或許可以給你帶來強大的氣勢,但未必會有好的結果。很多時候,低頭或者懂得向後,才是前進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快的方式。

龍虎寺禪院聚集了許多青年學僧,他們正在寺裡的圍牆上草擬一幅龍爭虎鬥的壁畫。

圖中,龍在雲端盤旋,正作勢往下衝;老虎盤踞山頭,作勢欲撲。雖然修改多次,學僧們總認為其中動態不足。

適巧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學僧們就請無德禪師對他們的壁畫提些建議。

無德禪師仔細觀看後說道:“畫得很好!但是,龍與虎的特性沒有掌握住。龍在攻擊之前,頭會向後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則向下壓低。龍頸後曲的角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面,也就衝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歡喜受教,齊聲說:“老師真是一語中的,怪不得我們總覺得它們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藉機說教:“學僧們,為人處世、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準備之後,才能衝得更遠,謙卑地反省之後,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不解:“老師,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謙卑的人又怎能更高?”

無德禪師嚴肅地說道:“你們且聽我一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諸仁者能會意嗎?”學僧們這才似有所悟。

體育運動中,最激動人心,最能讓觀者亢奮的,恐怕就是百米賽跑了。當運動員們將要到達終點,即將衝刺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意氣風發,昂首挺胸,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

不過,不管看人還是看事情,都不能只看結果,還要看開始。在百米跑道的起點,運動員們就是另一番模樣了。他們都低著頭,彎著腰,蹲著身,完全沒有任何的張揚姿態。

如果有一位運動員在其他人都蹲身低頭的時候昂頭而立,人們不僅不會覺得他姿態雄偉,反而會笑他是一個傻瓜。因為對於百米運動員來說,低頭、彎腰、蹲身是為了更好地衝刺,只有這樣才能跑出速度來。

人們嘲笑在百米賽道起點傲然而立的人,卻往往會不自覺地做一個在人生起點傲然而立的人。這就是看到別人短處,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了。

凡事少發言,多領悟

做人,不管什麼時候什麼狀態,都不要太張揚,要懂得低頭,懂得彎腰,這低頭和彎腰不是向生活妥協,而是為了更好地蓄勢。勢蓄好了,自然跳得更高,跑得更遠。只有頭足夠低,抬起來的時候才有力量,只有腰足夠彎,才能在挺的時候更具氣勢。

一位學僧非常恭敬地請教慧林慈受禪師:“禪者悟道時,對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說得出來嗎?”

慈受禪師答:“既然悟的是道,自然說不出來。”

學僧再問:“那麼,說不出來時像什麼呢?”

慈受禪師:“像啞巴吃蜜!”

學僧又問:“一個沒有悟道的禪者卻善於言辭,他說的能算是禪悟嗎?”

慈受禪師:“既然沒有悟道,說出來的怎能算是禪悟呢?”

學僧接著問道:“他講得頭頭是道,如果不算作禪悟,那他像什麼呢?”

慈受禪師:“像鸚鵡學話。”

學僧再問:“啞巴吃蜜與鸚鵡學話,有什麼不同?”

慈受禪師回答:“啞巴吃蜜是知,只是說不出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鸚鵡學話是不知,如小兒學話,不解其意。”

學僧接著問:“然則,未悟的禪者如何說法度生呢?”

慈受禪師回答:“自己知道的,就讓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就不要讓他知道。”

學僧又問道:“老師,請問您現在是知,還是不知呢?”

慈受禪師回答:“我是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也如鸚鵡學講話,講得非常像。你說我是知,還是不知呢?”

學僧聽後有所省悟。

慈受禪師說自己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也如鸚鵡學講話,講得非常像”,其意思是在說,他懂得禪語,但說不明白。但他也會說,說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這感悟不僅可以說,還頗像那麼回事。

意思是告訴學僧,人所掌握的,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可以言說的人生感悟,這感悟不僅說得清道得明,而且頗像那麼回事,還能給別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但也要明白,這些雖然看上去像那麼回事,卻並不是真理,因為真理是博大的,是不可言說的。

遇到能說的,可說的,你可以講,也可以去試去做,但絕不要以為這是真正的智慧,其只是一種道理上的參考而已。真正的心思,要用到那些不可言說的東西上,要努力感悟真理。明白了這些,即使不能真正悟道,至少也算是一個智者了。

凡事少發言,多領悟;聽話聽道理,不要只聽表面,時間久了,自然會讓自己獲得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