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松:誰不放心誰

馮雪松:誰不放心誰

外籍華人石之予女士導演的獲奧斯卡大獎的無語動畫片《包寶寶》營造了一個亦真亦幻的夢境,充滿了鮮明中國傳統特點。劇中除了包子變兒子和吞下包兒子這兩個情節不夠現實之外,剩下的都是表現媽媽對兒子不放心的愛。帶兒子去商場,兒子追別的小朋友去玩兒,她立刻把兒子抓回來;帶兒子去公園打太極拳,兒子想湊過去跟別的孩子玩球,她又立刻把兒子抓回來。她疼他愛他,喂他點心,捏捏他的臉蛋,抱著摟著寸步不離,生怕她離開自己有什麼一差二錯,必須把他牢牢地控制在自己身邊。兒子漸大,開始躲開媽媽的懷抱,在車上坐得遠遠的,失落的媽媽疑惑地看著兒子。回家後兒子自己藏在屋裡聽音樂,看手機。媽媽只能悄悄地推開個門縫,眼巴巴地看著叛逆的兒子,既不放心又無可奈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母愛的牢籠擋不住男孩對自由的渴望。兒子出去會朋友,媽媽追出去,眼睜睜地看著他跳上汽車義無反顧。媽媽不放心、不情願、不明白又攔不住,只好回到家裡發呆。兒子帶回一個女友,親暱地捏兒子的臉蛋,兒子收拾好行李箱隨女友往外走,媽媽拉衣服拽胳膊統統無濟於事。媽媽“砰”的一聲把兒子的女友關在門外,自己倚住門,兒子依然執意去追。情急之中,媽媽抓起兒子填到嘴裡吃了。媽媽痛悔大哭,從夢中哭醒接著哭。

馮雪松:誰不放心誰

類似養兒子的媽們看到這裡一定會含著眼淚感慨:兒大不由娘,娶了媳婦忘了娘,多年的心血養了條白眼狼……一副受傷的樣子,讓兒子受到良心的譴責。試想:如果兒子足夠孝順,寧可失去心儀的女友也不出去,留下來陪伴媽媽呢?那樣,兒子不但為失去愛情而痛苦,媽媽也不會真的滿意,還會埋怨兒子長不大窩囊,為兒子找不到媳婦而痛苦。可能會有人說:“為什麼不能把媳婦兒留下守著媽媽好好過呢?”那正是媽媽們的美好理想。即使那樣,不放心的媽媽也會管東管西,生怕兒媳婦虧待了兒子甚至虧待了孫子。如果那樣,不但兒子夾在媽媽和媳婦間左右為難,而且媳婦更是身不由己無所適從,或者乾脆離婚另謀出路了。因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媽媽沒有獨立的工作和生活,沒有親密融洽的愛情,沒有興趣、愛好和交往圈,她對兒子的情感依附是病態的,兒子是不堪拖累才決然離開的。

可想而知,真正的兒子不可能被媽媽吃掉,一定是掙脫媽媽追隨愛情去了。劇尾,成長後的兒子割捨不下無價的親情,不放心家中的媽媽,終於提著媽媽愛吃的點心帶著妻子回來了。爸爸把兒子推進媽媽的臥室,媽媽一開始賭氣不理他,隨後又緊緊拉住失而復得的兒子,坐在一起吃點心。最後,一家人圍坐包包子,媽媽見兒子包的不好看,捏捏他的臉眉開眼笑。

最後的最後,母子間最後真的能圓滿嗎?只要爸爸的目光依然遊移地不投向媽媽,只要媽媽依然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只要媽媽依然想包辦、掌控兒子,結婚後的兒子很可能還會離家出走。到底是媽媽不放心兒子呢?還是兒子放不下孤獨的媽媽?只有媽媽擁有她自己的愛情友情、興趣愛好,有滋有味地生活,才能讓兒子放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