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比較直的,沒有城府,從不拐彎抹角。有時候他們的表現很讓人喜歡,因為人們覺得他率直,交往起來很輕鬆;可是有時候他們也會給大家帶來不快之感,因為他總是無意中傷害別人,常常令別人顏面皆失,但他自己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你怪他吧,他是無意的;你不怪他吧,他又屢次讓你惱火。這樣的人很讓人傷腦筋。你也許也犯過這樣的錯吧!

比如,吃喜酒時,每個人都會說新娘子很好看,可居然有人說假髮劉海把新娘子的真發給擋住了,有點畫蛇添足。在場的人都說,你不懂,這是當下最潮的髮型。後來,他才明白自己說錯了話說了不該說的話,因為在喜宴上是不該說不好聽的話的。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在辦公室,有些女同事在化完妝之後,問他怎麼樣。一般應該說,不錯,很好,可是他總是看到什麼就說什麼。他曾經直直地指責過同事眉毛不該描,描成的假,比原來的難看多了。這樣一來對方的心情立刻就壞了下來,半天不說一句話。

其實,直率是一種很好的交際手段,直率的人往往給人以一種心胸坦蕩、胸無城府的感覺,他們比那些什麼都藏著掖著的人更為可靠,更容易讓對方信任並對你產生好感。但過分的直率卻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直率的人也會因此而受罪。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每個人都有有限的容忍度,當這一限度被突破,觸犯到別人的自尊心時,你的直言快語就變成了挑釁和侮辱,總是讓對方很難堪,結果使對方忌恨你,使自己陷入孤立狀態。但是如果委婉表達的話反而更易於被別人接受,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為對方保留尊嚴。對方如果識趣,一定會知難而退的。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在林肯當總統期間,有人向他引薦某人為閣員,可是林肯早就知道這個人人品不端正,所以一直沒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氣地質問他,為什麼這麼久也沒什麼結果。林肯對他說:我不太滿意他的“長相”。朋友驚道:“什麼!你這也太苛刻了些,‘長相’是父母給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林肯說:“不,一個人超過40歲就應該對他臉上那副‘長相’負責了。”朋友立刻就理解了林肯的意思,再也沒有多說什麼。

很顯然,這裡林肯所說的“長相”和他朋友所說的“長相”根本就不是一樣的概念。林肯巧妙地利用詞語的歧義性,道出了“這個人品行不夠好,我不同意他做閣員”這句大實話,這樣做不但給足了朋友面子,也將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委婉的修辭手法,也就是說講話時不要直接表達,而是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例如,男孩給女孩送衣服時,假若女孩不想接受,可以說:“挺漂亮的,但是恰好我的男朋友也送了我一件一樣的,你還是送給你女朋友吧。”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這麼一來,既表明了自己已是名花有主的人,又不使對方顏面掃地,另外一方面以後兩位也有可能成為朋友。但是如果女孩直接對男士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類的傷人話也會讓男士壓不住怒火,讓愛慕變成仇視。

如果,在拜訪朋友家時,當主人拿出水果和零食熱情地招待你時,而你卻直言說:“不吃,不吃,我一向都不會吃這些東西的,再說我剛吃完飯,肚子飽得很,不想再吃了。”這樣說不僅讓人掃興,而且還會傷了主人的自尊心。你應該要理解主人的熱情款待,委婉地說:“謝謝,謝謝!多新鮮的水必果,多甜的糖,可是我剛剛才吃過飯沒有胃口吃了,真是太遺憾了!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可能就因為一件小事情便使你倆關係很好,也可能很壞,重點是要有一個度。他們知道,生活中並非處處都能“直”,該含蓄的時候就要含蓄,這樣表達效果才會達到最佳。

因而我們知道委婉有利於說話辦事。婉轉的語言能使本來也許是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接受信息時能夠很舒暢。因此,有人稱“委婉”是辦事語言中的“軟化”藝術。但是,使用委婉語時,一定不要太深奧難懂了,讓人聽明白才是談話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味追求奇巧,可能會因為不明白意思而引起誤會,必然會影響表達效果。

說話不宜太直白,應讓人自己去領悟

總之,為了不直言而採用一些暗示的方式,用含蓄、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所想表達的真正意思,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好讓自己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可是個好的方法。

說話委婉含蓄是做人有“心計”的一個必要條件,這也可以證明你是一個很體貼的人。作為一個現代人,確實應該具備這樣的意識,利用好這一有益於人際交流的語言表達方式。

千萬不要說話像刀子一樣既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所以,在言談中,有駕馭語言功力的人,往往會採取委婉的方式來表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