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北区”概况

市北区,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位于青岛市中部偏南,南接市南区,北连李沧区,东邻崂山区,西濒胶州湾,属海洋性气候,全区总面积65.40平方公里,辖19个街道办事处

[1],总人108.37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2]

1949年6月,台东区人民政府建立。1950年3月,台东区人民政府改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台东区区公所。1950年7月,恢复台东区人民政府。1949年9月,成立市北区人民政府。1950年3月,改称市北区公所(即市政府派出机构)。1951年7月,改称市北区人民政府。1994年撤销台东区,将原市北区和台东区及部分四方、崂山区域合并,形成新的市北区。[3]

市北区是商业繁荣的老城区,胶州路、辽宁路、聊城路、威海路、延安路等街道两侧商店云集。青岛轮渡、青岛港客运站、小港码头等落此。名胜古迹有于海云庵、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太平山等。[4]

2018年12月18日,民政部公布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结果:市北区实验区圆满完成各项实验任务,结项验收结果为“合格”。

山东青岛“市北区”概况

市北区是青岛市主城区之一。西部濒临胶州湾,东部与崂山区为邻,北部与李沧区接壤,南部与市南区毗连,东西最大距离1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9公里,海岸线长17.83公里,总面积63.18平方公里。

地质

区内地层极不发育,仅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山前组冲洪积层。该冲洪积层分布在两个地区,一块分布于东北部浮山后埠西一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展布的椭圆状,面积约0.75km2,其向东北延入崂山区的北村一带;另一块分布于区内东北角,位于杨家群村以南,呈NE向展布的长条状,面积约0.4km2。事实上,这两块冲洪积平原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只不过被市北区与崂山区的区界所分隔。层序上,上部是黄色、灰黄色含砾混粒岩、砾石等,为全新世近代河床沉积物;下部是全新世海相灰黄色细沙、中细沙、含砾中粗砂等;底部为黄色、棕黄色含砾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质粘土、粘土等。厚度变化从几米到十几米。

地貌

市北区的现代地貌是在漫长地质发展历史中经各种内、外营力综合作用而成的。地质演化最剧烈的时期为中生代。燕山晚期,断裂活动达到地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奠定了现代的构造格局、地貌形态。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地壳缓慢抬升,处于剥蚀状态,加之地表水系的影响,形成了区内广布的侵蚀剥蚀低丘陵地形;堆积地形仅小面积地分布于西北部向西入海的海泊河河谷地带和沿海港口一带。

区内地形是东北部高、西南部次高,中部、西北部低并向西北倾斜。区内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徐家村东山,海拔高度207m。其次是东北部的洪山,海拔高度136m;西南部的青岛山,海拔高度125.8m。西部地势较低,只有贮水山高80m。市北区与市南区在青岛市西部的分界线,基本以太平山(海拔150.2m)、青岛山、信号山(海拔123.7m)、观象山(海拔72.29m)、伏龙山(海拔84.6m)组成的沿海一线山脊为界。

市北区地貌低平,海拔50m以下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5%。

水文

海泊河是市北区唯一的河流,是浮山北麓一条注入胶州湾的间歇性河流。发源于洪山、错埠岭一带,河流长度约9千米。河流流向变化:从源头到西吴家村为北东向,而后转为北西向。该河流在长途站附近成为市北区与四方区的分界线。

气候

市北区地处青岛市中南部,受青岛市优良气候环境的影响,区境空气湿润、降水适中、雨热同季。

区境年平均气温为12.7 ℃;各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为25.3℃;1月份最低,为-0.5℃;气温年较差为25.8℃。极端最高气温曾达38.9℃,极端最低气温曾达-14.3℃。年平均降水量为662.1毫米,降水量最多年份曾达1253.4毫米。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南东风出现频率最高,是区境的主导风向,其次为北北西风。累年最大风速曾达32.0米/秒,极大风速曾达35.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日照时数为248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6%,蒸发量为1357.3毫米,雾日为52天,降雪日数为14.7天。

土地资源

区内土壤有3种类型,即棕壤性土、褐土性土和盐化土,以棕壤性土为主。这3类土壤在区内分布不同。棕壤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和山前缓坡地;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山地的剥蚀残丘上部;盐化土则分布于沿海地带。

水资源

地表水

区内的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形成的天然河川径流。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地表水资源量不但贫乏,而且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和区域分布不均。随着本区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大气降水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最后通过暗渠、明沟进入海泊河。

地下水

区内的地下水可分为4种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是依靠大气降水补给,海泊河下游地带以河水补给为主。其排泄形式以潜流垂直蒸发为主,平行排泄量较少。地下水位变化决定降雨周期变化,并受降雨与人工开采双重因素制约。

植物资源

区内有雪松、青柏、樱花、碧桃、紫薇、金银木、龙爪槐等名贵花木达200多种。

木本植物种类贫乏,常见种有毛白杨、榆、刺槐、旱柳、棉槐、楸、泡桐、加拿大杨及杂交类型等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