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象牙雕刻藝術精品齊亮相,明清兩代達官貴人的生活如此奢侈


2019年4月16日下午,來自全國多個博物館聯手在成都金沙遺址舉行了一場精品象牙雕展覽。展出的100多件物品中,件件堪稱國寶級藏物,來自明清時代的象牙雕,觀眾通過這些藝術品從方寸之間窺見大千世界,無不嘖嘖稱奇。這是展出的混合扇骨雙面繪象牙貼麵人物紋摺扇東莞市博物館提供。

菜身乳白,葉子黃綠,其上鏤雕瓢蟲、蟈蟈、雛菊等紋飾,充滿生機。這件牙雕白菜,屬於乾隆之後流行的刻鏤染色雕件,刀法嫻熟,刻畫細膩,具有超強的寫實風格。白菜諧音“百財”或“擺財”,蟈蟈寓意人丁興旺,寄託了古人的生活夙願。

19世紀,陽傘成為歐洲淑女出行的流行配飾。櫃中展示的傘以象牙製成傘柄,滿刻樹葉、花卉和菊瓣紋,傘面以彩色絲線繡滿花草人鳥、邊緣為彩色絲線流蘇,精緻華麗。

象牙雕羽毛扇:以重疊的羽毛代替扇面,通常為鵝毛,繪有花鳥或人物圖案。中國傳統式樣的羽扇多為不可開合折疊的平扇,羽毛摺扇是按照西方式樣加工訂製的品種,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最受歡迎。

鬼工球又稱同心球,以其工藝美譽“鬼斧神工”命名。它完美地彙集了牙雕所有技法之大成,由一塊完整的象牙雕琢而成,層層相套,每一層又可自由轉動,寓意“時來運轉”。

香囊,古時男女愛情的見證物,通常由綢緞製作,象牙雕成的香囊較為少見。“茜色”即染色,是北派牙雕的特色工藝,用茜草等植物的色料,塗染在象牙表面,以增加裝飾性。

象牙染色工藝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在象牙上染色以襯托其上雕刻的花紋。染料一般使用水調礦物顏料或塗漆著色。

針線盒外壁通體採用剔地浮雕技法,滿刻庭院漁舟人物,花草樹木穿插其間。立面榫卯相接,鑲嵌銅鎖。盒內裝分層托盤,兩側銅製把手用於提取;托盤分13格,放置頂針、繞線板、針墊等針線工具。

象牙雕人物像通常取象牙料自然彎曲之形,刻仕女、觀音、八仙、福祿壽三星和十八羅漢等形態,隨形雕刻,不過多去料。此件牙雕,刻一老者立像,寬額長鬚,茂髯垂胸,著對襟廣袖長衫,飄然灑脫。

西洋買家在定製外銷摺扇時,往往會要求兼具東西方風情。這柄象牙摺扇,扇面以西洋手法描繪外國人物消閒娛樂的場景,扇骨大骨剔地浮雕柳亭人物,小骨劈絲錦地,淺浮雕人物花卉紋樣。這把扇子是“中西合璧”製作的,扇骨為中國牙雕工匠雕飾而成,再出口到歐洲繪製扇面,最後組裝成扇。

壁掛式信插,橫格傾斜呈階梯形,中空處用於安放信件。器身滿刻漁舟、亭臺、曲藝場景等紋飾,花鳥蟲獸一應俱全,再現了西方世界對於東方生活的美好想象。

18 世紀末至19 世紀,名片在歐美社交圈內廣泛使用,放置名片的名片盒成為精英人士的隨身之物,可直接裝入衣服口袋或用裝飾鏈佩戴於身。其中,象牙類名片盒雕刻工藝精湛,紋飾多樣,包括亭臺樓閣、山水人物、植物花卉以及定製徽章等。

籌,本是原始的計數工具。古時,酒令籌常在酒筵上用以計杯數或當做行酒令使用,是為“觥籌交錯”。象牙酒令籌在清代官宦人家頗為流行。此件文物盒蓋中心為一圓形萬字紋。配有酒令籌31籤,兩面刻有令約。酒宴時按席位順序搖筒掣籌,再按籌簽上所寫酒令行約飲酒。

扇面展開呈圓形的扇子,西方稱之為“帽章扇”。此扇形制由骨扇演化而來,扇骨密集,扇面花紋呈同心圓帶狀。因工藝複雜,價格昂貴,帽章扇僅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短暫流行。

此扇由24檔扇骨構成,用絲帶連綴。大骨浮雕亭臺、樹木、人物紋;小骨通體劈絲為底,牙絲細毫如發;浮雕農耕、商貿、官吏場景;中間還刻有定製者家族花體字母標誌。

硯屏,是放在硯端用以遮擋風塵、防止墨汁變乾的用具,常用玉石、陶瓷、象牙、澄泥、漆木等原料製成。此件硯屏由五塊小屏連接而成,正面飾亭臺樓閣、綠樹湖水,三組人物活動其間,煎茶、作畫、賞景;背面刻有詩文。

百子圖:又叫百子迎福、嬉春或戲春圖,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子孫滿堂"的追求,寓意多福多壽、多子多孫、萬代延續,常被用於刺繡紋樣、瓷繪樣式等。象牙瓶身上,百名神態各異的童子或坐或站或跑,舞龍奏樂、吟誦對弈,體現了濃厚的童真稚趣,更彰顯出中國牙雕的奇工精藝。

燒藍,又稱點藍,以銀為胎,用銀花絲在胎上掐出花紋,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琺琅料填於花紋之內,經過多次低溫焙燒而成。累絲,將金或銀加工成絲,再經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法制作金銀器。累絲燒藍象牙貼面扇是最為奢華的外銷扇品種,存世量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