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正,何以增德? ——山東省農業廳原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單增德受賄案剖析

11月14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省農業廳原黨組副書記、副廳長單增德受賄案作出終審裁定,決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因“離婚承諾書”而“出名”的單增德,受賄737.0472萬元,一審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200萬元。

領導幹部一旦在德上出問題,必然無視規矩、不講廉恥。單增德,名字中就有“增德”二字,本應常修為官之德,心存敬畏、勤勉奮進,以報國家,不料卻膽大妄為、貪以敗德,根本不把黨紀國法當回事,以致身敗名裂,為眾人笑。

心不正,何以增德?德不修,如何為官?單增德案的教訓,黨員幹部當引以為戒。

■“離婚承諾書”網絡瘋傳,腐敗廳長浮出水面

一紙寫給情婦的“離婚承諾書”,最後演變成對自己的判決書。這個結果,單增德恐怕怎麼“開動腦筋”都無法想到。

“我單增德承諾,自今天開始一個月內和×××離婚,離婚後與蘇某某結婚。特此承諾。單增德。”2012年11月28日晚,一份按有紅色手印的“離婚承諾書”在網絡上瘋傳。網友們據此找到了單增德的簡歷,發現寫下這份承諾書的,居然是一名副廳級幹部!一時輿論大譁。

此事迅速引起山東省委重視。根據省委主要領導指示,山東省紀委連夜對單增德涉嫌違紀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

第二天上午,省紀委工作人員出現在了單增德面前。面對工作人員的詢問,單增德不以為然,覺得這是生活作風問題,“不算大事”。還提及為了安撫蘇某某,曾經向某老闆借了一筆錢送給她。

單增德的話並不能讓人信服。根據調查和談話掌握的情況,辦案人員發現,單增德問題十分嚴重。經過研究,2012年11月30日,山東省紀委決定對單增德違紀問題進行立案調查。

事實很快查清。蘇某某是萊蕪市一名做生意的女性,一直沒有結婚。在單增德任萊蕪市委組織部長時,二人結識。2006年的時候,確定了情人關係。此後,蘇某某多次要求單增德離婚和她結婚,此事在萊蕪鬧得滿城風雨。單增德曾將受賄得來的20萬元和600克黃金交給蘇某某,以求息事寧人。

蘇某某不滿單增德屢次食言,遂要求其寫下一份承諾書,並讓省農業廳一名工作人員簽名見證,準備單增德“不認賬”時就捅出去。“離婚承諾書”的網絡瘋傳,正是兩人畸形關係結下的惡果。

辦案人員抓住“離婚承諾書”事件,迅速瓦解了單增德的心理防線。很快,單增德交代了違紀違法的其他事實。

■“欲”迷心竅,法紀意識淡薄令人驚

宋代朱熹曾說:“世路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單增德的腐化墮落,為這句話增添了新的註腳。

單增德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三屆大學生,在校期間即加入中國共產黨。工作後一帆風順,33歲即被提拔為山東省直單位的副處級幹部。

2002年12月至2011年12月,單增德先後擔任萊蕪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他的違紀違法行為主要就發生在這段時期。

“單增德非常糊塗,是個十足的法盲。”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單增德不學黨規黨紀,不知法律法規,從不掩飾對錢權色的慾望。落馬後,他對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黨紀國法感到很驚訝。在他看來,收別人錢物是人情來往,與女人保持不正當關係是生活小節,法紀意識淡薄到令人吃驚的地步。

單增德自己也交代,稱平時雖然能接觸到很多廉政和法紀方面的材料,但經常是一翻而過,即便是討論或剖析思想也是得過且過,應付了事,從沒有入腦入心,從沒有用心思考,跟自己的思想行為掛鉤,“看的與做的不掛鉤,聽的和想的不掛鉤”。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領導幹部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越應心存敬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單增德卻反其道而行之,職位越高,越無戒懼之心;權力越大,越無立德之意。整日混跡在名利場中,修身尚且做不到,如何能夠抵擋住誘惑、耐得住寂寞?

事實也的確如此。剛到萊蕪時,單增德41歲,仕途一帆風順,人生意氣風發。客觀地說,這個時候他還知道節制自己的慾望。可隨著對事、對人、對環境的熟悉,他生活上逐漸出現了三多趨勢:圍著轉的人越來越多、求辦事的人越來越多、送錢送物的越來越多。

誘惑一大,單增德的思想就發生了變化。他開始飄飄然,覺得這麼多人圍著自己,手中這麼大的權力,沒有什麼搞不定,什麼都可以做。想法一變,他內心的慾望如火山般噴發,一發而不可收。

2003年1月,山東省一家公司的老闆呂某某找到單增德,為了和單增德搞好關係,以後遇到麻煩請他幫忙,呂某某以過節送紅包的名義,送給單增德1萬美元。單增德稍作推辭,就收下了。這是經查實的單增德收受的第一筆賄賂。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水到渠成”。此後,他多次收受呂某某所送錢物,累計達人民幣131.8905萬元。

不僅如此,單增德在美色上也有所“斬獲”。在和蘇某某糾纏不休的同時,他於2007年和2008年又與其他女子發生不正當關係。

“自己思想上起了變化。認為人家給你錢物,你為人家辦了事,不要白不要,世界上哪有這麼傻的人,有女的投懷送抱,還能坐懷不亂,那是男人有問題。到後來甚至發展到向人索要錢物,貪得無厭。”案發後,單增德的懺悔姍姍來遲。

■迷信“大師”,索賄買官被騙180萬

身為共產黨員,單增德不念蒼生,卻迷鬼神。一心想著依靠“大師”指點升官發財,不料被一夥騙子騙得團團轉。

單增德非常迷信。

經“高人”指點,他把自己的辦公室佈置成“靠山向陽”的模式:把辦公桌放在辦公室入口旁,正對著窗戶,自己出入雖然不方便,但辦公時正好對著窗外陽光,美其名曰“向陽”;然後再在座位背後的牆上掛上一幅山水畫,又所謂“靠山”。一心想著升官發財。

一夥騙子正是抓住單增德既迷信又貪婪的特點,騙走他180萬元人民幣。

2008年夏天,單增德的情婦謝某某前往泰山燒香拜佛。謝某某是個生意人,一直“惦記”萊蕪的一塊土地,卻不知如何才能搞到手。

她在泰山“巧遇”一位“大師”。“大師”指點她說:只有單增德當上了市長,你的事才有著落。謝某某急忙問,單增德怎樣才能當上市長?“大師”說:北京有個叫“張新政”的人,能幫單增德當上市長。

謝某某信以為真,把“大師”的話告訴了單增德。彼時,單增德任萊蕪市常務副市長,滿腦子想著要更進一步。他對謝某某的話將信將疑,於是先讓謝某某到北京去見見這個張新政,看看是何方神聖。

謝某某按照單增德的指示,跑到北京見到了張新政。發現張新政是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家住豐臺某地。張新政對謝某某說,山東省的領導他很熟,單增德的事他能搞定,但需要錢來運作。

謝某某回到萊蕪,把事情告訴單增德。單增德心動了,以防萬一,他又和謝某某一道,親自到北京來會張新政。張新政說得“天花亂墜”,肯定地告訴單增德:給100萬元,具體怎麼辦不用管,三個月內肯定讓你升官!

單增德居然信了。他自己湊了50萬元。隨後又以有急事為由,和熟識的老闆呂某某要了50萬元。以後也沒有歸還呂某某。

錢給了張新政之後,單增德滿懷期待。不久之後,張新政告訴單增德,稱100萬元不夠,還得再要100萬元才能搞定。單增德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遂讓情婦謝某某先墊付了80萬元。有意思的是,謝某某墊付後,怕單增德不還錢,特地告訴單增德,手裡有轉賬的銀行收據。單增德直到2010年才還清了謝某某的80萬元。

三個月很快過去,單增德卻未能如願當上市長。當他想找張新政討個說法時,不料,人已經找不到了。不僅如此,當初為謝某某指點迷津的泰山上的“大師”也不見蹤影。

180萬元,只買來黃粱一夢。

■仕途受挫,“來者不拒”瘋狂斂財

單增德認為,朋友請託,該辦、可辦、辦了,收了錢物,感覺心安理得;對朋友請託不該辦的違規之事,如果辦了,面對送來的錢物,更應該收下。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單增德違紀違法的時間跨度比較長,查實的最早一次受賄發生於2003年1月,最晚一次是2012年10月。

單增德受賄的階段性特徵明顯,時間段比較集中,主要發生於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任萊蕪市常務副市長期間。據統計,他先後70餘次收受賄賂,在任副市長期間收受的賄賂佔到了總受賄額的80%以上。

單增德之所以在副市長任上如此瘋狂,源於仕途上的失意。

2006年之前,他的貪腐行為還算“謹慎”,按他自己的“理解”,只在逢年過節收受紅包不能算違紀違法,就是人情往來。2006年沒有當上萊蕪市委副書記後,單增德深受打擊,陷入了瘋狂狀態,幾乎是見錢眼開、“來者不拒”。

“他之前仕途一帆風順,受挫後心理嚴重失衡。”辦案人員說,在單增德看來,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升官。既然不能升官,他就開始在金錢和女人身上找平衡。

從2006年開始,單增德的違紀違法問題出現了所謂的“五子登科”,即涉及到“票子、車子、房子、女子、位子”。他與多名女性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不能自拔,美滿的家庭被破壞;收受企業老闆所送帕薩特轎車一輛;讓人代為裝修房屋,收受價值19萬元的紅木傢俱;收受賄賂為他人職務晉升提供幫助;收受賄賂不分場所、不管對象。

比如,從2007年至2008年,單增德先後3次在濟南家中收受萊蕪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洪某某賄賂130萬元。單筆就收受50萬元,這也是他單筆收受的最高金額。收錢之後,單增德對該公司開發項目的中標土地交付、中標土地範圍變更以及費用減免等方面進行了“關照”。

2008年春節前至2012年春節前,單增德利用職務之便,為萊蕪市幹部張某某在職務調整、工作支持等方面提供幫助,先後5次在辦公室收受張某某所送人民幣5萬元。

不僅如此,單增德還多次索取賄賂。2008年6月,為了買官,向呂某某索要人民幣50萬元;2010年5月、6月,向某公司總經理郭某某索要人民幣10萬元;2011年12月,向萊蕪市某局局長張某某索要面值5000元的山東一卡通4張,共計2萬元。

“單增德性格直爽,不拘小節,愛交朋友。這在有的人看來可能是他的優點,但從廉潔從政的要求看,反而成了他致命的缺點。”辦案人員說,單增德的“朋友”很多,他把朋友二字理解錯了,認識的那些所謂朋友完全與利益牽扯到一起,彼此是利用關係、酒肉朋友。

案發後,單增德分析自己和朋友交往的心態,也追悔莫及:“朋友請託,該辦、可辦、辦了,收了錢物,感覺心安理得;對朋友請託不該辦的違規之事,如果辦了,面對送來的錢物,覺得更應該收下。我冒著風險給你辦了這個事,難道不應該嗎?現實中,自己就是這樣,一步步,一件件,由小到大,由該辦的辦了到不該辦的也辦了,把自己辦成了腐敗分子。”

■用好網絡監督,注重教育實效

單增德案是山東省查辦的第一起網絡曝光的省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省紀委迅速反應、及時介入、嚴肅查辦,得到了網友們點贊。

隨著時代發展,網絡監督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監督方式。在一項“你最願意用什麼渠道參與反腐”的網絡調查中,74.6%的參與者選擇了“網絡曝光”。

“紀檢監察機關只有切實增強處理網絡輿情的能力,及時回應網友關切,才能利用好網絡力量,痛擊腐敗。”山東省紀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單增德案後,省紀委對網絡輿情更加重視,已經形成一整套網絡涉腐涉紀輿情收集處置機制。

單增德的落馬,讓山東省農業廳和萊蕪市的幹部群眾大為震驚。在他們眼中,單增德是個不錯的領導。

萊蕪市政府的一名幹部告訴記者,單增德為人隨和,沒有架子,工作能力很強。另一名與單增德共事過的幹部則說,單增德人脈很廣,在萊蕪工作時,來看他的朋友很多。

一名與單增德熟識的幹部透露,單增德私下裡很幽默,吃飯時喜歡講笑話,活躍氣氛。他表示,在與單增德的交往中,發現單增德確實對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不熟悉。

在接受調查期間,單增德不止一次地表示,雖然平時接觸到的反腐倡廉教育材料不少,參加的教育活動也很多,但實際上都是“走馬觀花”,無法通過學習產生共鳴,達到警示目的。

反腐倡廉教育為何不能警示單增德,喚醒他的良知?這裡面主要是單增德自己的原因,但也反映出現今的宣傳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問題。有幹部就反映,宣傳教育存在方式不夠靈活、內容不夠鮮活、過程不夠系統的問題,“往往流於形式”。

教育者走形式,受教育者更會“入耳不入腦、入眼不入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離不開宣傳教育,但宣傳教育如何打動人心、收到實效,夯實黨員幹部“不想腐”的思想基礎,確實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