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遇见泸沽湖


落梅:遇见泸沽湖


遇见泸沽湖

落梅

三月,北方的残冬未尽,积雪还未消融,南方却已春风拂柳,梨花带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阳光正好,背起行囊,与同学一起,有幸亲临了充满魔幻意味的泸沽湖,感受那惊鸿一瞥的美,体验那份世外桃源的宁静和悠闲。

云南边陲泸沽湖,这个拥有极致美的地方,被称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女儿国。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独特的走婚习俗、自然原始的风土民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最早知道泸沽湖,不是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那时对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根本没有丝毫印象;也不是追随什么如今明星们热衷的《爸爸去哪儿》《亲爱的客栈》等疯狂炒作起来的故事。而是源于一个传奇的女子—杨二车娜姆。一个来自神秘女儿国的摩梭女孩,以她独特的美丽和聪慧,征服了国人,征服了泸沽湖以外的世界。她的那本《走出女儿国》,让这个亦真亦幻的弹丸之地,顿时声名鹊起,更让世人认识了母系氏族,摩梭族,泸沽湖。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深处便存有了一种向往,一定要去泸沽湖,一定要看一看这个美丽神秘的地方。

落梅:遇见泸沽湖

这个愿望竟然在我等待了十几年以后,得以圆梦。一拍即合的圆梦者还有我的两位同学黎英和玉姐。“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三个女人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疯跑,看山看水看世界,也喜欢听歌听曲听心声。

我的小学同学黎英是个生性刚强,真诚善良的女性,绝对的贤妻良母。几年前的一场病魔没有击垮她,涅槃重生的黎英,更加豁达开朗,她就像蒲草一样,散发着清香,柔软而坚韧,让人心生敬佩。有时看到她不停地忙碌,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就在想,能像黎英这样有尊严的活着,从不直面悲伤,从不把伤口示人,即便心中有难言的苦痛,依旧会笑靥如花地走在人流中,坦然从容,淡泊在心,这才叫真真实实的坚强。

玉姐的率真和泼辣是同学们公认的,她不虚伪,不做作,不记仇。五十多岁的人了,乐观向上,心态就像年轻人,参加驴友的户外徒步运动,饱览美景,挑战极限,享受刺激带来的愉悦,那种时不时冒出来的“狂妄自大”的野性,经常让我是又嫉妒又羡慕,有时还有点恨,恨自己没她那么洒脱自在。她懂得在生活中有品有位,自尊自信,也懂得在辛劳与忙碌中调试出一份宁静和闲适的心境,让自己活得真实,活得阳光,活得出彩。

落梅:遇见泸沽湖


如果用酒形容,黎英就像窖藏的红酒,在不动声色中,品味恒久的味道。玉姐就像陈酿的二锅头,虽然辣,但辣得入味,辣得舒心。

怎么能少了我这细腻而持久的啤酒呢?虽比不上红酒的含蓄柔媚、白酒的醇厚浓烈,可色、白、啤凑一起,才真的是绝配的三个女人一台戏呢。

远方有风景,远方也有诗。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向着我们心灵期待已久的地方出发,开始了云南的泸沽湖之旅。

泸沽湖的美,只有亲眼所见,才会心满意足。

位于云南省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的泸沽湖,一湖跨两省。由湖心从北到南划过去,湖西属宁蒗县,湖东属盐源县。据说,因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它是典型的高原湖泊,湖面海拔2690米,面积58.8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93米,平均深度45米,能见度12米,是我国最清澈的高原湖泊之一。

已近中午,我们到达了泸沽湖。站上观景台,只一眼,心被震憾,这人间美景瞬间定格在了记忆里。


落梅:遇见泸沽湖


万山丛中的泸沽湖,静若处子般,圣洁高远,安然地躺在格姆女神山宽阔的怀抱里,那种没有雕饰、无需点缀的脱尘之美,弥漫着不可掠夺的柔情,缓缓绽放着生命深处最静谧的安详。

天空湛蓝,阳光温暖,山色叠翠,湖面清幽。此时,观景台上的游人很多,摩肩擦踵,但没有喧哗声,人们仿佛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面朝泸沽湖,恍如自己已经被融入到了那一片无边的澄碧之中,享受着如此近距离接触给人心灵带来的与众不同。

极目遥望,澄澈的天空纯净得没有一朵流云,丽日映照下,蓝得像宝石一样的泸沽湖,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蓝天碧水,水天一色。岛屿点缀湖中,相映成趣,微风轻拂,湖光潋滟,忽有水鸟掠过水面,画出一道银色的波光,像是抛洒了一湖细碎的金色。远处黛绿的青山、蓊郁荫翳的树木,倒映入水,与眼前一碧万顷、平滑若镜的湖面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写意山水画,水墨古韵中透出一丝禅意,脑海中浮现出了东坡先生写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夜幕降临,春寒侵衣,今晚的泸沽湖完全没有了白日里“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冷风嗖嗖,让人觉得寒气袭人。因为在山里,早晚温差大,再加上阴云密布,晚上七点钟,路上已人烟稀少,暮色浓浓,周围笼罩着一片寂静。

临近傍晚,我们入住了湖边的客栈。三月未央,春风凉薄,坐在门前的长椅上,可见如片片鳞波的湖面上,系在岸边的猪槽船随着波涛起伏的节奏前后晃动着,湖边水草纵横舒展,交相摇曳。“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此时,路两旁点点的灯光温暖了泸沽湖的夜晚,却不见银河闪耀满天星辰掉入湖底,天公不作美,把所有的诗情画意都掩藏在了阴沉的天空与黝黑的湖面之中。


落梅:遇见泸沽湖


错过了月色下的良辰美景,但终究没有辜负泸沽湖的清晨日出。

青山远黛,近水含烟。晨起,恬静无痕的湖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时而有戏水的鸭子和觅食的飞鸟嬉戏着,掠过的水面漾起道道涟漪,可爱的小精灵也如我一般,等待着清晨冲破云层的朝阳。

吃过早饭,太阳还羞涩地躲着不肯出来。天边有云,此时不敢奢望有完美的日出,但能欣赏到透过云层红霞跃出湖面那瞬间的美好,也算如愿以偿。本想坐在客栈的饭桌前观日出,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跟着玉姐快步冲到湖边,站在一处最佳位置,静候着太阳苏醒的那一刻。

日出湖面镜波开。一眨眼的工夫,朝霞出来了。“半江瑟瑟半江红”。隔着飘渺的云层,看得见红红的霞光倾泻而出,洒在了宁静的湖面上。天空中来回盘旋的水鸟不时发出咕咕的欢叫声,湖畔垂柳依依,湖上木船悠悠,朝霞似火倒映水中,置身在这自然天成的美景之间,心底有种无言的感动,温暖在心,听风,看水,观日出,遇见阳光,遇见美好。


草海和草海上的走婚桥,是泸沽湖的一处重磅景色。

草海,就是指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上长满草的高原湖泊,它是泸沽湖的子湖泊,与泸沽湖的水相连。草海常年泥沙淤积,湖水较浅,生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称其为草海。草海总面积十平方公里,也被誉为珍稀水鸟大观园。

著名的摩梭走婚桥位于泸沽湖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座桥。它长达300多米,穿过芦丛,直达对岸,连接着草海的两岸村落,被称为“天下第一雀桥”。走婚桥是当地摩梭男女于此约会的地方,可以说她凝聚着摩梭人美丽的爱情故事。

我们来得季节有些早,这时的草海和走婚桥颜色是很搭的,覆盖眼底的是满目的黄色。万亩草海一望无际,绵延起伏像一块软软的毛毡一样,天幕般平铺在水中。斑驳泛旧的走婚桥长长的横架在草海之上,蜿蜒曲折,仿佛把你带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族群,向你倾诉那美妙纯洁的相思之恋。

此时天空布满阴云,风裹着寒意吹在脸上不时的倒吸凉气。清清冷冷的草海上一尾猪槽船缓缓滑过,船上的靓男俊女们阵阵的欢笑声,给这片枯黄凋敝风萧萧的草海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落梅:遇见泸沽湖


灰蒙蒙的天空下,走婚桥给人的感觉远没有那么的清新靓丽,也没有想象中的朦胧和诗意。匆匆走上桥头,除了看到几位卖野味和手工饰品的摩梭女子(也可能是外地人)向游人推销外,桥的那端仿佛隐隐能看见前来探秘的男生女生似在找寻的身影。

很遗憾,此次没有看到“草海碧波翻绿翠,走婚桥上影成双”,无缘见到碧波一样的无际水草和镶嵌在湖光美景里的走婚桥的神秘光影,这似乎成了我每次出行必留遗憾的惯例了,我倒真的相信机缘,给自己一个再来泸沽湖的理由。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 。很幸运,蓝天白云下,让我们一睹了泸沽湖的情人滩和鸟岛的美,惊艳了时光!


落梅:遇见泸沽湖


情人滩是泸沽湖畔一处非常美丽的沙滩。这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格母女神和后龙曾是一对恋人,被天神施法化作格母女神山和后龙山之后,只能隔海相望,并允许仅在每年的七月十五相会一次。每到这一天,他们就会相会于情人滩,相依相偎,诉说哀肠。“情人滩”便由此而来。

一切都是画中的模样。湖水清澈澄碧,远山涌绿叠翠,湖面与天空浑然一体。山围着水,水环着山,山伟岸,水温婉,蔚蓝的天空、飘游的云朵、朦胧的山体、摇曳的柳枝倒映水中,情人滩写意般唯美的画面,让人有种恍若飘离俗尘如梦仙境之感。



此刻,情人滩上的我们三姐妹,完全迷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我们开始拍照,寻找最佳的角度,摆出各种姿势,希望让宁静的画面多一点点动感,让那份唯美定格在脑海。青蓝的水,青蓝的天,湖上微风轻拂,涟漪叠起,舟如叶飘,水鸟漫游,浪花朵朵,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双双情侣携手漫步绵延的沙滩,纵是无语,也尽得温柔.......



到了泸沽湖,坐猪槽船在湖上泛舟,才不虚此行;错过划船观赏鸟岛,将会是一大遗憾。

猪槽船,可以说是泸沽湖摩梭人最有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形如长长的猪槽而得其名。现在很少有整根原木制作的,都是用木板拼接而成,似一叶扁舟,成了泸沽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关于猪槽船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泸沽湖畔发洪水,此时有一位母亲正在猪圈里喂猪,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聪明的母亲把猪槽当做船,把孩子放进猪槽里,就这样孩子得救了,但是母亲却不幸遇难了。后来这个孩子为了纪念母亲,就把泸沽湖边所有的船都改成了猪槽的样子,所以猪槽船因此而得名。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泛舟湖上,清澈幽蓝的湖水,如绸如缎般让人挪不开视线,成群的海鸥翔飞着,嬉戏着、追逐着,顿时湖水靓丽起来,有了空灵的魅力,为这魔幻般的湖面平添了一种生气,一种景致。

猪槽船在静静的湖面上缓缓滑行,掬一捧清凉的湖水在掌心,撩开快乐的心情,听一曲划桨船夫悠扬豪迈的摩梭民谣,别样的韵味飘荡在山水间,几分古朴,几分宁静,几分柔美。“泸沽秋水阔,隐隐浸芙蓉。并峙波问鼎,连排海上峰。倒涵天一碧,横锁树千重。应识仙源近,乘槎访赤松。”

前方鸟岛越来越近,岛上植被茂盛,郁郁苍苍,四面被水环围,像镶嵌在水中的一块绿色宝石。下船登岛,站上一块岩石最高处,举目环顾,身心释然,离开喧嚣嘈杂的尘世纷扰,摒除心中的杂念,感受到了这份世外的安宁和惬意,虽只在片刻间,但泸沽湖的千般袅娜,万般旖旎,才是心中诗与远方的真正意境。

落梅:遇见泸沽湖


误打误撞地走进摩梭人家体验摩梭家访,本不是事先旅游合同上安排的项目,而是一个叫大卓玛的女导游强拉我们去参观的,其目的性显而易见,摩梭人家的银器银饰推销分得的提成是巨大的诱惑。但平心而论,当迈进摩梭人家特色的木楞房,坐在“祖母屋”的床上,亲耳听到摩梭小妹娓娓讲述她们女儿国古老原始而又神秘故事,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摩梭民俗的认知,还是觉得没来错。

神秘的泸沽湖不仅以它的自然之美使人流连忘返,而且以其独特的风俗民情引人入胜。泸沽湖一共有18个自然村,居住着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蒙古族等7种民族。摩梭族是中国最后一个也是当今世上仅存的母系氏族社会,它的风土民情,婚恋习俗,自然而原始,让我们 觉得那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是一个历史遗失的世界。

泸沽湖最吸引人的文化是其古老的“走婚”。摩梭人这种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一直都被外界误解。在我的潜意识里,总感觉这种婚恋貌似“一夜情”。然而,我错怪了他们,他们对于爱情的信仰却是最纯粹的,没有一纸婚约的束缚、没有财产的纠缠,他们婚姻形态却更符合人性。

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称为了“走婚”。男女因为有情才在一起,两厢情愿的,只是纯粹的爱情,他们有固定的伴侣,但并不住在一起,男子暮来晨往,只在女方家过夜,男女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没有必然联系。一个男子或女子只有一个情人,根本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自由滥情,随便更换,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是很严肃的,只有在确认感情不合的时候,才会断绝关系。羡慕摩梭人“阿夏婚”一辈子都在谈情说爱的同时,更欣赏他们对情的坚守。


落梅:遇见泸沽湖


摩梭人的血脉是通过母女代代相传的,以女性为主体的摩梭大家庭由同一母系血缘关系的亲属组成,有“舅掌礼仪母掌财”的制度。“祖母屋”是摩梭人家的核心,是全家最有地位的老祖母居住的地方。家庭由最年长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权力,每到家族大事件需要商量,大家便会聚集在祖母屋里,等待老祖母最终的决策。

每个家庭里也有男人,都是家里的阿舅。有了孩子留在母亲身边跟母姓,舅舅成了孩子的监护人,女孩子担当传宗接代的使命。姐妹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摩梭人最尊重母亲和舅舅。

摩梭女人生孩子不去医院也不请医生,就是孕妇一个人在房间里生,唯一允许陪伴孕妇的就是孕妇的母亲,除此之外再无他人。而且每个摩梭女人都是这样,生了孩子之后第三天便能下地干活。

摩梭人没有过生日和婚礼之说。满月、成丁礼和葬礼就成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概括了摩梭人“出生、长成、死亡”的三个阶段。

孩子出生过满月,舅舅要给孩子起名字,男方的家里人要带着礼物来看孩子。到女方家办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以确认父亲的身份。他们平时是没有生日祝福活动的,因为那是母亲的苦难日,在母系社会生活中母亲是最至高无上的。

摩梭人长到13岁的时候,要在当年的正月初一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女孩在女柱下,男孩在男柱下,脚踩着肥膘肉和五谷杂粮,女孩由母亲穿起裙子,男孩由舅舅穿上裤子,行过成丁礼之后,女孩跟母亲们学习当家理财本领,男孩跟舅舅们学习男人应懂的知识、技能,这些都是直接经验的传授,可谓“言传身教”。此后男孩可以走婚,女孩可以生娃了。

摩梭人的葬礼极为繁杂和隆重,包含洗尸、捆尸、装棺、火化等十几个程序。入棺火葬后把骨灰撒在山上或埋在树下。葬礼中最有特点的是将死者用麻布捆绑成胎儿状,成坐姿放进棺内,象征死即是生的含义。在摩梭人的心目中,人就是生生死死的这样轮回,从一个地方出来,再回到同样的地方去。

在这里,不存在离婚、寡妇、子女无人抚养、财产继承、流浪儿等等社会问题,没有“一夫一妻”,“从一而终”的道德约束,也不存在“小三”“小蜜”“二奶”的丑陋现象,他们遵守着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天然的秩序,造就更为人性的有序,可以说与我们现在的状态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不属于泸沽湖,只是泸沽湖的过客。我们无权评价泸沽湖摩梭人的前世今生,存在就是道理。一个母系社会的最后遗迹,对于生命,对于生活,她们都有自己的认知,传统耕种、自由婚恋、率真执著,和谐共存,相依为命。我们除了羡慕,除了崇拜,除了敬畏,还能做些什么?

不要惊扰这一湾宁静美丽的清水,让泸沽湖永远在梦里。

落梅:遇见泸沽湖


作者简介:落梅,姓名:曹秀芝,河北唐山人,爱读书,爱旅游,爱码字。喜欢用细腻的文字书写快乐的人生,感恩生活,知足常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