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芯”時代強勢起航 譜寫長株潭融城進行曲

鋪開湖南地圖,湘江如玉帶般蜿蜒北上,串起長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三市128Km的河岸,形成了兩兩不到20公里的“品”字型城市群,構成了中國大陸獨一無二的三個地級市緊緊相連的城市群體。其中湘潭經開區(九華)位於湘江之濱,如同長株潭城市群的“芯片”鑲嵌在三市幾何中心,充分利用三市的發展資源,率先佔據長株潭一體化的核心,成為了湘潭的城市新名片,穩健譜寫著融城進行曲。

九华“芯”时代强势起航  谱写长株潭融城进行曲

融城之“芯” 暢聚三城政策利好

興城之舉,始於規劃。湘潭經開區(九華),始建於2003年底。2011年,湘潭經開區(九華)正式邁入國家級開發區的行列;2013年,它成為全省第四個“千億園區”,併成功獲批全省第二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2015年與蘇州工業園等獲評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園區和最具發展潛力園區之一;2016年,潭州大道通車,拉近湘潭經開區(九華)與世界的距離;2018年,湘潭經開區(九華)集便利交通、新興產業、多元文化為一體,承接長沙向南發展的紅利,按照“一心三軸五區”的組團式城市空間結構佈局,以濱江新城的面貌成為長株潭對外經濟的高地、湘潭城市新門戶。

在政府的重點支持和政策的重要引導下,昔日荒蕪的沉寂之地,歷經16年華麗蛻變,產業從“汗水型”向“智慧型”升級換代;城市配套由“小城鎮”向“大都市”邁進;社區、樓宇從零星點燈到燈火通明嬗變;......正猶如其城市群的核心位置一樣耀眼奪目,數年來,湘潭經開區(九華)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和企業的目光和腳步。

沿著湘江18公里長的江岸線,支撐起湘潭經開區(九華)崛起的信心和決心。根據規劃,湘潭九華新區定位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區與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著力建設長江經濟帶先進製造中心,打造以湘江風光為特色的濱江新城。地處長株潭一體化的融城之“芯”,湘潭經開區(九華)——一座幸福新城正在藍圖上迅速崛起。

城市之“芯” 拉開真正融城大幕

得益於地理座標的優勢,作為長株潭融城之“芯”的湘潭經開區(九華)同樣也係為城市之“芯”。以湘潭經開區(九華)為中心,向南5公里,是湘潭市中心;向北27公里,是省會長沙市中心;......湘江風光帶、潭州大道、長潭西高速、湘潭高鐵北站,未來的長沙地鐵三號線、長株潭城軌也將延伸至湘潭經開區(九華),實現與長沙、株洲的無縫對接,真正的融城大幕早已在此拉開。

城鐵、磁懸浮、高鐵交織連接長株潭,京港、滬昆、渝廈米字形高鐵高速匯聚。隨著城市交通網的不斷升級和改善,以湘潭經開區(九華)為中心的5小時經濟圈已經形成:半小時到長沙、1小時到武漢,2小時到廣州,3小時到上海和香港,4小時到昆明,5小時到北京......

未來,長株潭融城步伐不斷加快,湘潭經開區(九華)坐擁長株潭融城千億紅利,區域配套全面優化升級,九華之於長沙,猶如天津之於北京、惠州之於深圳,城市之“芯”——湘潭經開區(九華)崛起眾望所歸。

產業之“芯” 輸送融城發展“動力”

沒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只是空殼,沒有城市依託的產業不能持久。同樣的道理,湘潭經開區(九華)的崛起離不開其產業集群的不斷壯大,產業的興起也為長株潭一體化加速發展輸送“動力”。

湘潭經開區(九華)經過16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湘潭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它以佔湘潭市2.7%的土地,創造了20%的GDP、20%的稅收、30%的技工貿總收入和40%的進出口額。

從產值來看,2018,園區在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674.3億元,增長9.2%,佔工業總產值比重為75.3%,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從經濟增長指標來看,2018年,全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604.9億元,同比增長15.5%;實現工業總產值901.8億元,增長14.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3.5億元,增長15.4%;實現財政總收入(含基金收入)63.8億元,增長45.6%;

從排名來看,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綜評考核,湘潭經開區在全省國家級經開區排名第二名;在全國219家國家經開區中綜合排名第38位,較上一年度前進2位。

......

毫無疑問,隨著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級經開區兩大平臺不斷深化推進產城融合,這一條長株潭城市群的融城“動脈”,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一個全新的璀璨新城再度起航,湘潭經開區(九華)“芯”時代滿載著希望和收穫,正在“長株潭融城”的戰略軌道上,提檔加速,行穩致遠。未來,湘潭經開區(九華)的腳步也將永不止步,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市民將從長株潭區域融合發展中受益。

【關注頭條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