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用哪兩道中國菜,成功打動美國密使基辛格!

1971年7月9號凌晨4半,一架波音707客機降落在了北京南苑軍用機場,從機艙裡緩緩走下來的,正是亨利·基辛格。

周總理用哪兩道中國菜,成功打動美國密使基辛格!

周恩來會見基辛格

這次基辛格就是為破除中美關係的堅冰而來,美國方面還特意給這次訪華起名為“波羅行動”,意思是像七百年前馬可·波羅前往東方那樣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困難和風險。那麼,等待基辛格的真的是困難和風險嗎?當然不是,好客的中國人已經為這位遠方來的客人準備好了一道道豐盛的東方美食。

周總理用哪兩道中國菜,成功打動美國密使基辛格!

周總理與基辛格

當晚,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款待這位美國密使。此前,中國方面早有耳聞,基辛格不但是個很難對付的談判高手,也是位對食物極其挑剔的美食家。在當天的晚宴中,面對周總理的頻頻舉杯,基辛格更多地是面帶微笑,禮貌應酬,對眼前的美味佳餚,卻只是淺嘗輒止,似乎胃口不佳。

這個時候,宴會總廚師長王錫田和正同事們在廚房裡緊張的忙碌著。不料,他們精心準備的一道壓軸好菜卻出現了意外。這道菜是中國的傳統菜——鹽焗雞。做法是將大鹽粒炒熱,然後把雞燜在熱鹽中,通過鹽的熱量把雞燜熟。可想而知,這道菜做起來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在最後關頭,這道精心準備的菜卻意外的沒有熟。眼看著就要掉鏈子了,王錫田當機立斷,趕緊將雞從鹽裡刨出來,直接用高壓氣槍將雞蒸熟了端上餐桌。

正當所有人都因為鹽焗雞的失敗而忐忑的時候,誰知基辛格一手拿刀一手執叉,轉眼間半隻雞下肚。這個時候基辛格的助手悄悄拉了他一下,提醒他注意外交風度,基辛格這才意猶未盡地放下了刀叉。

原來半成品鹽焗雞不僅有了鹽香,還因為高壓氣槍的關係變得更加爛、嫩、香。晚宴過後,基辛格執意還執意要見見燒製了這道美味的中國大廚。然而此時的王錫田,卻連這道菜的名字都叫不上來。一旁的周恩來看到了笑著說,他說,既然這樣,這道菜不如就叫基辛格雞好了。從此,基辛格的名字不僅與中美關係的歷史性轉折緊密相連,還和中國國宴上的一道美味佳餚聯結在了一起。

周總理用哪兩道中國菜,成功打動美國密使基辛格!

周總理與基辛格會談中

第二天,基辛格在參觀完故宮後,來到了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據基辛格後來回憶說,當時他並不明白為什麼要安排在福建廳。後來才知道,福建是中國大陸到臺灣距離最近的一個省,安排到福建廳會晤,中方的寓意就是妥善處理臺灣問題是中美邦交正常化會談的首要問題。

臺灣問題重中之重,會談之初,雙方都格外謹慎,氣氛也格外緊張,久久不能達成共識。不知不覺到了中午,雙方依然僵持不下。周恩來提議說,要不我們先吃飯吧,要不烤鴨就涼了。沒想到就是這小小的烤鴨,緩解了談判桌上的僵局。

周總理用哪兩道中國菜,成功打動美國密使基辛格!

周總理給基辛格夾菜

吃烤鴨的時候,周總理為基辛格介紹了北京烤鴨的標準吃法,還熱情的為他夾了幾片鴨肉放在荷葉餅上。嘗過烤鴨後,基辛格不住的點頭稱讚,後來基辛格在回憶錄中曾不吝對烤鴨的喜愛,他說:“只要給我來一份北京烤鴨,我願意簽署任何文件。”就這樣一隻烤鴨讓雙方會談時的緊張氣氛緩和了不少,也讓會談得以順利的進行。

這天下午的會談,取得了積極的進展:起草了基辛格這次訪問的聯合公報。7月11日凌晨,基辛格48小代號為“波羅行動”的密訪完滿結束。中美雙方擬定了尼克松的訪華日程,太平洋兩岸對峙了22年之久的中美關係悄然冰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