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留守老人合伙种地,热闹轻松,有意思


在秦岭山区,农民种地还有许多人使用牛拉犁的农耕方式,据了解,山区土地面积较少,土地贫瘠,收入微薄,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土地由上了年纪和妇女们耕种。图为农民使用牛拉犁方式耕地。

一些农活一个人无法完成,留守的农民自发组成互助组,采用换工的方式,集中人员依次把各家地耕种完,这样既不用花钱找雇工也能更省时省力完成各家农活,同时也让在外打工的家人放心。图中大爷70多岁,他和另外两个妇女组成互助组,他会赶牛犁地自己没有耕牛,另外一个妇女有牛自己不会使用,相互帮忙,几天时间轻松耕种完各家的土地。

这位大妈自家有牛却不会使用,三家人组合在一起,她出牛大爷出力互相帮助,很快把三家的地耕种完。图为她在给犁沟里撒种子。


这位奶奶的儿孙们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两三亩口粮田全靠她打理,她三个人组成互助组,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奶奶说:“几亩薄地我一个人耕种起来很困难,儿孙们都打工去了,他们不让我种,怕我累着了,我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地荒了吧?我几个人相互帮忙挺好的,儿孙们知道后也都放心了”。图为奶奶牵着牛。

她们提及这种互助方式很是开心。她们开心地说这种种地方式好像又回到生产队时代,但是比过去操心,这都是给自己干活,庄稼的好坏全靠自己。

他们在地头小憩一会,继续给有牛的大妈耕地,然后再去给大爷种地。

他们相互帮助耕种着脚下这块贫瘠的土地,如果雇佣工人干活一天的花80元钱,互换工每亩地可省人工费100余元钱,互相帮忙2、3亩地能省二三百元,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老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爷说起为啥不用小型农机耕地的原因,因为地少收入低,再就是年龄大了不会操作农机,由于是山区气候一年只种一料庄稼,只有两三亩地不值得购置农机。这种自发的互助形式挺适合他们的,儿女在外也放心。图为准备往地里撒的玉米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