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点击上方“抚顺网信”关注我们

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入春以来,辽宁抚顺大地一派盎然生机。随着迎春花、冰凌花等次第开放,抚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筐子沟、岗山、萨尔浒等生态景区和农庄度假村迎来大量游人,通往景区的道路车水马龙。月牙岛生态公园、劳动公园、十里滨水公园等城市公园游人如织,一派繁荣景象。

抚顺曾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产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全国总产量的10%,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2009年被国家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如很多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转型发展是抚顺第一任务。

在探索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抚顺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挖掘当地山水资源、历史遗迹,以及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等,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了从“煤都”到“魅都”的转变。2018年,抚顺接待旅游人数39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8%、15.1%。

抚顺:从“煤都”到“魅都”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掘金无烟产业摒弃“煤黑”印象

2009年,抚顺被国家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在国家颁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抚顺又被列为衰退型城市。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是工业城市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让城市在资源过度开发后找到有效的替代资源和发展路径更是难题。自2013年起,抚顺把目光对准了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经济效益好的旅游产业。经过多方论证、调研,抚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切入点,以建设旅游名城为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无烟”产业发展道路。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实施意见》《抚顺市深入实施旅游名城战略推进城市转型的若干政策》《抚顺市“引客入抚”专项资金奖励办法》。

2018年,当地编制了抚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形成立体式旅游产业政策支持。

抚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刘丽萍说,抚顺着力改变过去工业城市脏乱差的“煤黑”印象,借助改革东风,推动转型发展。抚顺旅游业实现大发展,产业地位从边缘产业向牵动城市转型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市场从游客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发展环境从政策优惠向全面优化转变。旅游业成为推动全市产业大发展、牵动城市转型的强大引擎。

抚顺:从“煤都”到“魅都”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项目为王打造旅游金字招牌

说起抚顺旅游的过去,当地业界人士都清楚地记得,“十五”末期,抚顺旅游项目匮乏,旅游业总收入不足20亿元,接待游客不到400万人次。除了“大伙房水库”“西露天煤矿”“战犯管理所”“雷锋纪念馆”几个景点,其他旅游资源尚未被开发,旅游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随着建设旅游名城的目标不断明确,抚顺旅游转型首先从项目建设入手。抚顺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规划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高效工作机制,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了丰远热高乐园、皇家海洋主题乐园、红河峡谷漂流、金山石佛、三块石景区、岗山风景区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批旅游项目的落地,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抚顺是前清文化的发祥地。为扩大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抚顺将满族风情作为一个大IP加以开发和培育。“自首届中国(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举办以来,每年通过开展满族后裔祭祖、满族特色美食品鉴、大型满族歌舞实景演出等活动,在国内外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辽宁省工商联满族企业家商会会长周国刚说,满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已经成为抚顺市展示满族风情、彰显城市魅力、促进经济合作的交流平台,也成了国内外游客了解抚顺的一扇窗口。

目前,抚顺利用历史文化、工业旅游、度假休闲、民俗风情等资源形成的一系列特色旅游品牌,让抚顺旅游业呈现“多彩旅游”格局。

抚顺:从“煤都”到“魅都”抚顺:从“煤都”到“魅都”

践行“两山”理念实现华丽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抚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行动指南。伴随着生态恢复建设,如今的抚顺森林覆盖率超过67%,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城市郊区绿化率达到50%。生态旅游已成为抚顺城市转型和经济建设的双重载体,抚顺旅游业正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几年间,连接抚顺各大景区、长达400公里的旅游交通环线形成;结合采煤沉陷区改造、水系和滩涂地治理,当地打造了一条长达10余公里的滨水游览观光线;高尔山、月牙岛生态公园、金凤湾公园、东林公园等城市公园陆续建成,为市民和游人营造了生态和谐的旅游环境。

刘丽萍说,近年来,全市陆续推出了“到抚顺不得不看的十大景区”“十大最美乡村”“十大风情小镇”“十大养生基地”“十大旅游商品”和“十大风味小吃”等系列品牌。同时,突出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持续推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抚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如今,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采摘赏枫、冬季冰雪过大年的抚顺四季产品体系已经形成,前清史迹、满族风情、煤都古韵、雷锋精神、山水田园、健康养生、激情漂流、沙滩冲浪等核心产品见证着抚顺旅游的蝶变。“煤都”正书写着绿色“魅都”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