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有個現實版“十八層地獄”


這座城市有個現實版“十八層地獄”


亞歷山大城27米高的龐貝石柱。圖/視覺中國

亞歷山大城

這裡的歷史太短了,才兩千年

本文首發於總第895期《中國新聞週刊》


沒有開羅令人窒息的塵土飛揚,也沒有阿斯旺無處可躲的炎熱,更難得的是,幾乎遇不到成群的遊客——在埃及這片神奇的古老大地上,面朝大海的亞歷山大城更像一個缺乏存在感的普通年輕人

作為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以及重要港口,這座城市看上去並沒有太多的野心,市區雜亂的歐式建築、行色匆匆的路人,就像一個有活力的普通城市。和這裡的人們聊天,絲毫感受不到歷史的負擔,因為它的歷史太短了,只有兩千多年,這對於埃及而言,幾乎不值一提。

亞歷山大城始建於公元前332年至331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後,下令將地中海邊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城鎮命名為“亞歷山大城”,以作為連接希臘和埃及的交通樞紐。

這裡曾擁有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為了方便船隻航行,當時的埃及國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港口入口處修建導航燈塔。這座400英尺高的燈塔歷40年而建成,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隨後,它被兩場地震徹底摧毀,沉於海底。多年後,後人用燈塔遺留下來的石料在其遺址上建造了蓋特貝城堡。

城堡由一條人工長堤與海岸相連,如今已被改造成博物館。整個城堡面積不大,內有無數間小屋和地下室,像一座大迷宮,已絲毫不見燈塔痕跡。

與燈塔齊名的還有亞歷山大圖書館。當地主要交通工具除了有軌電車外,便是滿街跑的小中巴。當地人說阿拉伯語,能講英語的不多,幾次問路無果後,一位會說簡單英語的中年大叔主動近前詢問。問明我要去的地方後,帶我走到旁邊的街上,攔了一輛中巴,拉著我上了車,還替我買了車票。我要還錢給他,他把手一推,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到站後,他跟我一同下車,笑著與我擁抱了一下,再坐車原路返回。

亞歷山大圖書館現代感十足,外觀為傾斜圓柱體,斜面鑲嵌著玻璃幕牆。主樓外牆上雕刻著世界各地最古老的幾十種文字,一個碩大的漢字“類”讓人眼前一亮。


這座城市有個現實版“十八層地獄”


亞歷山大圖書館內景。圖/視覺中國

圖書館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97年的托勒密時期。托勒密一世立志要收集全世界的圖書,下令建造了這座圖書館。之後歷任法老繼承他的遺志,繼續收集世界各地的古籍手稿。據說曾有50多萬卷名家手稿收藏於此,但依舊沒有逃過最終被毀的歷史命運。直到1995年,新的圖書館才重新開始建設。

圖書館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大多是學生。圖書館裡還有幾個小型博物館,可供參觀。一位工作人員聽說我來自中國,告訴我現在圖書館裡有幾十萬冊圖書,其中不少是中國捐贈的。她示意我留心觀察圖書館的建築特點: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外觀都如一輪斜陽。她說,建造者大概是希望亞歷山大圖書館能夠成為人類知識的燈塔。

兩千多年間,亞歷山大城經歷了多次大地震和無數次戰火,大部分古建早已化為烏有,拿得出手的古蹟只剩下市區火車站旁的羅馬圓形劇場遺址和不遠處一根孤零零的27米高的龐貝石柱。相比開羅、盧克索、阿斯旺那數不清的地面古建以及動輒就六七千年的歷史,這裡顯然有被遊客遺忘的理由。

這座城市唯一保存完整且成規模的羅馬時期古建是在地下,也就是被人稱為現實版“十八層地獄”、距今1800多年的孔姆·艾爾蘇卡法地下墓穴。不過,似乎沒有多少人把它當作“旅遊景點”。


這座城市有個現實版“十八層地獄”


孔姆·艾爾蘇卡法地下墓穴裡的壁畫。圖/視覺中國

留著長鬍子的管理員無精打采地坐在墓穴門口喝著下午茶,看到有人來參觀,習慣性地用手裡的木棍指了指牆上的價格表,告知這裡不可以照相,需要寄存相機。

墓穴入口是由幾塊塑料布支撐起來的,看上去十分簡陋。一條螺旋形石階盤旋著通往墓穴深處,越往下越溼冷。墓穴內外光線差別極大,人眼要適應兩三分鐘,才能看清墓穴內的樣子。

墓穴由多個墓室組成,四周牆上刻有雕像,無論是髮型、臉型還是服飾都顯示著古希臘羅馬時期風格,而壁畫展示的是卻是古埃及人的冥界。最顯眼的是通往主墓室的兩根立柱,立柱上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美女蛇妖美杜莎,傳說看到她的臉的人都會變成石頭。她的頭髮由一條條蛇組成,而蛇正是古埃及人所崇拜的,這大概就是讓她來鎮守這裡的原因吧。

幾十間墓室依次排列,大一些的墓室裡像蜂巢一樣放置著石棺,這些石棺像是被破壞過,七零八落地躺在那裡,零星的人骨散落其間。墓室的牆壁上掛著老式白條燈管,亮度極差,不時還會伴有滋滋渣渣的晃閃,給這個本就讓人不安的地方增加了恐怖片的氣氛。

整個墓穴裡只有我一個遊客,寂靜得能聽到牆壁上滲水的滴答聲,以及自己的每一聲腳步聲,讓人身上直起雞皮疙瘩。壯著膽子走到盡頭,前方通往下一層的墓道被攔住了。

上來後,聽管理員說,墓穴太深,大約有200個墓室,越往下越令人產生恐怖感,以前不少遊客上來後都發生了不良心理反應,因此才不再對外開放。

離開墓地,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此刻大概唯有美餐一頓,方可治癒那顆被美杜莎傷了的心。

濱海大道是亞歷山大城最繁華的地段,也是美食之地,能吃到埃及最味美價廉的海鮮。夜幕降臨時,臨街餐館熱鬧起來,小商小販也沿街各顯神通。路邊的大排檔支起了烤箱,海鮮、羊肉在炭火的作用下冒起了濃濃白煙,總算讓我感到人間煙火氣,默默對自己說,活著真好。

去火車站買返回開羅的車票,被告知普通車廂的票沒了。埃及的火車分為普通車廂和高級車廂,票價相差數倍,我知道售票員想把高級車廂推銷給外國人,所以常常故意這樣說。一個會說英語的小夥子聽到我和售票員理論,把我叫到一旁,讓我把錢給他,他幫我買。很快,他就帶著車票和找零回來了。臨走,還不忘給我留下電話,讓我有困難隨時打給他。

都說在阿拉伯世界裡,最重的是兄弟情。他和那位給我帶路的大叔,大概都是把我當兄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