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煤企煥發新活力 —陝煤集團銅川礦業公司關井壓產轉型發展紀實

老煤企煥發新活力 —陝煤集團銅川礦業公司關井壓產轉型發展紀實

銅川礦業公司光伏發電項目(資料照片)

9對礦井關停5對,近萬人面臨轉崗安置…… 鼎盛時期曾擁有21萬名職工和家屬的陝煤集團銅川礦業公司(原銅川礦務局),因礦區接續資源不足等原因,在2014年關停5對礦井之後,企業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這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在銅川礦業公司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這樣的挑戰不是沒有過。20世紀90年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是第一次。關井壓產、轉型發展是我們面對的第二次大的挑戰,而且,這是一個遲早會面臨的挑戰。”4月8日,銅川礦業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王蓬說。

困境面前,如何破局?

煤炭主業

由內向外拓展

銅川礦業公司是1955年就成立的老煤企,有著60多年煤炭開採技術的積累、成熟的企業管理經驗和大批技術人才,這是銅川礦業公司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銅川礦業公司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加快走出去發展”的轉型升級、二次創業戰略。

銅川礦業公司東區5對礦井關停後,礦區60多公里的鐵路停運,銅川礦業鐵運分公司14臺內燃機車閒置10臺,11個車站關閉8個,560多名職工面臨轉崗分流再安置。人才、技術、設備迫切需要走出去。

“內燃機車大中修技術和維修專業服務,是我們的武器。走出去找市場,我們有自己的優勢。”銅川礦業鐵運分公司經理孫建軍說。

2015年,銅川礦業鐵運分公司走出去為陝北榆橫鐵路、楊橋畔集運站等企業提供鐵路運輸生產專項服務,順利安置職工256人。銅川礦業鐵運分公司高質高效的專業化服務得到了合作單位的讚譽。2016年,銅川礦業鐵運分公司實現整體收支平衡,2017年扭虧為盈。目前,他們通過與北京東風電器有限公司、甘肅白銀公司的技術合作,承擔了內燃機車維修任務,並與古巴鐵路專家進行了有關內燃機車維修業務的洽談,進一步把合作共贏的觸角向外延伸。

接收了企業內部500多名分流職工的銅川欣盛煤機公司,積極擴展外部市場,先後承接了陝煤集團黃陵礦業、紅柳林煤礦、彬長礦業以及陝西益秦集團崔家溝煤礦、延長礦業公司魏牆煤礦等多個煤礦的機械設備維修、安裝工程,將業務拓展到陝北和關中各地。銅川欣盛煤機公司,從年產值不足5000萬元的傳統制造維修企業,躍升為產值過億元、以新型製造維修專業化服務為一體的煤機企業。外部市場所佔產值比重由2015年的2002萬元上升到2017年的4043萬元。走出去戰略獲得顯著成效。

盤活資源

挖掘自身潛力

銅川礦業公司關停的5對礦井中的王石凹煤礦,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之一,也是當時西北地區第一座最大的機械化豎井,礦區內完整保留了蘇聯的建築風格。王石凹煤礦臨近210國道、305省道,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與銅川諸多景點比鄰。鑑於此,銅川礦業公司決定對王石凹煤礦進行工業旅遊開發。

2018年8月28日,王石凹煤礦工業遺址公園項目正式落地,工業旅遊公司成立運行。王石凹煤礦負責人說:“銅川正在向旅遊城市轉型,藥王山、陳爐古鎮、玉華宮等景區的名氣越來越大,還相繼推出了金鎖關石林、孔雀谷等新景點,王石凹煤礦工業遺址公園將成為銅川旅遊產業鏈中的一個新亮點。”

正在建設中的王石凹煤礦工業遺址公園,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3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億元。該項目以煤炭工業為特色,以煤礦探秘娛樂、懷舊教育體驗為主,分為地面和井下2大空間、4大板塊、12大分區。地上為煤礦文化動態體驗空間,地下為煤礦精神靜心感受空間。

2018年5月,銅川礦業公司獲得了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頒發的西北首張增量配電業務許可證,組建了銅川欣榮配售電有限公司,為原有的26個社區、53195戶居民提供供售電業務服務。

銅川礦業公司還利用礦區的閒置土地和人力資源,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我們將重點放在小型分佈式自用光伏發電項目上,利用礦區自身配電網絡自發自用,既可降低用能成本,也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銅川欣榮配售電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惠民說。

現代農業

綠色發展增收

銅川礦業公司玉華煤礦柴家溝井(原柴家溝煤礦),長期承包旬邑縣馬欄鎮南寺村的1140餘畝土地,過去煤礦一直將精力放在煤礦安全生產上,這些土地精細耕作不到位。銅川礦業公司安排王石凹煤礦關停後待業的31名採煤工到農場當上了“新農民”。

為了讓這些採煤工儘快適應新環境,農場組織職工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鼓勵職工融入當地環境,向當地“土專家”學習種植養殖經驗;同時選派吃苦耐勞、善於鑽研的骨幹職工,前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業務培訓,邀請專家教授進行指導,學習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為向生態農業進軍打基礎。

他們在學習與探索中,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積極向上爭取扶持資金,與農業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農場先後修建完善了現代化雞舍、豬舍、羊圈等養殖設施,其中雞舍成功引入了自動喂水系統。農場餵養產蛋雞達2.16萬餘隻,品質蛋生產流水線初具規模,平均日產雞蛋可達650餘盤、1.96萬枚以上。

頭一年,農場便喜獲豐收,養殖的關中黑豬、元寶雞、關中奶羊分批出欄,產出的玉米、白菜、蘿蔔等綠色農副產品順利上市。專業部門抽檢的綠色產品——蘿蔔樣品中,未發現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分別低於國家標準值的69%和86%,屬無公害蔬菜。目前,農場已與專業農業管理公司達成了合作開發意向,並吸引了多家現代化農業管理公司的關注。( 本報記者 霍海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