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哈先生的生前身後名

叭哈先生的生前身後名

以叭哈先生所在世界的價值觀而言,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符合通行規則,值得炫耀的。

先不說壓榨完所屬人員的剩餘價值後,信手一揮把無辜的人變成雞蛋吃進自己的肚子裡,使腦滿腸肥更上一層樓,渾身的肉肉更加無所拘束起來。單就說他不計較是否親生,收養來歷不明、毫無血緣關係的大林一事來看,叭哈先生還是具備社會公德心所要求的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的。如果孤苦無依的孩子得到叭哈先生一指甲蓋的幫助,能夠不在暗黑無比的熔爐裡煉獄,那還是可以被原諒的。

其實,他也不是隨隨便便的收養大林,最起碼叭哈先生絞盡腦汁的給大林改了個朗朗上口的好名字,然後滿懷愛心的組織了二百個聽差隨時待命,事無鉅細的照顧與大林相關的所有事情。叭哈先生之所以如此傾心付出也是要求回報的,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名義上的兒子毫無負擔的揮霍自己事實上的金山銀山,然後向自己的身材條件看齊,任其無限發展,只准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

想想也是,大林自從變成唧唧之後,連吞嚥飯菜這種費力氣的活計都不用自己做,只等著別人拿著精緻的小棍子往嗓子眼裡捅幾下就行。估計要是聽差連消化吸收排洩這樣偉大的自然任務都能完成,那叭哈先生會更加滿意大林。作為社會底層的旁觀者,看到叭哈先生的作為只能振臂高呼:老天,這絕對是真金白銀的父愛。很難想象,老天爺閒暇之餘,耳朵裡冒進這句話,會不會在羨慕嫉妒恨中指著自己發誓:幸福的後天養成,與血濃於水的深情厚誼真心無關啊。

那變成唧唧的大林最後幸福嗎?沒讀到最後,不知道。截止到目前為止,叭哈先生最後的結局首先是不幸福的。

因為他總是依著自己的心情把人們變成雞蛋。殊不知,任人宰割的雞蛋碰到鐵球會再次為人,變得強大,遇到事情不甘壓迫,在沉默中會有所轉圜,努力爭取自己應有生存的權利。叭哈先生在好兒子奪得運動會第三名的成績後(這一段真建議大家好好看看,估計你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角逐中捧腹大笑),無意中選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死於由雞蛋便成人的人拋出的鐵球下。真是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古語。老祖宗之所以稱為老祖宗,就是因為他們吸取了天地精華,煉就了無窮智慧,並將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形式傳之後世,警醒著無數旁逸斜出的子子孫孫。

讀完這一章節後,哥哥說,叭哈先生太壞了,和四四格一樣壞。

君不見,第一四四格被鐵球砸中之後,第二、三四四格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繼續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監督著樸實勤勞的人們。連之前拾到大林,愛吃雞蛋糕的的包包,也在國王那裡討到差事後迅速的進入狀態,在運動會上對著一個老漢大放光彩。君不見,人心難測啊(感嘆這句話的時候,似乎應該捋著一把白花花的長鬍子才有感覺),它是世界上最難攻克的課題。

之後肯定還有很多故事,或幽默、或無奈。但言而總之,張天翼之所以稱為童話大師,《大林和小林》之所以經久不衰,在孩子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活脫可愛的人物形象和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居功至偉。

童話終究是童話,有一句歌詞是什麼什麼來著?納悶中。

最後,如果有願望的話,只求在童話世界裡,地球不流浪。

叭哈先生的生前身後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