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錢多!

人傻,錢多!


記得有一次臨時客串嘉賓到電視臺去電視問政,談論的話題就是關於輔導班的。對於眼下亂象叢生的各種輔導班,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牢騷要說。

我真的沒注意,輔導班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至少我們上學的年代裡,基本上沒有聽說過。我們那個年代裡,我也沒聽說有誰上過輔導班。其他人的情況我不知道,至少就我來說,比較熟悉的同學朋友,家長在孩子小學初中的時候,未必對孩子有那麼高的期望值。要知道,在1978年恢復高考的時候,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只有1.8%。到了我考上大學的時候,也不過3.9%。說那年代的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並不誇張。

人傻,錢多!

加上那個年代裡,大家剛剛溫飽,還沒有多餘的精力來在教育上進行投資。所以,我們小學和初中階段裡,可以說是充分享受了童年的快樂。撈蝦、捉螃蟹,摘酸棗,夠柿子,逮螞蚱……這些對於現代的孩子們來說,都是個傳說。如今的孩子,我不知道有幾個還能享受到快樂的童年。有一次和同學聊天,聊到了孩子,他說到自己家孩子一直是快樂的。而且還說到孩子的學校裡分了快慢班。我問,你家小夥子是快班還是慢班?他說道:“快樂的班級肯定不是快班!”

坦率地說,我們這一代人中的多數,父母對於教育子女沒有什麼理念。受時代的限制,他們早年也沒有受到過什麼很好的教育。所以才能對我們採取散養的方法。而如今呢,至少我接觸到很多父母對於教育子女也沒有什麼理念。他們雖然相對而言,比我們的父母所受教育稍微多了那麼點兒。但是,對於教育子女而言,依然是懵懵懂懂。不過,他們和我們的父母不同的是,他們現在的腰包要充實得多,他們有能力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資,捨得花錢。用“錢多,人傻”來形容他們,似乎並不為過。

人傻,錢多!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的時候,其實是很盲目的。他們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這些輔導班。只是看到周圍的人給孩子報了,於是也跟著湊熱鬧。什麼鋼琴班、薩克斯班、書法班、跆拳道班,幾乎看見什麼報什麼。孩子們苦不堪言,家長也累得夠嗆。很多情況下,父母給孩子報這些亂七八糟的興趣班,完全是一種虛榮心在作怪。

在很多父母內心深處,往往是把孩子當成了實現其虛榮心的工具。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群父母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在誇耀自己家的孩子,我家孩子鋼琴幾級了,我家孩子圍棋初段了,我家孩子最近在學黑管……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能誇耀自家的孩子,孩子應該成為我們的驕傲。可關鍵是,你在誇耀孩子的時候,是為滿足自己的虛榮,還是由衷地為自己的孩子感覺到驕傲和自豪?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我很少看到有父母聚在一起的時候,誰由衷地稱讚自家家孩子善良、正直、勤奮、重感情,這些優良的道德品質才是父母最應該驕傲的,但我很少看到有誰這麼誇耀自家孩子。為什麼他們會誇耀孩子們的才藝而不是道德品質呢?因為才藝是可以看得見的,道德品質是無法衡量的。

人傻,錢多!

我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家裡給孩子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我經常看到有些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巨大的競爭對手,他的名字叫做“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好,你怎麼不讓別人家的孩子管你叫爹叫媽呢?難道你生個孩子就是要拿來與別人對比爭高下的嗎?

你家孩子可能不會那麼多才藝,但是他具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並且具備了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做事的基本道德素養,這就足夠了。最近這些年,我們的社會也在推波助瀾,什麼事情都少不了才藝表演環節。就連我們師範生的教學技能比賽,也都有才藝表演的環節。我實在想不清楚,才藝表演和師範技能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才藝好,教學就好,那麼幹脆就讓音樂、美術學院的學生來上課好了。比如我本人,琴棋書畫無一精通,但是本人課堂教學水平,恐怕學生自有公論。當我們批判全民學英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全民學才藝的荒謬呢?

人傻,錢多!

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父母,他們總是抱怨現在上學真貴!我遇到這樣的家長,我就想對他們說,你們說這些話昧良心不?現在上學真不貴!義務教育階段裡,學費、書費都是全面的,農村學校裡政府還給予午餐補貼。孩子上學,根本不用花錢。你非要帶著孩子在課外上各種補習班,一節課的花費動輒成百上千,然後你抱怨上學貴,那是你自找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很多家長在培養子女上是很盲目的。對於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他自己是沒有一點兒想法的。他以為對孩子的付出就是金錢,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就是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有的人或許會說,我不懂得教育,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乾脆就給孩子們報班。其實,這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家長,應該是一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家長。

人傻,錢多!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行業,很多崗位都需要持證上崗。可是做父母的,彷彿門檻很低。雖說計生部門也提供過一些培訓服務,但那主要是針對生兒育女的技術層面。真正的如何做好父母,什麼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前,並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孔融曾經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孔融這番話,當然是激憤之言,是有所為而發的。但是,用這段話來形容我們現在很多的父母,倒是有些貼切。他們生兒育女,幾乎全憑的是生物本能。

為人父母,沒那麼容易的!我們的父母不能僅僅想著給孩子掙錢,把培養孩子的責任甩給輔導班。我們要認真考慮,我們打算怎麼培養我們的子女,怎麼教育我們的子女,我們打算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一個合格的父母,必須是錢多人不傻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