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現代農業一靠國家政策,二靠人,三靠科技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现代农业一靠国家政策,二靠人,三靠科技

“民營企業迎來新的春風。”“市場的推力、國家政策的推力和企業發展的動力,這三股力量彙集在一起,推動農業現代化正是時候。”3月3日,新希望集團在北京舉行媒體溝通會,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指出,現代農業一靠國家的政策,二靠人,三靠科技。

劉永好已連續27年參加全國兩會,他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民營企業家的代表之一。多年來,他在兩會上提出的建議和提案一共170多件,今年他帶來了8個提案。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现代农业一靠国家政策,二靠人,三靠科技

一靠政策

改善民營企業營商環境

去年,從9月考察東北到回信勉勵廣大民營企業家,到金秋十月廣東之行,再到中央政治局會議、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力挺民營經濟,釋放出越來越強的政策信號。

劉永好表示,在總書記一系列講話的影響、推動下,各部門出臺系列政策,民營企業迎來新的春風,特別是融資難、融資貴的情況得到緩解。為了更好保護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劉永好今年帶來提案《優化增值稅、釋放稅制紅利,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希望民營企業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紅利。

二靠人

讓“綠領”受到尊重

劉永好指出,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格局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正在加快,需要大量懂農業、懂專業、懂科學、懂現代農業的新農民。2017年底,劉永好提出用5年時間公益培訓10萬名鄉村技術人員。

2018年,新希望集團提出“綠領”的概念——相對於白領、藍領,廣大的新農民青年、家庭農場主和鄉村技術人員等,是“綠領”一族,“他們應該受到尊重,應該有較好的收益,企業應該積極地培育‘綠領’”。該集團去年培訓了2.3萬多名新農民,並與有關部門合作,表彰了一批鄉村信息員、鄉村致富能手、家庭農場主等。

三靠科技

提供普惠融資服務

新希望集團的業務與養殖業密切相關。為了做好環保工作,該集團成立了環境修復和整治公司,用合夥制的機制,用新技術變廢為寶。為此,劉永好帶來提案《落實生態環保理念,引領畜禽養殖業綠色發展》。

劉永好還提出通過金融科技實現普惠金融。他介紹,新希望集團組建新網銀行,為從來沒有貸過款的家庭農場主和農民提供無擔保的、線上的、及時的、普惠的融資服務。“我們通常融資1萬到5萬之間,融資時間通常是一個農業生產季節,比方說兩個月到五個月,這是一個種植季或者一個養殖季,養豬從進欄到出欄這樣一個時期,非常切合實際。”該銀行累計向新型農民、農場主和外出務工人員等超過2600萬人發放了貸款,“不良率僅3‰”。

對話

規範養殖程序和防治措施,應對非洲豬瘟

劉永好在媒體溝通會上就非洲豬瘟、大灣區佈局、企業轉型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談非洲豬瘟

動物疾病防禦能力得到提升

記者:非洲豬瘟的發生,暴露了小養殖戶或者大規模養殖企業在動物防疫上的哪些問題?非洲豬瘟對養豬行業有什麼樣的啟示?

劉永好:非洲豬瘟肯定是壞事,給養殖業帶來衝擊。但是另一方面,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規範了養殖程序和防禦治病的措施,我們國家的動物疾病防禦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等得到提升。現在國家制定養殖規範提出,今後一個養豬場周邊要有三公里安全距離,對於運輸、屠宰、檢驗檢疫等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聽說國家在研發疫苗,大家都在全力行動,我們希望能夠早些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非洲豬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生豬的量有所下降,再加上豬週期的波動,這兩個疊加,可能會帶動豬價上漲。

談大灣區

新希望或將做積極佈局

記者:新希望作為多元化佈局的集團,會在大灣區加速項目落地嗎?

劉永好:我們是一個以農業和食品為主的企業,從來沒變過。雖然我們有地產,但地產業務只佔集團收入的一個零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的大政策,它匯聚了眾多的人口,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或許我們也會在大灣區做一些積極的佈局。

談企業轉型

合夥制實現共創共擔共享

記者:新希望集團員工年輕化很成功,集團這兩年在轉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劉永好:我們五年的轉型之路,可以用“五個新”來總結。

新機制。我們廣泛實行合夥制,共創、共擔、共享。我們今年有超過140家合夥制企業,三四百名合夥人跟集團同心同向,執行力極強。

新青年。去年我們招了將近4000人,今年要新招5000人。我們的管理層平均30多歲。我們有一套新的機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大學生在我這兒認真幹,經過培訓,兩三年就成為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收入比同行業、比其他行業高很多。

新科技。我們作為一個農業企業,有6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由此帶來的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新消費。如寵物經濟、醫療健康、金融大數據等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我們要在新賽道上有新發展。

新責任。我們企業不單要在經濟上有進步,更要承擔社會責任。我們廣泛推行精準扶貧工作,推行10萬名鄉村技術人員培訓工作,都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南方農村報記者許婉 包睿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