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Musée du Louvre)(巴黎)


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盧浮宮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1204年,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菲利普二世在這裡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於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築物了。

在以後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緻的房間。然而在其後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並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後,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築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築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後,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亨利喜愛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的裝飾,對意大利式的建築並不感興趣。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

拿破崙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還在競技場院裡修建了拱門,拱門上的第一批雕刻馬群是從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上取下來的。拿破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裝飾盧浮宮,他把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品搬進了盧浮宮。拿破崙不斷地向外擴張,並稱雄於歐洲,於是幾千噸的藝術品從所有被征服的國家的殿堂、圖書館和天主教堂運到了巴黎。

1981年9月,弗朗索瓦·密特朗在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後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許諾:“讓盧浮宮恢復原來的用途”,這指的是讓財政部搬出“黎塞留側翼”。“黎塞留側翼”建於1852~1857年間,長195米,寬80米,是盧浮宮的一個組成部分,自1871年以來一直由財政部佔據。


1989年7月當時的財政部長愛德華·巴拉迪爾在再三請求下方才離開這賞心悅目的地方。“黎塞留側翼”的收回及開放,一下子使盧浮宮增加了2.15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3個庭院和165個新展廳,共展出藝術品1.2萬件,其中3000件是從存放室取出的,盧浮宮博物館的展品由此大大增加。

20世紀80年代,盧浮宮已日漸陳舊,變成了“一座舊王宮中的舊博物館”。1981年起,在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的支持下,“大盧浮宮計劃”實施,讓這座博物館重塑昔日榮光。重建後的盧浮宮全部作為博物館使用,建設中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成為盧浮宮的標誌。在“序幕——重修盧浮宮”中,設計者匠心獨運地展示了盧浮宮在各個時期的建築模型,觀眾可以直觀地瞭解這座殿堂的歷史沿革。

盧浮宮成為世界各地藝術家的聚集地,也為這些藝術家提供了世界性的舞臺。2012年,新的伊斯蘭藝術部展廳對外開放,為盧浮宮增添了新的色彩。


盧浮宮東立面全長約172m,高28m,上下照一個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層是基座,中段是兩層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簷部和女兒牆。主體是由雙柱形成的空柱廊。中央和兩端各有凸出部分,將裡面分為五段。

近年來,盧浮宮的建築內部經過精心設計和改造,展覽空間和展品被重新佈局,展覽面積得到增加,展示效果大幅提升,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參觀者。

據統計,盧浮宮宮殿共收藏有40多萬件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法國人將這些藝術珍品根據其來源地和種類分別在六大展館中展出,即東方藝術館、古希臘及古羅馬藝術館、古埃及藝術館、珍寶館、繪畫館及雕塑館。其中繪畫館展品最多,佔地面積最大。盧浮宮區有198個展覽大廳,最大的大廳長205米。用一天兩天的時間根本無法欣賞全部的稀世珍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