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競技三十年考

中国电子竞技三十年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無鏽缽

從1989,到2019。

電子遊戲在中國走過了30年。

它曾被視作洪水猛獸,或被批評為毒品。而現在,它正在以一種新的姿態破土而生。

這30年的歷史,有關少年,有關青春,有關抗爭,有關疼痛,也有關勝利的美酒和拼搏過後的酣暢淋漓。

這是一段關於遊戲的故事,是關於中國經濟細節的故事。

也是關於人的故事。

段永平

1989年,在人民領袖說完那句著名的“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後的第5個年頭,高材生段永平在人大經濟系讀完了他的碩士學業,春風得意,前途無限。

然而命運似乎有意要同他開一個玩笑,前路上迎接他的,不是功名地位、香車寶馬,而是一張破舊的火車票。

那一年,研究生畢業的段老闆被分配到了廣東中山一個虧損200萬的小電子廠裡做廠長。

後來的故事,就像那句最俗套的諺語所講的那樣: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面對時運的捉弄,段老闆並沒有心灰意冷,在一系列的考察後,他為工廠的未來制定了一條全新的出路:電子遊戲。

中国电子竞技三十年考

在那個版權意識還沒有得到建立的年代,通過仿製任天堂的FC主機,段老闆不僅成功開發出了小霸王遊戲機這款產品,還藉此賺到了新工廠的第一桶金。

1991年,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段老闆毅然怒砸40萬,請來了成龍大哥(當時還不是大叔),在央視播出了一則有獎銷售的廣告,主題是關於將要舉辦的小霸王大賽。

那一年的街頭巷尾,人群之中議論著的,都是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擁有一臺小霸王,打出一個萬元戶”,自然的,這款遊戲機的銷售額也開始突飛猛進、一日千里。

歷史總是不乏種種機緣巧合。

猛漲的銷量之外,彼時的段永平可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為了推廣遊戲機銷量而舉辦的這場比賽,將會在二十年後,陰差陽錯的成為一段飽含爭議的新紀元的開端。

不過,在正式敘述關於這一新紀元的細節之前,我們還需要先講兩個人的故事。

孟陽

在成為首箇中國籍的電子競技世界冠軍之前,孟陽只不過是一個破碎家庭的問題兒童,每天和母親用一塊五毛錢的生活費相依為命。

他初中還沒上完就輟學了,因為無法忍受老師和同學們“異樣的眼光”,一些人羞辱他:“你爸爸是殺人犯,你也不會是什麼好東西”,對此,他只是囁嚅著,不知道該怎麼去還嘴。

沒學上的那一年,母親跟他說:“你去打遊戲吧。”

這句話在現在的不少孩子聽來,可能有一種如蒙大赦的喜悅,然而當時,這位母親的心裡所想的,並不是關於孩子的興趣、自由等等一系列的教育問題,而是一種充斥著痛苦的妥協:“讓他和那些玩遊戲的人在一起吧,也強似和那些痞子走上邪路。”

電子遊戲就是網絡毒品,這是那個年代至今絕大部分家長的共識。

然而對於彼時的孟陽來說,這卻是他走投無路之時,擺在他面前的唯一選擇,儘管從小到大,經歷了FC、街機和PS最興盛的年代,但他從來都沒有對遊戲這種東西產生過什麼興趣。

朋友告訴他打遊戲能掙錢,他就把那頁帶著報名方式的報紙剪下一角,去交了報名費,比賽雖然輸了,幸而“打的還不錯”,被當時華彩軟件的一位技術大牛看上。

對方給他在當時大熱的一款遊戲《萬王之王》裡提供了一個管理員的工作,每個月領一些薪水,工作之餘可以用公司的電腦和網絡訓練。

那段時間,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WCG(World Cyber Games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中國區的決賽,孟陽連續五天吃住都在公司,發了瘋一樣的訓練自己的技術,離開座位準備回家的時候,他聞了聞自己的衣服,“感覺像個化學家”。

辛勤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回報,他對《雷神之錘3》這款遊戲的熟練度和控制力幫助他輕鬆擊敗了對手,取得了最後的冠軍。

中国电子竞技三十年考

2001年的那個下午三點,孟陽一生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刻,他來到三星中國的總部領取自己的冠軍獎金,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那麼多的現金,100元的大鈔被先來領獎的選手拿走,剩下是給他的一大包厚厚的50元。

他瞪大了眼睛,用盡人生中最集中的注意力反反覆覆的數了三次,兩萬四千元人民幣整,簽字的時候,他的雙手一直在抖。

拿到這筆錢後,他翻來覆去的想著一件事,自己已經是電競冠軍了,再也不用回頭了。

此後的三年時間裡,他又在另一個項目《毀滅戰士3》中擊敗了升技電腦公司設置的擂主,全球知名的電競選手Fatal1ty,這次的獎金更為豐厚,整整100萬人民幣,他一夜之間成為了當地的焦點人物,“感覺自己出門吃個麻辣香鍋都會被人認出來。”

這樣的盛況,即使是在他此後一路過關斬將奪取了CPL冠軍,成為華人乃至全亞洲首位FPS(第一人稱射擊)世界冠軍的時候,都是不曾有的。

這100萬的獎金,扣除了稅款後,他分了一部分給陪他一起征戰的兄弟,剩下的錢都給了母親。

此後的半個月時間裡,他走在北京的街頭,覺得“什麼東西都很便宜”,生活好像是如此的簡單。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僅僅是在一年前,他還要為家裡的生活開支賣掉電腦,那個時候的他,和母親清點了家中所有的現金,一共只找到了40元。

李曉峰

李曉峰拿到WCG的世界冠軍,只比孟陽晚了一年。

不同於孟陽為了生活才走上了電競這條道路,李曉峰的選擇更多是出於興趣。

兩個人相比,一個是在和命運和生活抗爭,另一個的抗爭對象,則是父輩的傳統觀念。

出生在河南汝州東關街的李曉峰,父親李長健是當地的醫生,母親也是高中畢業,兩口子在街坊裡都算得上是“高級知識分子”,因而對子女的教育也格外上心。

早在李曉峰小學畢業的時候,父親為了開發他的智力,就斥重金購入了一臺紅白機(段永平“害人不淺”),然而這對當時的他來說不過是小打小鬧,真正意義上接觸到大型的遊戲還是在1998年,表弟向他介紹了當時大熱的《星際爭霸》。

從那一刻起,李曉峰人生軌跡彷彿被另一顆沉重的恆星所吸引,朝著父母所計劃的未來之外一路策馬揚鞭。

沉迷星際的李曉峰把早餐錢和零花錢全省下來玩遊戲,甚至在澡堂洗澡的時候都要洗快一點,好趕上時間去遊戲廳轉一圈。

2000年的時候,他成了汝州市的第一高手,與此同時,他的功課開始全線亮起了紅燈,除了英語和歷史,其他科目甚至都沒超過40分,這樣的水平,沒有考上高中的指望。

中考失利後,他不敢回家面對父母,揣著成績單在汝州的街頭流浪了六天,直到怒不可遏的父親揪著他的耳朵將他帶回家。

那一天,他經歷了一生中最狠毒的一頓鞭打,被打到意識模糊的他,伸手捏碎了頭頂的燈泡,在一片觸電的昏厥中應聲倒地。

那一天過後,父親找他談了很久,關於自己的人生經歷,關於這個社會的殘酷,關於對他未來的期望,不善於表達的李曉峰只是沉默的聽著,最終,他答應了父親,去洛陽醫專好好讀書,回來接替父親在醫院裡的工作。

但現實是,李曉峰初中畢業,跳過高中直接讀大專,本來成績就不好,周圍的同學又普遍比他年長三四歲,縱使已然盡力,他也很難跟上學習進度。

父親四處卑躬屈膝求來的插班生身份,換來的是他背後無處不在的議論聲。

另一個打擊也很快降落在他的身上,在放假回家陪同父親去醫院見習的時候,李曉峰意外的發現,自己患有暈血症。

一個暈血的醫生,怎麼能給患者實施手術呢?李曉峰對與學醫的最後一絲幻想破滅了。

自此以後,他開始徹底的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裡,沉迷於虛幻的征伐與勝利之中——這是我們的看法,事實上,那片虛擬空間裡幾個種族之間的攻殺在李曉峰的眼裡,可能比血管、肌肉和心臟這些醫學概念來的更為真實。

在網吧裡,他瘋狂而刻苦的練習著,常常是一個通宵接著一個通宵,苦苦的哀求和哄騙著高手跟他一盤接一盤的過招,直到最後失去意識,癱倒在桌上。

那段時間,李曉峰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幾百元,為了節省下錢上網,他只在通宵結束後路過菜市場,才捨得花一塊錢買上10個水煎包,這也是他一天裡唯一的一頓飯,攤子上的米湯是不要錢的,他一般會狠狠的喝上幾大碗。

2004年的春節過後,李曉峰得到了北京HUNTER電競俱樂部的邀約,月薪一千元。此前,他已經畢業半年,但一直不願出去找工作,和家裡人的關係也一度非常緊張。

萬般無奈之下,李長健給了兒子500塊盤纏,把他送上了北上的火車。

火車開動的那一刻,這位父親昔日望子成龍的心願徹底崩碎成了點點泡影,留下的只有一句飽含悲愴色彩的忠告“不要違法。”

彼時的李長健可能不會想到,對兒子這份早已傷痕累累的期望,會在多年以後,以另一種他絕不會想到的方式得以實現;

他更不會想到,未來自己的兒子,將會在一個世界級的舞臺上一再登頂,驕傲的披上五星紅旗,甚至在萬民的歡呼聲中,完成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接力。

中国电子竞技三十年考

當然,這些對當時這位疲憊的父親來說可能還都顯得太過遙遠,不過無論如何,這場鐵軌上的遠行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從那以後,汝州的醫院裡少了一個內向靦腆的醫生,中國的電子競技歷史上多了個初出茅廬的世界冠軍。

此後,李曉峰憑著紮實的基本功、樸實無華的戰術執行力和訓練中反覆錘鍊的技巧,連續斬獲了2005年、2006年連續兩屆WCG的世界總冠軍,成為了世界魔獸爭霸項目上公認的三名最偉大的選手之一。

奪冠後,李曉峰把獎金全部寄回汝州老家,在當地蓋了棟五層小樓,一時間,李家又重新在老街上成為了人人談羨的對象。

另一邊,李曉峰的個人影響力還在不斷髮酵,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的那一年,他還和周杰倫一起合作了一個廣告。

某一期雜誌的封面圖上,他和韓寒、郎朗、丁俊暉等人站在一起,主題是「少年中國」。

同樣是在那一年,央視熱播的7集電視紀錄片《戰網魔》中,電擊狂人楊永信的種種理論開始在家長群體中瘋狂傳播。

王思聰

王思聰是王思聰,他是個喜歡電競的富二代。

寫王思聰不是寫王思聰,他的背後,是資本對於電競這一潛在市場的青睞。

如果說李曉峰、孟陽代表的是電子競技最初那段刀耕火種的時代,那麼以王思聰為代表的資本的入局,就是電子競技規範化發展的一個全新開端。

在富二代裡面,王思聰對遊戲的狂熱程度是眾所周知的,但喜歡遊戲的有錢人那麼多,大部分人還是隻把它當作娛樂消遣,直到王思聰的出現,人們才驚奇的發現,原來遊戲也可以作為奮鬥的事業。

中国电子竞技三十年考

2011年8月,王思聰收購了當時國內一線俱樂部,隨後又強勢挖角豪門戰隊,組建iG俱樂部。被挖角的隊員曾在直播中說:

“校長當時把我們全部喊過去,對我們說,只要奪冠一個人兩萬獎金。當時我就驚呆了。後來我們成功奪冠,校長的人提著一個黑麻袋裡面全是錢,一人兩萬挨個領走,我就用手捧著錢呆呆地走了出去。”

彼時國內的電競作為新興的產業,頂著無數“誤人子弟”的社會輿論壓力,資金匱乏、體系散亂,國內頂尖的許多隊伍甚至還要靠打小網吧舉辦的比賽來籌措工資。

王思聰就這樣強勢的介入了電競行業,用錢和他自己的IP,結束了這個行業“野蠻生長”的拓荒時代,吸引了外界資本的關注,並闢除了一些烏煙瘴氣,在一定程度上讓行業環境變得更加規範。

在王思聰的努力推動下,曾經置身於黑暗和混沌中的電競行業終撥雲見日,邁入了群雄逐鹿的資本時代。

到今天,大部分國內知名的電競俱樂部背後,都可以看到資本的身影,OMG俱樂部的老闆是雛鷹農牧集團老闆侯建芳之子侯閣亭,VG俱樂部老闆是華鼎集團董事長丁敏之子丁俊,Snake俱樂部老闆是“中國稀土控股”董事長蔣泉龍之子蔣鑫,EDG俱樂部老闆朱一航的父親則是中國房地產大亨朱孟依。

這背後,有著富二代們之間的小打小鬧,更多的則是老一輩傳統產業的企業家們對於電子競技這一潛力龐大市場的關注。

2003年11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開始,這一行業的的發展速度已經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2018全球電競大會上,RNG戰隊的CMO李傑明指出目前中國電競產業的產值已經大致相當於0.7個足球行業、2.93個圍棋行業。

那一年的11月3日,王思聰旗下的IG戰隊在韓國仁川總決賽上以3:0的戰績完勝對手,為中國賽區捧回8年來的第一個英雄聯盟S賽世界冠軍,被稱為“中國電競歷史的時代見證”,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等官媒大V紛紛發文祝賀。

而在此前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那場亞運會上,由一群中國小夥子組建的代表隊,在萬眾矚目的英雄聯盟表演賽中力挫韓國隊奪得冠軍,頒獎儀式上,伴隨著絢爛的五星紅旗的升起,傳統的體育盛會,第一次為電子競技奏響了國歌。

另一邊,2018年2月6日,中國首個高校電競體系化聯盟“富聯盟”成立,這意味著,這個一直遊離於主流視野之外的行業,終於不用只依靠一些人一腔熱血的奉獻來維持,他們可以從學校中光明正大的吸收人才、發展產業。

與此同時,今年的1月底,中國人社部公示的通告裡,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成為了國家承認的職業。

這道曙光,一個行業已經整整等待了30年,好在還是等到了。

結尾

故事講到這裡,差不多就要劃一個句號了。

當然,如果繼續寫下去的話,軼聞趣事還有很多,可以寫的人也遠遠沒有被寫完。

譬如說:

Alex是如何打碎“亞洲人不適合CS”的偏見,為國內帶來第一個CS世界冠軍;

09如何在退役之後轉型商界並取得成功;

有著“護國神翼”名號的wings戰隊是如何黑馬逆襲,一路橫掃眾多強隊,讓五星紅旗在大洋彼岸的西雅圖球館內緩緩升起;

以PDD為首的電競從業者們如何把從玩遊戲掙來的錢回饋社會,捐款建造希望小學等等。

甚至於楊永信網癮學校的覆滅,也可以作為這之中一個有趣的註腳。

那些可以寫的人,是永遠都寫不完的,然而故事必須要有一個結尾。

寫這篇文章之前,有朋友問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我想了很久,然後告訴他,其實我什麼都不想表達。

因為內心深處,我仍然覺得一個時代對於電子競技的偏見,不是隻言片語就可以化解的,唯有經歷另一個時代之後,讓歲月給出答案。

沒有丁俊暉,檯球廳或許至今仍是家長們眼中小流氓、小混混的聚集地,然而有了丁俊暉,人們看待檯球的時候,真的就已經摘掉了有色眼鏡嗎?

一個人的觀念是很難被改變的,比這更難的是一群人,一代人觀念的改變,所以唯有期待時間的魔法。

IG奪冠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轉發最多的,是那些來自人民日報等官媒的認可,他們希望藉此來消除那些社會中的歧視和不理解。

歧視和不理解永遠都不會被徹底消除,因為換一個角度說,你並不需要消除它們。

在那場IG與FNC的決賽後,Esportstar公佈的收視率顯示,全球有超過2億觀眾在線收看了這場比賽。

這並不是一個小眾的數字。

一代人有著一代人的愛好,並無對錯之分,而對於那些偏見最好的反駁,莫過於自我的成長。

上一代人長大了以後,視武俠小說為洪水猛獸的聲音開始不復存在,金庸先生成為了一些人心目中永恆的傳奇。

從這個角度講,我寫這些東西,並不是為了改變什麼,只是想要記錄下一些值得記錄的東西。

我期待人們可以從這些文字裡,看到一些新事物崛起的微芒,看到更真實的群體和個體。

一個商人、一個拒絕向命運妥協的人、一個自始至終執著於自己的愛好和追求的人,一個浮浪子弟、紈絝二代,這樣的一些人如何機緣巧合地湊在一起,又是如何在無意識間擦亮一片火花,並引燃了一場燃燒在未來的熊熊烈火。

在那之外,人們或許還可以看到那些真實而清晰的生活脈絡,是如何一點一滴的貫穿一個籠罩於迷霧與陰暗中的行業,看見迷霧與陰暗褪去之後,一個個的簡單而真實的個體,是如何慢慢地組成一片人們視野之外的天地。

他們,那些不被理解和認可的電子競技從業者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中的一些甚至就在我們的身邊,那些我們在他們的身上看到的故事,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週而復始的發生著。

我的潛意識告訴我,我們之間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這個浩瀚人間裡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都見證著一個波瀾壯闊時代運行的軌跡,也都承受著飛馳而過命運所遺留下的點點星光。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