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20世紀的前二十幾年,隨著電影語言和拍攝剪輯技巧的不斷成熟,默片使電影成為一種真正的藝術形式,正當大部分人們默認了電影是一種

無聲藝術時,標誌著重大變革的創新發生了——有聲電影誕生了。

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雨中曲》中有聲電影早期收聲拍攝片段

1927年10月6日,紐約的觀眾在觀看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時,主角的一句:“等一下,等一下,你們還什麼也沒聽到呢!”標誌著有聲電影的誕生

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爵士歌王》海報

說到電影中的聲音,默片也不是一點聲音也沒有:對白可以用字幕剪輯代替,但音樂不行,所以默片在放映時都是有音樂伴奏的,大到一個樂隊,小到一架鋼琴,譜子由電影公司或放映方提供。一些導演在影片發行時會提供配樂,後來電影公司嘗試用唱片錄下配樂,與影片同步播放。華納兄弟在《爵士歌王》之前已經嘗試了這種配樂方式,效果很好;後來福克斯使用新的錄音設備將聲音直接錄在了影片上,音效使得觀眾身臨其境。

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福爾摩斯二世》中電影院中的鋼琴為默片伴奏

爵士歌王》本來也是一部同步配樂的默片,大部分對白還是用字幕表達的,但在上映時保留了無意中錄下的三百多個單詞的臺詞,沒想到“角色開口說話”引起了轟動,華納兄弟趁熱打鐵在1928年推出純有聲片《紐約之光》,故事情節完全靠對白推動。

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紐約之光》1928

然而,有聲片的發展仍有一段曲折的經歷。技術和新設備的投資是最直接的成本,同時,當時的一些有合約在身的電影明星由於自身聲音和語言條件的原因,並不適合拍攝有聲片,公司還要考慮演員損失;有聲片降低了影片的國際化程度,翻譯和配音增加了出口影片的成本;有聲片當時的同期錄音技術不成熟使得電影的藝術水平下降,業內並不看好有聲片。

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雨中曲》中諷刺電影明星的假唱片段

雖然業界對有聲片態度遲疑,但觀眾對其卻是熱烈歡迎的。從業者們逐漸克服了困難,發明了消音攝影機、後期配音等等,這讓有聲片的製作水平大大提升,很快完成了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同時,這次大變革也使一些無聲時代的大導演、大明星銷聲匿跡,有聲電影對從業者進行了一次自然選擇。1936年,卓別林的默片《摩登時代》標誌著無聲時代的徹底完結。

電影史第七話:從無聲到有聲

《摩登時代》1936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