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率陡增的報價絕學,你會嗎?

成交率陡增的報價絕學,你會嗎?

海濤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每一次談單,一定會面臨報價的問題,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也是順理成章的動作,但是為什麼會出現下面幾個現象:

一:報價之後,客戶好像更加猶豫了,比溝通之前更難以做出購買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客戶的猶豫加重?

二:報價之後,客戶直接回復:好的,我知道了,謝謝你,有需要我再找你。而這個時候我們竟然無法應對,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報價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這三個問題:

一:報價是否需要一定的前提,這個前提是因為到了成交的時機,還是因為客戶在問價格?

二: 報價是否需要一定的技巧,不同的報價方式是否會有不同的效果?

三: 報價是否需要做一些鋪墊,能讓報價更加的有效?

如果你不會報價,會白白錯失很多成交機會;

如果你不會報價,到手的成交就會直接流失;

如果你不會報價,簡單的成交就會變得複雜;

如果你不會報價,成交過程與結果無法把握!

我們先來想想,我們為什麼報價?是不是因為客戶已經打算要買了,需要知道多少錢的時候我們報價,還是因為客戶在問價格,我們就要報價?一定是因為客戶要買了,才需要報價。而不是客戶只要一問價格就馬上告訴她,因為很多時候問價格,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類似於我們國人早上喜歡問:“吃早飯了嗎?”,這是一樣的道理。

客戶知道價格的第一反應,並不是知道打多少錢給你然後直接給你打錢,而是開始在自己心裡比較:這個價格到底貴不貴,到底值不值得!

我們知道對比,就一定有個對比的對象,但是我們知不知道客戶會用什麼對比對象?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客戶心裡的對比對象,我們也就無法把握對比的結果,這個對比的結果是否對我們有利,我們基本一無所知,於是談單開始出現問題。

所以,我們很多微商朋友談單的過程之所以出現那麼多“意外事故”,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錯誤的報價方式導致的。

那麼什麼報價方式才是正確的報價方式呢?

請牢牢記住下面的四點:

一:知悉客戶明確需求之前不報價!

二:知道客戶消費水平之後再報價!

三:先塑造對比對象然後才能報價!

四:零售價與批發價不能一起報價!

第一、明確知悉客戶的需求之前不報價!

價格的存在是因為價值,價值被認可是因為客戶需求,所以我們知道客戶需求之前,報價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先說價值後說價格,而價值產生的基礎第一是客戶的需求,第二是產品能否滿足客戶需求,落腳點都在客戶的需求上。

也就是說,不管客戶開始怎麼問,不管客戶開始問不問多少錢一盒,我們都必須要先找到客戶需求。尋找客戶需求的話術其實很簡單:請問你是什麼情況需要用到我們的產品呢?能給我說說嗎?我幫你看看到底是不是適合你!

知道客戶需求,既是成交的前提,也是溝通的前提,也是報價的前提!

第二、知道客戶的消費水平然後報價!

假如朋友圈裡面,一個人每天開車出門,經常購物,旅遊,那麼消費水平一定是不錯的。

如果每天在家帶孩子,場景也不美觀不整潔,衣著也比較普通,這個消費水平我們一般可以判定在中低層。

我們還可以通過溝通與交流,並從中獲知一些客戶的情況,我們需要有一套對客戶進行摸底的話術和方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我們的客戶,是成交的一個基礎。

第三、先塑造對比對象,然後報價!

什麼叫對比對象呢?就是當客戶知道價格之後,就會在心裡開始隊徽,而客戶拿來對比的參照物,就是對比對象。

由於我們不知道對比對象到底是什麼,我們也就無法把握客戶對比的結果,比如:我們說我們是大牌,結果客戶經常用奢侈品,我們就輸了;比如我們說我們的產品個性化,結果客戶長期玩定製,我們又輸了;我們說我們的產品很實惠,結果客戶長期用地攤貨,我們還是輸了!

也就是說,如何先行一步給客戶樹立對比的對象,就會決定對比的結果,因為對比這一步無法跳開,客戶一定會進行對比,所以能否樹立對我們有利的對比對象,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在報價的話術上,不同類型的客戶也是有區別的。

我們舉例來說明:假如一個護膚品套盒,880元,針對不同的消費類型的客戶,一種是高消費人群,一種是低消費人群,我們應該如何報價呢?

第一種我們的話術是:雖然我們這個套盒只賣880元,價格不貴,但是我們的品質,一向都是對標大牌的,效果一點都不會比他們差。我們品牌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讓高端護膚品也能走進尋常百姓家。

這裡我用了兩個詞語:雖然,只。。。。。這兩個詞語給到客戶的感覺,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第二種的話術就是:雖然880元一套略微有一點點貴,但是效果卻好得太多了,我們買便宜的也能用,但是用了一年皮膚也沒有得到好的改變,也就是說這一年的錢也是白花了,能解決問題的錢才應該花,沒法解決問題的,一分錢也是浪費啊,你說對不對。

你們看,同樣是報價,話術完全不同。

第四、批發價零售價不要一起報!

雖然對於很多觀望已久的客戶來說,一起報價不見得會出現多大的問題,但是對於很多意向不是特別牢固的人,這種報價方式無異於找死,為什麼這麼說呢?

兩個價格一起報,就相當於互相成了對比對象,批發和零售比,買得有點多,比較冒失,產品都還沒用過就買這麼多優點不理智;零售和批發比,價格明顯又不划算,就算買了,客戶也是不開心的。

於是客戶就會糾結,糾結的結果就是:好的,謝謝,我考慮考慮,然後你就再也聯繫不上客戶了。

四種非常有用的報價策略,你都學會了嗎?

趕緊分享給自己團隊的夥伴們,一起學習!

(本文轉自小豬導航 www.xiaozhu.hk ,原文作者: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