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陽頂天遠赴嵩山少林寺,只為實現苦慧大師的遺願

小說:陽頂天遠赴嵩山少林寺,只為實現苦慧大師的遺願

中州古剎少林寺,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周圍蒼松翠柏林立,奇山怪石高聳,真的是山色絕佳,風景如畫。

此時在少室山山道之上,急步走來一個青年男子,但見他身著青衣素裝,滿面風塵僕僕之色,一看就是原道來的香客。

這個青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明教既定教主陽頂天。崑崙三聖何足道,在西域少林驚走魔女託婭之後,就和陽頂天商議去中州少林寺的事情。

何足道本想陪陽頂天一起來少林寺,但是他擔心三聖臺的杜線娘和柳萍的安危,於是決定讓陽頂天先去嵩山。

陽頂天除了想把苦慧大師的骨灰送到少林寺外,也想一個人到中原闖蕩一番,便辭別何足道和玄苦大師,直奔中原的河南境地而來。

此刻陽頂天沿著少室山山道拾級而上,回望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

等他再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陽頂天心道,這裡就是天下武學宗地的少林寺了。

驀地,他猛然想起黑旗門主上官衡,曾告訴他當日光明頂上,有少林寺達摩院高僧渡難,帶領少林寺弟子清剿明教。

陽頂天想起慘遭魔女託婭毒手的衣教主,又想起光明頂上被屠戮殆盡的明教弟子,不覺內心升騰起一團怒火。

可是轉念間,腦海中又浮現出為救自己而身亡的西域少林苦慧大師,陽頂天內心又不覺感到一陣悲涼。

他用手摸摸背後裝有苦慧大師骨灰的圓柏木匣,想到必須儘快將苦慧大師骨灰交與少林寺入土為安,便又快速向少林寺山門走去。

快到山門之時,只見從旁邊碑林之處閃出七八個年輕的少林弟子,他們將陽頂天攔住,其中一個青衣和尚雙手合十問道:施主來我少林何事?

陽頂天本來看到少林和尚有些沒好氣,但是想到苦慧大師的遺願,便還禮道:我從西域少林寺而來,求見主持天鳴禪師。

周圍的少林弟子聞聽陽頂天從西域少林而來,都以為他是西域少林的俗家弟子。

當下方才那個和尚說道:天鳴大師去年已經過世,現在是無相大師為我少林寺方丈,你有何事可先告訴我,待我回寺稟報無相方丈。

陽頂天聞聽天鳴禪師已經過世,心想只要是少林方正都能做主,當下他便將苦慧大師想要魂歸少林的遺願告訴了身邊的和尚。

那青衣和尚不敢怠慢,趕忙跑回寺中向方丈稟報。過來有一盞茶的功夫,只聽少林寺內鐘聲齊鳴,寺門大開。

只見兩行身穿灰袍的羅漢堂僧人,分左右走出,一共是一百零八羅漢。其後跟出來十八名僧人,灰袍罩著淡黃袈裟,是達摩堂弟子。

然後無相方丈緩步而出,左首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右首羅漢堂首座渡厄禪師,跟在他身後的是渡劫和渡難兩位禪師。

西域少林數十年來極少和中州少林互通音問,但寺中眾高僧均知,尤其是五年前潘天耕三人曾來少林示警崑崙三聖要挑戰少林武功。

如今無相方丈聞聽,當年遠赴西域開派的那位太師叔祖苦慧禪師坐化,有西域少林門人將其骨灰送還少林安葬,自不敢怠慢。

苦慧禪師不僅武學造詣深厚,而且輩分極高,中州少林玄字輩和天字被大師差不多都已圓寂,苦字輩更無一人在世。

無相方丈對於苦慧大師骨灰,東還中土少林安葬非常重視,因此親自率領達摩堂和羅漢堂首座及眾家弟子,出西門迎接。

無相方丈見陽頂天雖然年輕,但是眉宇間盡顯忠厚英豪之氣,不覺點點了頭。只見他走上前來,衝陽頂天道:陽施主揹負我太師叔祖遺骨遠道而來,老衲在此謹代表我少林一眾,恭迎陽施主進寺用茶歇息。

陽頂天一看無相方丈非常客氣,趕忙躬身還禮。然後將身上揹負的裝有苦慧大師骨灰的圓柏木匣取下。

無相方丈親手接過木匣,一旁的達摩堂和羅漢堂弟子,都雙手合十一個勁的念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