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下的親情救贖——淺析《唐山大地震》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和陳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其中一個人。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之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一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災難下的親情救贖——淺析《唐山大地震》

地震震的不僅是房屋還有人心

電影《唐山大地震》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僅僅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儘管影片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是震撼人心,但是馮小剛導演的著力點很明顯並不在於此處。從震前蜻蜓的漫天飛舞,到震後一片廢墟的慘不忍睹,在電影中的這一過程大約只有半個小時,但是此後兩個小時心靈的"餘震"才是導演馮小剛的影片重點要表現的內容。導演顯然用了收斂的手段來煽情,而不像某些苦情電視劇那樣沒有節制的各種煽情。影片如果將地震前主角們的幸福生活鋪墊的時間再長一些,那麼可能前後對比的悲情力度會更大。此外,在長時間的電影中,母親和女兒分離後的生活略顯瑣碎而平淡,在一定程度上,整體的悲劇性氣氛已經被切斷了。

母親對她自己最初所做的決定已經後悔了32年,她被良心譴責,無法擺脫地震的陰影,她沒有像別人一樣搬家。她一直留在唐山過著貧苦的生活,說她在等著她的丈夫和女兒的靈魂回來。這是這部電影中最感人的一段:母親跪下向女兒乞求她女兒的寬恕。這時,母女的心都碎了。

災難下的親情救贖——淺析《唐山大地震》

震後餘生,堅定希望

記住災難,忘記痛苦,這應該是所有人類成員的共識。雖然災難已經結束,但生活仍在繼續。我們必須重新獲得生存的勇氣,消除我們的痛苦。耳朵。但傷口癒合仍然留下疤痕,即使在惡劣的天氣也會隱隱作痛,正如方登所說:不記得,但不能忘記。地震過後,餘生更需要家庭和人道主義關懷。

記住災難,忘記痛苦,這應該成為所有人類成員的共識。雖然災難已經過去,可生活卻仍在繼續。我們要重拾生存的勇氣,將心靈的傷痛抹去。可是傷口癒合還是會留下傷疤,甚至碰上天氣不好仍舊會隱隱作痛,就像方登說的那句話:不記得,但不能忘。震後餘生,更需要親情的構建和人道的關懷。但落葉總要歸根,鳥兒飛得更遠,總有一天會回家。當她與她的弟弟相認,回到唐山,當她原諒她的母親,當她知道在她父親的墳墓前痛苦地哭著,觀眾的心情才算真正得到平靜,餘震才算真的平息下來了。

最後,我想說出影片結尾的字幕: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難的二十四萬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災難下的親情救贖——淺析《唐山大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