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臥龍崗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如今變成了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焦家墳村坐落在安陽西部綿延起伏的臥龍崗南側,緊臨安姚公路,交通便利;村內有130餘戶430多人,耕地869畝,是以農業種植和牲畜養殖為主的典型北方村莊。村北有果樹茂密的生態園,村西有綠色高效的光伏發電站;粉紅江躍進渠環繞村莊四周,溪流潺潺叮咚悅耳。

從安姚公路邊見到“焦家墳”招牌後,見路口往裡拐,走上一段長長的路後,就可以來到焦家墳村內,如今的焦家墳,舊貌展新顏,文化牆,黨建標語,在村內醒目位置,俯拾皆是。

走進村裡,鵝卵石鋪砌的村內坑塘。

修葺一新的村內道路,

村裡家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

翻閱史料,焦家墳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追溯到明朝,第七代趙王朱常青與妃子鄭氏的陵墓位於村北山坡上,流傳最廣的是忠心耿耿跟隨趙穆王一生的兩位焦姓武士的故事,駐守王陵幾十載,終其一生陪伴左右,不易其主。

寒暑往來400餘載,子孫耕讀傳家代代相傳,因焦姓兄弟守護王爺陵墓,在此居住落戶生根,故取名焦家墳村延續至今,村內仍有習武之人,後還有張,王,李,馮,聶,楊姓等在此處落戶。

村內有3處保存完好的老宅,在整治空心村時,加以利用,院內有百年老棗樹,屋內配備有空調、桌椅、象棋、撲克等物。

民俗陳列館一處,館內有老舊物件、農具,最大益處,能使人們記住鄉愁。

歲月流逝,不變的鄉音與情懷,一磚一瓦都是戀戀不捨。漫步村內,古宅舊房,鵝卵石磚瓦片倍感親切。

村內有民國時期本村焦建勳現留有私家老宅一處,大門匾讀書樂,屋門匾孝第,另一處大門匾安貞吉,屋門匾厚和,耕讀傳家,安貞之吉,厚德載物的家風家訓流傳深遠。這就是大門匾安貞吉。

屋門匾厚和

改革開放後,歷任村兩委幹部,凝心聚力,團結協作,解決了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等諸多問題。特別是十九大以來,兩委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開拓創新,精誠合作,讓村民能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設美麗新焦家墳村!共築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