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愛”,成功入軌!

天高雲淡,皓月千里。昨晚10時41分,青山環繞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裡,響起了巨大的轟鳴聲,一枚火箭拔地而起,直衝雲天——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這也是第44顆北斗導航衛星。

“小愛”,成功入軌!

衛星發射後,經過約半小時飛行進入預定軌道,後續變軌進入工作軌道,並進行一系列在軌測試,將與此前發射的19顆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導航服務。

“小愛”,成功入軌!

此次發射的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英文簡稱縮寫為IGSO衛星,很多網友稱呼它為“小愛”。而將小愛送上太空的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屬於長征三號甲系列。此次發射也是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0次發射。

“小愛”,成功入軌!

為亞太地區提供更優質服務

4月19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衛星發射進入倒計時,火箭開始加註燃料。此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也在發射中心,信心百倍地等待著今年北斗導航衛星的首次發射。

“小愛”,成功入軌!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佇立在發射塔等待加註燃料

天邊的北斗指引找路的人,而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在太空中織起了一張“指路網”。

楊長風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北斗三號工程建成基本系統,開通全球服務。截止到目前,北斗系統運行平穩,經全球範圍測試評估,在全球區域定位精度優於10米,在亞太區域定位精度優於5米,滿足指標要求。

北斗三號系統首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入軌工作後,亞太地區的用戶體驗會更好,位置定位精度更高。昨晚完成的發射,拉開了今年密集發射的序幕。

“小愛”,成功入軌!

記者瞭解到,今年北斗系統將發射8至10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完成所有中地球軌道衛星發射,進一步完善全球系統星座佈局,全面提升系統服務性能和用戶體驗。

北斗在太空中織就的一張網,在我國交通、農業、公安、測繪等行業以及大眾領域已實現規模化應用。楊長風說,今年北斗系統還將逐步加大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深度創新融合,不斷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和新業態。

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目前,北斗系統在印度尼西亞土地確權、科威特建築施工、烏干達國土測繪、緬甸精準農業、馬爾代夫海上打樁、柬埔寨無人機、泰國倉儲物流、巴基斯坦機場授時以及俄羅斯電力巡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北斗高精度產品出口9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斗地基增強技術和產品成體系輸出海外。就在本月初舉行的中阿北斗合作論壇上,北斗展示中心裡上演了一場“自動駕駛秀”,北斗農機無人駕駛的精度達到了“釐米級”。

楊長風說,按計劃,

2020年,我國將全面完成北斗三號全球系統建設,提供特色服務。2035年,我國還將建成以北斗系統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北斗系統將以更強的功能、更優的性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金牌火箭”長三甲加入百次發射俱樂部

這次發射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又一項紀錄:長三乙和“哥哥”長征三號甲(簡稱“長三甲”)、“弟弟”長征三號丙(簡稱“長三丙”)組成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第100次發射,成為我國首個進入“百次發射俱樂部”的單一系列火箭。

“小愛”,成功入軌!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岑拯介紹,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幾乎包攬了我國所有高軌道航天器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是我國目前高軌道上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

該系列火箭具有“系列化、組合化、模塊化”特點。截至目前,北斗工程從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全部由長三甲系列火箭實施發射。

2013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號兩器互拍成功,著陸器和月球車用各自攜帶的相機互相拍照。此圖為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相機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

資料顯示,長三甲系列火箭完成前50次發射,用時18年,完成後50次發射,用時僅7年。

特別是在2018年,長三甲系列火箭共執行14次年度發射任務,創造了中國航天單一型號年度發射次數最多的紀錄。

在80天內執行了5次發射任務,單發任務週期16天,

創造了中國航天單一型號高密度發射紀錄。

早在1998年,長三甲系列火箭就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並在2007年獲得“金牌火箭”的稱號。

2007年6月1日0時0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鑫諾三號”通信衛星。

長三甲系列火箭運載入軌精度高、適應能力強,其發射衛星的入軌精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火箭可以一箭單星也可以一箭多星發射,既可以用於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也可以用於超同步轉移軌道或低傾角同步轉移軌道發射,以及深空探測器發射,可以滿足衛星用戶多種不同使用要求。

截至2018年12月,長三甲系列火箭已先後承擔了20多次國際商業發射任務,為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射了衛星,全部取得圓滿成功。

其中,鑫諾一號衛星的發射服務項目使長三甲系列火箭打開了歐洲市場。

在尼日利亞衛星項目中,首次實現了整星出口,首次以在軌交付方式為國際用戶提供宇航系統集成的一攬子服務。

“老撾一號”星發射任務中,型號隊伍探索了一條從航天製造、發射、地面到系統應用的全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之路。

未來,長三甲系列火箭還將不斷創新,完成以助推器傘降落區控制、電氣系統一體化設計、智能檢測組合等為代表的改進,為中國航天強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三甲系列火箭首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說: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相信它的後續型號一定能夠繼承發揚長三甲系列的優良基因、充分汲取新一代火箭的新成果,從中國的‘金牌’創新發展成世界‘金牌’。”

記者:王諶 賈曉宏

攝影:史嘯 郭文彬

監製:張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