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唱!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這首熟悉的旋律曾經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已經成為不朽的經典。不管在哪兒,只要《我和我的祖國》的音樂聲響起,都能引起最廣泛的共鳴,讓你我的赤子之情緊緊相連。

預備,唱!我和我的祖國……

那些腦海中的熟悉的旋律曾經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已經成為不朽的經典。然而,你可曾知道歌聲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張藜填詞、秦詠誠譜曲。這首歌曲採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結合的筆調,將優美動人的旋律與樸實真摯的歌詞巧妙結合起來,表達了人們對偉大祖國的衷心依戀和真誠歌頌。雖然,這首歌的曲作者秦詠誠、詞作者張藜已先後於2015年、2016年去世,但這首經典,卻傳唱不衰。

歌聲背後的故事

“發表的和未發表的,我已不知道我創作了多少首歌,但是《我和我的祖國》是我創作生涯中最不能忘懷的兩首歌之一 ,另 一 首 是《我 為 祖 國 獻 石 油》。”2009年,談到當年創作這首歌時的情景,歌曲曲作者秦詠誠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一首歌一般來說是先有詞再有曲,但是《我和我的祖國》是先有曲再有詞。”秦老對《我和我的祖國》的創作背景記得非常清楚“。1985年,著名詞作家張藜打電話給我,說‘:我很喜歡你的《海濱音詩》,旋律很美,企圖為它填詞,但這是首器樂曲,填得不好,你可不可以再創作一首?要同樣情調的,但旋律不能雷同!’當時我正好在北京,在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學習,於是一天下午張藜邀請我到家裡吃飯,到他家裡是下午5點多,我就開始想旋律……沒想到,我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不到20分鐘,一首樂曲就創作出來了。”

秦老說:“創作出來後,張藜把它揣在了兜裡,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張藜去廣西,在路上就一直想詞,以至於菸頭把臥鋪的枕頭燒了個洞也沒有察覺。到了廣西,住進招待所,第二天一早起來,推開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條河,美景一下打開了他的靈感,於是‘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詞一下子就湧到了他眼前。”

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國》詞曲創作後,秦老把它收進了一盤帶子,這盤帶子有 14 首歌,“唱片社把這盤帶子給了當時最紅的歌手李谷一。”秦老說,“李谷一當時就說‘我最喜歡《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果不出所料,這首歌被李谷一一唱而紅,流傳開來。”

如今,歷經多年,張藜作詞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已經被廣為傳唱,甚至還唱到了國外。

李谷一說:“這首歌可以算是經典中的經典了,還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風格。我曾在日本演唱這首歌,在美國、加拿大也都曾演唱過。”在她看來:“這個歌什麼時候唱都能引起共鳴,因為愛國情懷是全人類共有的永恆的主題,且是不分國籍不分民族的情感。”

你會唱麼?

預備,唱!我和我的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