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小男孩的千里尋醫之路

從甘肅到鄭州,1093公里的距離,4歲多的小男孩軒軒(化名)跟著父母不遠千里,懷揣著激動、期待而又緊張的心情,來到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就好像一個人在沙漠中走了好久,本已精疲力盡,但看到遠處的那片綠洲便會用盡全力跑上前去一樣,路途的遙遠對於求醫心切的軒軒父母來說不值一提。

原來,軒軒剛出生不久,媽媽便發現他會陰部有一個小小的腫塊,像一顆小綠豆一樣大,軒軒的父母一開始並未太過注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軒軒媽媽發現這個小腫塊一直生長,她很擔心,所以就帶著軒軒去當地的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可能是血管瘤,可是當時軒軒太小,醫生又沒有給出確切的治療方案,所以軒軒的父母沒有讓軒軒住院接受治療。

四年間,軒軒會陰部的腫塊不停地生長,不斷侵犯著軒軒會陰部的肌肉和神經,軒軒的父母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尋醫的步履。他們幾乎跑遍了所有的知名醫院,有人建議保守治療,有人建議手術治療卻未給出明確的手術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軒軒不僅僅表面上有腫塊,而且伴有疼痛感,軒軒的父母為此整日擔憂,因為病變會不斷侵犯正常的肌肉和神經,這可能會對軒軒將來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在經過多方打聽和確認後,他們得知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血管瘤外科主任喬軍波在治療各個部位的靜脈畸形方面有著很高的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經驗,所以立刻帶著軒軒來到了這裡……

甘肅小男孩的千里尋醫之路

喬軍波主任確診軒軒是海綿狀血管瘤(靜脈畸形),並立刻為軒軒做了相關檢查,包括核磁共振等。檢查結果顯示病變包繞雙側精索,侵犯陰莖海綿體,累及恥骨肌及重要神經和血管。喬主任看過檢查結果之後表示需要儘快進行手術,以防病變範圍繼續擴大,進一步侵犯周圍正常組織,並向軒軒的父母講解了具體的手術方案,軒軒父母聽了之後心裡的石頭落了下來。

甘肅小男孩的千里尋醫之路

1月24號,一切準備就緒,一場與病魔的戰鬥拉開序幕。術中逐層分離病變最深處至會陰上方腹白線層,發現病變明顯侵犯陰囊前神經、腹壁下動脈、提睪肌和恥骨肌,病變包繞雙側精索,侵犯部分陰莖海綿體,病變從高到低沿陰莖根部向外縱向侵犯正常組織,陰莖背側神經及靜脈均被累及。喬主任在術中仔細地把血管和神經一根根分離出來,將病變完整切除,並保留了重要神經、血管和肌肉,整個手術過程中出血量僅有10ml。

甘肅小男孩的千里尋醫之路

手術過後,在血管瘤外科全體醫護人員及家屬的悉心照料下,軒軒正在逐漸恢復。由於剛開始語言不習慣,軒軒與醫護人員的交流並不是很多,但是經過主任每天查房親切的問候、護士阿姨們每次治療時溫暖的關心以及媽媽的鼓勵後,軒軒開始慢慢地用普通話與醫護人員交流。軒軒是一個特別堅強和勇敢的孩子,每次打針都咬牙堅持,從未哭過一次,這麼勇敢和乖巧的孩子,連上天都不願看他一直受病痛的折磨。由於喬軍波主任在術中為軒軒保留了正常的神經和肌肉,所以軒軒正常的生理功能並未受到影響,以後他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健康的成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